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静体松神活——增强内功的不二法门

 药王学徒 2023-11-19 发布于吉林

内功是内劲的应用,内劲是内功的本体。只有内劲充盈厚实了,才能在神意的引领下,随时随地就会像放箭一样从筋骨透出,以实现打击对手的效果。

那怎样在筋骨内锻炼蓄养自己的内劲呢?简单说就是让神意引领内气从筋骨内流通。神意气相融相合,凝聚一体,进入骨髓,就是内劲。如果在筋骨外与肌肉之间流动,那就是外劲。外劲是分散的,不能形成凝聚的整劲。只有由脊椎骨发出来的内劲,才能形成通出的整劲内功。

所以说,如何使神意气融合入骨,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敛气入骨”,成为习练内劲的关键。

如何使神意气融合入骨呢?就是习练者在练功时要做到心静体松神活!

练内家拳贵在心静。东瞅瞅,西看看,神意外驰,心里想着杂七杂八的事儿,那是静不下来的。要保持心静,就要求练拳的外部环境安静下来。一般的方法是把心意放在架子上,叫“神与架合”。心静了,体态才能松弛。心态松、体态松,神意领气才能沉下来。拳谚曰:“松沉松沉,松了才能沉。”“体态静、意念静,静了才会动。”气沉下去了,意念敛气才能进入骨髓。

心静体松是相辅相成的。

图片

本文作者功照

首先,松有利于气血的运行

当身体处于僵硬、凝滞的状态时,肌肉是紧张的,血液循环会受到影响,气血运行受阻。身体越放松,气血运行越通畅,心情自然沉静下来。

其次,松有利于意念的培养

修为较高的拳师都知道练功就是修心意,“全凭心意用功夫”!用心意感知身体的细微变化,用意念支配肢体的运动,达到内外相合、念动体随。我们在练功时所做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细节,都需要细细体会,让身体找到感觉,这就是“明体”的过程。它需要发挥意念的作用。动作纯熟后,则需要用意念引导肢体动作。平时带着意念练功,这就是我们前面说的“神与架合”。心的意念作用发挥的效果与身体放松的程度密不可分。只有充分放松身体,意念才会更清晰、更快速,肢体动作才能在意念的驱使下做到更加协调、细腻、自然、流畅。

再者,松有利于加强根节的灵活和整劲的发放

整劲是指周身合一的劲,而非指身体某一处的局部力量。整劲的发放需要由根节至中节,再至梢节,节节贯穿。要练出整劲、用好整劲,放松是关键。倘若身体的某一处变得紧张僵硬,劲力必定在此处憋着发不出去,自然也产生不了穿透力的效果。

心静体松,自然神活。道家修炼有句话叫“心死神活”。所谓的心死,指的是人常清静其心,则无妄想颠倒。妄心死,则道心活。道自来居,神明存身,内观无碍,与道合真。心藏神,是一身之主。心正则形神俱正。神变化莫测,混合阴阳,无形无定。神在肝为魂,在肺为魄,在肾为精,在脾为志,在心为神。神喜清净。人清净则神明,多欲妄想则神昏。神明则精骛八极,心游万仞,无牵无挂,出离诸相,了脱生死。

不论习武修道,炼神都是极为重要的。《太极往事》中记载李雅轩记杨澄甫说:“澄甫先生谓古人练太极拳分四步功夫,一是炼体的固精,即是炼架子;二是炼精化气,即行养气功,使饱满之精髓化成充实之中气也;三是炼气化神,即是养气藏神的功夫,在气足精满之后,仍朝夕锻炼下去,就会实现神明的灵智,无论用于任何事物,可达好处之境,不独视打拳推手神妙也……”据报道,吴式太极拳一代宗师王培生曾以“神击”打败对手。
神在太极拳中也叫“真意”, 就是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意。它既能用抽象思维的逻辑意来精准练拳,又能用虚拟的象形意去引领人体气血的走向。用真意去行功走架,心态就能平静,体态就会放松。即使再认真地“抱元守一”,也不会出现僵劲儿。

有些太极拳家认为,“练时无人似有人,用时有人似无人。怎么练,就怎么打”,是用意。对这种意见,李雅轩大师予以批评,说这是外家拳的提法,不符合道法自然。总想着打人,身体会出现僵劲儿。

因此,不论修炼内家何种拳法,都要时刻不忘“身心放松”的功夫。静、虚、空都是和松联系在一起的,松静、松虚、松空,心的放松,就是放下心入静;身的放松,就是要松开身体的筋骨皮,全身各大关节,节节贯穿,通体无间而周身一体。

拳谚曰:“有意也无意,无意出真意。”其里面暗含着“有无相生”的拳学哲理。“无”,其内涵为虚、空、静,当做静,一念不起为静;当作虚,心中无物为虚;当作空,眼观内无心、外无形、远无物日空。“无”,就是无心,无身,无物,无念。初练时很难把握这些,但可尽力放松身心,逐步往前走。“有”,其内涵是妙有,是指练功时由外形所表现出的内在功夫,即“气势”。虚无生妙有。如果由肢体妄动所生的,则只是呆滞、僵硬的“有”。无中生有,生机勃勃;从有到有,几乎没有生机。

这些都是炼神意的功夫。

神意能用一念去排除万念。这一念也不是用打人的意去引领气血的走向,而是心态不紧张而始终保持平静的状态,所以说“心贵静”。反过来说,心静才能体松。心不静,体态是松不下来的,会总有一股僵劲儿在充斥着。有僵劲儿的阻遏,神意气便不能流通。神意气不能畅行于筋骨之内,内劲的凝聚就很难形成。

体松也是要用神意的。用搬出家具杂物使房子腾空的真意,去引领内气横向里往体外散出,纵向里身体才能放松,否则,想着放松也是松不下来的。说是松、散、通、空,也是没有落实的一句空话。太极拳谱有句话叫“虚中”,就是这个意思。

总之,心静体松神活,三者相互依托,共同进步。如孙思邈在《存神炼气铭》所说:“若欲存身,先安神气,若欲安神,须炼元气,气在身内,神安气海,气海充盈,心静神空……”然后,可以练拳行功。如此,方可入“以拳入道,以拳悟道”之门径。

所以,心静体松神活是“以拳入道”,练好内家功夫的不二法门。

 图片

监制:柯超

编辑制作:刘伟

电话:13593710050

主办: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

出品:武当杂志社

地址:湖北省丹江口市均州老街五号楼

                 总第1384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