分享

我对照世界地图,看完了这几本书。

 lunabook 2023-11-17 发布于湖北

最近读了几本有点研究性质的书,很多结论都与我们大众所认为的观点迥异,读完后,会让你觉得这些书中的内容逻辑清晰,结论简单明了,就像是一直在那里,人类却花了大力气才发现它。

这些书籍分别是吴乐旻的《富种起源》,贾雷德·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阿比吉特·巴纳吉的《贫穷的本质》。

一、《富种起源》

与我而言,初读这本书时,感觉专业性非常强,很多公式和模型图令我昏昏欲睡,只觉自己功力不够。读完没什么大的印象,倒是对作者的求学经历和学术精神肃然起敬,他在书中反驳了马尔萨斯陷阱,并用大量实例论证,这些结论都得到了当今大部分权威专业人士的支持。时隔2个月,为了写这篇文章,我花了1小时快速翻阅了一遍,有新的收获和感悟。

平心而论,书中并没有大量的专业术语和词汇,也没有枯燥的推理,相反,我还在书中了解到了很多有趣的概念,比如:生存品消费,效用品消费,囚徒困境,增长的断裂,人口漏斗,族群竞择,制度竞择,刘慈欣陷阱,堵与疏的权衡等等。每次读到这些概念就仿佛回到了读《自私的基因》这本书时的振奋人心。作者是懂浪漫的,采用了非常浪漫的的标题把本书分成了三个大的部分:《静水》《流深》《鱼跃》,每个部分介绍一个理论,解释一个现象。

马尔萨斯陷阱的内容如下:

1798年,一位英国牧师托马斯·马尔萨斯,在他新发表的《人口论》中指出:人类之所以永远挣扎在温饱线附近,是因为人口增长率随人均收入的增加而提高(富则生,穷则死),人均收入又随人口的增长而下降(人多就穷)。于是,人均收入一旦高于温饱线,人口增长就会稀释富余的果实,使人均收入永远徘徊在勉可果腹的水平。

吴乐旻《富种起源》

作者对族群竞择的分析如下:

技术和文化会随移民而传播。
人口漏斗模型告诉我们,移民是有偏向的。他们追逐更高的生活水平,而生活水平又取决于产出结构和社会文化的效用品化程度。所以,人们倾向于从产出结构与社会文化偏向于生存品的地区移动到偏向于效用品的地区。效用品地区就像一个人口漏斗一样,从周围吸收移民。而在漏斗的内部,人口死亡率高于出生率,只是借助于持续的移民才得以维持人口。伴随着这种定向的移民,技术和文化的传播当然也是有所偏向的,偏向于生存品的技术和文化容易传播开来,而偏向于效用品的技术和文化容易被局限一隅。

吴乐旻《富种起源》

人类历史并不是围绕马尔萨斯均衡在波动,而是每个地区内部天然的效用品化倾向在对抗着整体的族群竞择过程。这两支相互对抗的力量所取得的平衡,决定了整体的福利水平。这就是族群竞择理论对马尔萨斯陷阱的解释。

吴乐旻《富种起源》

在竞择环境下,当增长效应和水平效应存在矛盾的时候,水平效应能够长期压制增长效应,但增长效应最终会翻身反制,触发爆炸式的变革。

吴乐旻《富种起源》

作者对刘慈欣陷阱的定义:

刘慈欣陷阱就是人类社会在生存与文明相互矛盾时,竞择倾向于生存,以致文明难以发展的陷阱。

吴乐旻《富种起源》

精彩的论证:

市场经济就像一个具有高度自愈能力的生命体,只要它的中心器官仍然完好,那么一旦有了合适的素材——人才与社会制度,它的“细胞”就能快速地增殖。
危机再严重,只要文明还有备份,备份没有被摧毁,备份的中心化程度没有萎缩,那么文明,作为一种可复制的社会组织方式,仍有从废墟中迅速站起的希望。
但是,备份对于文明的迅速复苏,只是必要而非充分条件。西罗马帝国崩溃后,东罗马帝国继续存在了1000多年,可备份却没有发挥作用。究其原因,一方面东罗马的国力已不足以影响西欧。更重要的是,西欧的政治体制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文明已经消化不了这些废墟上的素材。
对市场经济来说,真正致命的,其实是市场的割裂。

吴乐旻《富种起源》

作者最终给出了下列结论:

人类目前尚处于增长纪元,竞择越激烈则增长越快。这会给人一种错觉,以为我们所承担的文明使命是要努力汰除自己眼中的“落后”制度。且不说我们肉眼凡胎看到的落后是不是真的落后,先进是不是真的先进,也不说制度移植后会不会水土不服,更不提制度的多样性对人类整体生存的长远价值,哪怕这些都不是问题,我们仍要慎于一切原教旨主义的“输出革命”。图15.2告诉我们:过犹不及,竞择过于激烈,反而会彻底葬送增长纪元。

吴乐旻《富种起源》

二、《枪炮、病菌与钢铁》

对很多人来讲,这本书如雷贯耳,但它待在我的阅读清单已经很久了,因为读了前一本书,才想起来读一读。看了作者的自我介绍就忍不住感慨:此人太牛了。

作者写这本书的初衷起源于一位新几内亚人领袖亚力提出的问题。

为何不同大洲上人类发展的速度如此不同?各大洲迥异的发展速度构成了人类历史最普遍的模式。

为何财富和权力的分配是以今天这种面貌呈现,而非其他形式?例如,为什么越过大洋进行杀戮、征服和灭绝的,不是美洲、非洲或澳大利亚的土著,而是欧洲人和亚洲人?

“为什么是白人制造出这么多货物,再运来这里?为什么我们黑人没搞出过什么名堂?”

贾雷德·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

作者并不认为:工业化的国家必然比狩猎—采集部落“高明”,也不认为离开狩猎—采集的生活方式,进入使用铁器的国度,就代表“进步”,更不觉得这样就是增进了人类的福祉。

各族群间的确存在技术发展程度的差异,但是并没有可靠的证据可以证明各族群间有智力的差异。其实,现代那些仍在“石器时代”生活的族群,智力非但不比工业社会里的人逊色,或许反倒更胜一筹。

打从一开始我就发现,比起一般的欧洲人或美国人,这些新几内亚人通常更加聪明、机警、善于表达,对周遭的人、事、物也更感兴趣。有些能反映大脑功能诸多方面的任务,他们执行起来比西方人利落多了,例如在陌生环境中建立心象地图,掌握四周动静、判断进退趋避。当然,有些任务西方人从小就受过训练,新几内亚人根本没有学习的机会,因此表现得比较差。所以,没上过学的新几内亚人从偏远的村落进得城来,西方人会觉得他们看起来很愚笨。相反,跟着新几内亚人到丛林中溜达的时候,在他们眼中我是多么愚蠢,我心知肚明。一些简单的任务(像是在丛林中找出路、搭建棚屋),我一点也帮不上忙,因为我从来没有学过。那些可是新几内亚人从小练就的本事。

贾雷德·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


各大洲出现这些差异的原因有以下四点,也构成了本书论证的整个框架体系,我只提炼出了每一个论点的主旨,详细论述请大家自行翻阅书籍:

第一组因素是环境差异,各大洲上可供驯化的动植物资源不同。

第二组因素是影响传播与迁徙速度的条件,各大洲在这方面有很大的差异。

第三组因素作物、牲口、技术,也可以通过各大洲之间的传播获得。

第四组也是最后一组因素,是各大洲在面积或人口总数上的差异。面积越大、人口总数越多的大洲,发明家越多,相互竞争的社会越多,创新也越多——采借和保持创新的压力更大,因为不这么做就会被竞争对手淘汰。

书中还解释了荷兰比赞比亚富裕的原因,十分有趣:

荷兰拥有农业的历史长达7 500年,而赞比亚只有2 000年的农业历史;荷兰拥有文字的历史长达2 000年,而赞比亚只有120年的文字历史;荷兰拥有独立国家政府的历史长达500年,而赞比亚拥有独立国家政府的历史只有40年。悠久的农业历史,以及由于农业的发展而有可能产生的复杂制度,是今天的荷兰远比赞比亚富裕的部分原因。另一部分原因是荷兰位于温带沿海地区,而赞比亚地处热带内陆地区。

贾雷德·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

三、《贫穷的本质》

之前写过一篇小感悟专门介绍过这本书,《成功能带来更大的成功,推荐今年感动我的第一本书》,这里不再赘述。

以上三本书是我近两个月来阅读的几本书籍中令我印象最深的。迟迟没有分享的原因是我一开始并没有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书中的大意。等到读完这三本书之后,我觉得它们有很多的相似点:都是讨论的全球性的问题,都与经济相关,结论也出乎大众的意料之外。

阅读《枪炮、病菌与钢铁》的最后几章,我真的是在网上找了一张高清的世界地图,对照书中的文字阅读得津津有味。不仅加深了我对世界上其他国家所在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有了更深的了解。而且打从读了这些书籍之后,我更加关心国际新闻和大事了。

通过一系列对比和思考,我倍加珍惜自己现在所处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环境。感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