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国藩说:“成大事者:一要言缓,三思而语,留有余地;二要性柔,上善若水,波澜不惊;三要德厚,以善为本,厚德载物。”

 晓枫大哥 2023-11-20 发布于湖南

你好啊,我是子余。

近代著名思想家,梁启超先生曾提出,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半圣人。

两个,指的是孔子、王阳明。另外半个,则指曾国藩。

曾国藩的一生,不管在军事、政治,还是在文学、理学,或者个人修身上,都有着极为出色的成就。之所以梁启超将他归结为半个圣人,主要原因在于,他曾带领着清王朝的军队,将太平天国运动的农民起义军给镇压了。在整个内战过程中,给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客观来说,曾国藩作为人臣,这样做是没问题的。但是从整个历史发展的大格局来看,他未看到大清王朝的颓势,继续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并非历史趋势,也非人民的选择。

不过,抛开这一点来说,曾国藩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方面,确实是中国人学习的绝佳典范。

“ 言慢者贵、怀柔者富、德厚者旺”便是他留给我们的智慧结晶。

图片

01  言慢者贵

古人云:智者,用脑子说话;愚者,用嘴巴说话。

并非口若悬河的人,就是会说话的人。口快,则来不及深入思考,说的就会有失偏颇。这不但容易得罪人,在古代,甚至会招来杀身之祸。

在咸丰皇帝时期,曾国藩曾经给他上过奏章,指出了当时国家存在的最严重的两个问题,一个是国家经济财政紧张问题;另一个是军队战斗力弱的问题。对此,他还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方案。

然而,咸丰皇帝并非雄才大略之人,无法理解这其中的逻辑和利害关系。

曾国藩为了劝谏,直言上疏。他在《敬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中,更是针锋相对,直指咸丰帝痛处,希望能敲醒稀里糊涂的咸丰帝。

然而,事情并非如此简单。咸丰帝非但没听他的,反而因此记恨于他。曾国藩后来一生的阻碍,多次源于此事。

经此一劫,他幡然醒悟,但悔之晚矣。之后的他,每次说话都特别小心谨慎。

儒家提倡“君子贵言”。脑子想得通,说话才能说通。说的通还不算,还得以别人喜欢的方式说出来。会说话,不在于你的伶牙俐齿,而在于你是否能说到点子上,是否能让人喜欢听。

02  怀柔者富

在春秋时期,有一个关于老子的舌存齿亡的故事。

有一天,老子去看望他的老师。

老师问他:为什么人老了之后,舌头还在,还是牙齿却不在了?

老子回答说:因为舌头比较柔软,而牙齿比较刚硬。

是的,柔软能长存,而刚硬易折。

曾国藩初入官场时,不懂得这个道理,遇事喜欢硬刚,事情虽然解决了,却让身边人都疏远了他。

后来,父亲去世,回家守孝那几年,才深入反思,想通了怀柔拒刚的道理。

后来,他重返官场后,低调谦逊。放下自己的身段,以柔待人。改变做事风格后,他在官场如鱼得水,人心所向,最终成就了很多大事。

在太极里,有一条以柔克刚的心法。其实,在社会上也一样,以柔制刚,也是一种聪明的活法。

人越柔软,越有力量,越能行稳致远。

03  德厚者旺

图片

清华大学校训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出自《易经》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人生在世,如长河入海。走得快,靠智;但要想走得远,得靠德。

曾国藩在他的仕途中,虽掌管着最富裕的几个省份,但是,他生活却过得相当节俭,饮食上多为清淡的素食。他从不收受贿赂,对家人也严格管教,不得收取不义之财。

相反,他对门生或同僚,却无比大方。对别人的求助,他多次慷慨解囊,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正因如此,他在官场上人心所向,如鱼得水。哪怕在他去世之后的200年里,曾氏家族也一直兴旺发达,出了200多个人才。

厚德,一直是中华民族文化里最核心的智慧结晶。它并非是封建刻板的说教,而是趋于自然法则的大道。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水不争而利万物,最终流向大海。

保持善,追求德,才是符合天道自然的。也只有按这规律行事,才能行稳致远。

写在最后

“言缓,性柔,德厚”,这是曾国藩立身处世的智慧箴言。对我们普通人来说,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一辈子的修行。

在人生道路上,有时会迷茫,有时会困惑。这时,不妨停下来,看看古人们给我们留下的这些智慧心法。继承,学习,并践行。

向圣人学习,向圣人靠近。不断在属于自己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路上跌跌撞撞前进,终将会到达一个自己满意的高度。

(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