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肠耳穴(41)

 道鑫_崭桐 2023-11-20 发布于宁夏

图片
   标准定位:小肠耳穴,位于耳轮脚及部分耳轮与AB线之间的中1/3处,即耳甲6区。
图片
图片
  穴位释义:小肠耳穴,耳穴名。
图片
  本穴与胃穴穴性同属平,都有理气清热之功,可以治疗胃肠失调、腹痛、泄泻等症,但本穴以化滞调气为主,还能利气宁心,治疗心脏疾患;而胃穴以消食行气为主,还能养血安神,治疗神经衰弱。两穴虽然同中有异,但在治疗胃肠功能紊乱等症时,常配合应用。
图片
  本穴是诊断小肠、心脏疾病的参考穴。使用电测器探测该穴时,脱发生高频率音响则为阳性反应,局部者可触及隆起,说明心、小肠有炎症及热性病症,若心、小肠出现阳性反应可能是风湿性心脏病
  功能作用:清热化滞,调理胃肠,利气宁心。
  本穴性平,故有利气宁心,清热调气之功。
  主治疾病:胃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腹痛、腹胀、肠鸣、腹泻、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急性胃肠炎、十二指肠溃疡、过敏性结肠炎等。
  穴位配伍:
  小肠耳穴配脾、大肠、神门、胃,治疗腹泻。
  相关论述:
  小肠为六腑之一。上接幽门,与胃相通,下连大肠,包括回肠、空肠、十二指肠。
   小肠的主要功能是主化物而分别清浊,它承接胃腐熟的饮食再行消化,有“受盛之腑”、“受盛之官”之称。食糜在小肠再经过消化并分别清浊,精华部分营养全身,糟粕归大肠,水液归于膀胱。《医学入门》:“小肠上接胃口,受盛其糟粕传化,下达膀胱,泌别其清浊宣通。”小肠为六腑之一。  
  小肠是消化管中最长的一段,成人全长约5-7米。上端从幽门起始,下端在右髂窝与大肠相接,可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分。12指肠固定在腹后壁,空肠和回肠形成很多肠袢,蟠曲于腹膜腔下部,被小肠系膜系于腹后壁,故合称为系膜小肠。小肠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
  小肠与心相为表里。《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其功能是主化物而分清别浊,精华部分由脾转输营养全身,糟粕归大肠,无用的水液渗入膀胱。手太阳小肠经属小肠;手少阴心经络小肠。其背俞为小肠俞,募穴为关元,下合穴为下巨虚。
  详细操作:按耳穴常规针法操作。
  针法:用30号耳针垂直进针1-2毫米,以不穿透耳壳为度,一般留针1-2天可愈。
  耳穴压疗法:治疗消化不良,耳部常规消毒后,去大小适中的长方形胶布一块,王不留行子1-2粒,贴压于穴上。嘱患者每日晨起,饭后、睡前按压穴位,要有痛、胀、热感,轮压15分钟,3天后贴另一耳,5次为一疗程。
  耳穴注射法:治疗慢性胃机能衰弱,3%-5%香附液0.5-1毫升,注入穴位。
  按摩法:用食指来回旋转擦揉此区,直至有发热感为止。也可用按摩棒对准此区,以适当力度按摩1-2分钟。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