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5后女孩独白:我害怕成为家庭的牺牲者

 新用户97701840 2023-11-18 发布于江苏

“很高兴与你见字如面”

 

点击上方图片听音乐

图片

文字  |  繁繁
排版  |  四月
图片

大家好,我是怀左。

今天的文章呢,来自我私教课学员@繁繁。这一篇文章记录了她父母的婚姻、妈妈的经历,也记录了她从过去到现在的真实感受,一起来看看她的成长。

希望你看完后,会有所启发。

文章如下:

前两天看了一本书,叫《烦人的爱》,书里的女孩经常和自己的爸爸一起吐槽她的妈妈。看了那些场景,我想到了以前我爸经常骂我妈的场景。

我妈作为家里的重要成员,在我眼里,她真的是受了一辈子的罪,付出的时候不但没有回报,还一直被我爸抱怨、吐槽和嫌弃。说实话,给我的感受就是:经营一个家庭,真的是太难了!

从我有记忆开始,我妈的婚姻就一直处于争吵不休的状态,我目睹了一段婚姻瓦解的全过程。总结来讲,我妈在家庭中做出的牺牲实在太多,但得到的太少,这其实加深了我对婚姻的恐惧。

我告诉我自己:未来一定不要成为家庭的牺牲者,即便我结了婚,也一定不要活成我妈那样

图片

01、拒绝被时代裹挟

我妈出生在农村,那里教育资源匮乏,上学的路不好走,尽管国家当时努力在把教育普及到村里,但姥姥和姥爷家里的条件,当时只能供一个孩子读书。这也就意味着,必须有人做出牺牲。

毫无疑问,我妈就是牺牲者。

以前每年寒暑假,我都会去姥姥家。有时候我问姥姥为什么没让我妈读书,我姥姥无奈地解释:啊呀,繁繁呀,农村人没本事,只会种地,当时家里没什么钱,不够供你妈上学,最后也只让你舅舅上了学。说完,我姥长叹一声。

唉,怎么说呢,重男轻女呗,我也能理解。说实话,这事儿不能怪我姥,当时大多数家庭状况都差不多,时代如此。

我妈长大以后,到镇上学了缝纫技术,后来成为了一名裁缝。她24岁结婚,很快就有了我,在镇子上安家,那个年代,也算走出乡村了,有时候回了村里,人家都说,你的光景真好呀,都去镇上住了。

我爸受过教育,我奶是老师,所以我妈的朋友问我爸的个人情况,听到这个条件,都觉得不错。当时我妈就觉得找这么户人家,她婚后的生活一定会越过越好。

回头看,所谓的越来越好也只是一种期待,所谓的浪漫主义,其实是不明事理时候的盲目幻想。

婚后的生活,并没有我妈想象中的那么好。我爸到外地去寻找工作,我妈独自迎接了我的出生。我姥从农村赶来照顾我妈,而我爸三个月之后才回到家,不仅没找到工作,还花光了之前带走的所有积蓄。

我妈当时就有些怀疑,怀疑自己是不是选错人了。

女性生产特别不容易。出月子后,我妈的精神状态很不好,而我爸,对这一切不管不顾,只是琢磨着商铺的选址问题。具体的情况就是,我妈又要担心生计,还要悉心照顾我这个嗷嗷待哺的婴儿,非常辛苦。

后来听我姑讲:“你妈当时可太不容易了!每天忙得不可开交。有时候,你能在儿童尿盆上坐一下午,实在没时间管你时,就把你拴在炕上,一拴一整天。”我感慨我妈的不易,努力想象她一个女人家当时的艰辛,即便在想象中,我也觉得实在太难。

这受的都是罪呀!

在那个普遍重男轻女的时代里,男人能管家,能管孩子,真的是相当少见。而我爸,并不是其中的一员从历史上看,女性总是“被期待”去照顾老人和孩子,还要一直面对如何去平衡事业和家庭这样的难题。最可怕的是,这种思想观念被传承了下来,像一条流水线,影响了很多人。

我记得小时候,家里人一起吃饭,男人们和客人们坐在一块儿嗑瓜子聊天,等着热菜被女人们端上桌,孩子们在小桌子吃饭,我妈和我姑她们忙里忙外,等到大家吃的差不多了才能吃上饭,那饭菜都凉了一大半。现在回头看,这样的习惯,真是太不公平了。

每个时代特定的思想观念,影响了当时人们的行为,像一颗颗种子,扎根于人们的心中,潜移默化、生根发芽,指挥着人们的具体行事。于是就有了「女性一定要如何如何」、「男性应该如何如何」等约定俗成的规则一样,在具体的时代中,起到了隐藏指挥的作用。

而在农业是主业的社会里,规则的制定者,基本就是男性。

到了现代社会,生产方式改变,就业机会增多,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就拿我自己来讲,过去那些男尊女卑的观念,在我看来都是狗屎。我希望未来在婚姻中也可以保持独立,也希望可以和另一半相互体谅,一起经营生活。

说心里话,我写这么多不是为了批评婚姻,也不是说我未来不想结婚,而是期待能少一些不平等的枷锁,还原到两个人平等自然的相处模式。我是真怕了我妈那样的命运!真的,那样的婚姻,我宁可不要。

所以这些年,我一直在做两个对我来讲很重要的功课。一个,是一定要有属于自己的事业;另外一个,要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前者,可以让我经济独立,在家庭中有话语权;后者,能让我剥离琐碎的生活,在辛劳中还能收获持续的幸福感与充实感。

其实,我想要的也不是很多,仅此而已。


02、拒绝牺牲自我

说起来,我的父母也是因为自由恋爱而结合的,但因为我爸长期在家庭生活中的缺席,这份感情也最终走向了破裂。所以说,没有什么绝对的好的婚姻,人与人的结合,看缘分,看人品,也看命数。

我记忆里最幸福的时刻,还要从我和我妈的一张合照讲起。那会儿我还小,坐在我妈的缝纫机上,眼神清澈呆萌,我妈幸福地看向我,嘴角微微上扬,头发松散地盘着,穿着一件旧牛仔衣,脸颊微微泛红,当时我妈才二十几岁。

初为人母,她在我爸的家中,她有了和她统一战线的我。所以我妈经常告诉我,她做一切都为了我,包括维持她那并不幸福的婚姻。

以前我觉得很感动,可后来一想,越来越不对味。好像一切都是我的错,是我让你们结婚的吗,凭什么一有事就是因为我,我招谁惹谁了。再往后,我妈的这句话成了我心中的千斤巨石,我甚至都有了负罪感,好像是我毁掉了我妈的婚姻。

算了,不抱怨了,继续说我妈吧,她毕竟有自己的局限性。

我妈婚后学做生意,学骑车,都没有花费超过一天的时间。其实她很聪明,做生意,全凭试错,值得一提的是,年轻的时候试错成本低,不行就重新来过。 

再往后,我妈勤勤恳恳地做事、开商铺,甚至开始学习识字,学看账单。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她为了清点好每一笔账,做好详细记录,搬出了所有囤好的香烟,一手指着烟盒,一手握着笔,一笔一划在白纸上写下那些名称。

因为没有系统学习过,我妈写的每个字,一撇一捺都像波浪线,像是用眼泪写出来的。如今回忆起来,在我心里依旧会泛起涟漪。我觉得那是我妈身为女性,渴望自我独立,而做出的一份小小争取。

我能理解,她不想事事靠人。

无论有没有家庭,对于受教育程度低的女性来说,她们的就业范围和薪资水平都十分受限,如果有了家庭,那更难得到机会去寻求自我进步。尤其在上个世纪,更是如此。

辛苦的工作之外,她自己节衣缩食,省下的好东西,一般拿给我爸和我们。十几年的时间,她基本都没买过一件像样点的衣服,能穿五十的就不穿八十的,能凑合就一定不买新的。说她,她就说没必要,可人家我爸那边呢,随便买随便穿,就怕出门丢了面子。

很长一段时间,我妈就像一个老妈子一样,而我爸经常在外喝酒,大晚上才能回到家。后来我能明显感觉到他们之间的矛盾,说具体点,我爸逐渐有点瞧不上我妈,一有矛盾就争吵,一吵就冷战,而我和我弟作为受害者,只能在一边瑟瑟发抖。

在我初中毕业前,他们终于离婚了。我当时觉得,对我妈来讲也是一种解脱,感觉她一直在为家庭牺牲,没有自我,付出了所有,但什么都没得到。不过,当我和她这样说的时候,我妈并不是很同意这个观点。

但我看到过她默默流泪的场面,很多很多次。

也许,她只是不想面对吧。


03、说实话,还有点怕

总体来看,其实我妈的境遇,不仅仅是出于时代和大环境的影响,更多的也是有限的认知将她为家庭的牺牲合理化了。

我们翻看历史,其实最早的妇女解放,具体怎么解放的策略几乎全部掌握在男性手中。在农业社会中,男尊女卑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这也直接导致许多女性没有反思意识。

我现在也到了成家的年龄,在不是很幸福的家庭环境中长大,说句心里话,我特别害怕进入婚姻,我对未来的家庭幸福也没有确切的把握,我甚至会担心将来可能会重蹈我妈的覆辙。

当然,和谐担心我从来没和别人说过,在外面,我会表现得阳光开朗,积极乐观。

毕竟成年人了,谁还没点难受的事,放心里就行,别人也没那么关心。

最让我害怕的,其实反而是我爸妈的婚姻形式。如果说他们的婚姻是包办婚姻,最后离婚,我还可以理解。因为大家都不太喜欢那种形式,自发认为不是特别好。可我爸妈采用的反而是我们这一代人推崇的自由恋爱,最开始的感情也挺好,这对我的婚姻观,伤害很大。

他们分开的具体原因,我也说不清,或者说,由许多综合原因导致的吧。如今我也不想再批评谁,批评谁也没什么意义,做各种归因,到头来走不出去的还是我自己。我确实看到了我妈的很多牺牲,也一直在努力做心理建设,情况就这么个情况,慢慢来吧。

谁都想拥有幸福的家庭,我更想,这么多年,我都叹了无数次气了。真的,累了。

以前不敢面对,更不敢说,为什么今天我能勇敢说出来呢?也是偶然吧,看到了一句话——放下,才能得到。所以我给自己打气,勇敢面对真实、面对真相、坦然接受,然后开始全新的生活。

写到这里我其实很想哭,但又好像终于解脱了一样,有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感。最近几年,一想到我将来要面对婚姻和家庭,我精神内耗的次数也挺多,晚上睡不着觉,疯狂刷抖音、微博,刷到两三点,第二天继续颓废。

还是要减少期待,因为期待永远飘忽不定,飘着的只是命运,落下的才是人生

我不是我妈人生的续集,我会有属于我自己的人生。我被催着订婚以后,我和男友也开始筹备起结婚的事情。他总想着快点办婚礼,我总是借口很多,比如我们还年轻,要多学习,多去争取更多的时间去体验不同的生活,去旅行……

我想法真多啊,其实都是因为害怕,担心婚姻和将来的家庭,我还在确认对方,是不是真的能够与我并肩去经营家庭生活,会不会在结婚以后,他对我的态度有所改变,不再照顾我的感受,不再像现在这样理解和支持我的想法。

我试图在领证和办婚礼之前,把未来的许多可能会发生的变故统统得到一个十分确定的答案。

今天我也想通了,这都是虚妄,被恐惧支配的生活,没意思。大胆说出来,我还是有点怕,但我在努力调整了,一点点增强内在的力量,勇敢面对现实,做好每天的事情,增强对生活的掌控感。

在路上。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