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夏文化中的“龙迹龙踪”

 深圳刘永图书馆 2023-11-20 发布于广东

易道    遗著         刘永整理

    最早的文字是刻在“龙骨”上的,文字是文明的载体与延续。所有的文化都发源在大河的边缘,我国的黄河长江流域、伊拉克的两河流域、印度的恒河流域、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大河孕育了本土文化和文字。但有的文字流传下来了,有的文字却断代,乃至消失了。文字的演变是文明发展互相交融的需要所决定的,简化了的文字有利于文明内部、文明与文明之间的交流。 

    文字的失传有的是因为文字自身的发展,比如楔型文字演化成字母文字。而有的是因为战争和自然灾害等原因致使文明中断或被其他文明所吞没。古希腊和古印度都是战争原因。而中国的文明发展相对独立而且持续。虽有战争但文明未被破坏, 如蒙古、辽、金、满等,反而被汉化。所以这是一大幸事。汉字的发展是极有规律的,我们可以从现代的字上去寻根问祖,这样就更利于我们对古文化的研究和探索,我们祖先造字的会意、象形、能让我们看到一幅画,甚至一个字就是一长篇描述,这点是许多国家无法想象与比拟的。字是源头,它会为我们留下什么遗迹呢?

——易道龙文化简述

    文字和宗教活动一样,都是人类精神生活达到一定高度时的产物。中国文字的起源是一个饶有兴趣的话题。盛行于商周时期的甲骨文已经是成熟的汉字。在其产生之前,中国汉字已经经历过漫长的演化过程。

    在神话传说中文字是仓颉造出来的,《旬子·解蔽》记载:“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说文解字》记载:仓颉是黄帝时期造字的史官,被尊为“造字圣人”。 

    当然汉字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绝不是一个仓颉就能造出来的,需要更多的人和时间去逐步完善,逐步总结人民共同劳动的结晶。我们所重视的不是仓颉造的汉字这一神话故事,而是造字本身的意义。汉字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历史走进了由文字记载的时代,是迈向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

    在今南乐县城西北吴村有仓颉陵、仓颉庙和造书台,史学家认为仓颉既是当时活动在此地部落的人。相传在仓颉造字以前人们结绳记事,每事打一结,相连的事打一连环结。后又发展用刀子在木竹上刻以符号作为记事。当这些远不能适应现实生活而需要一种更简便实际的符号作记载的时候。仓颉“始作书契,以代结绳”。

    传说仓颉四目重瞳,非常聪明。有一年,仓颉到南方巡狩,登上一座阳虚之山临水,忽然看见一只大龟,龟背上面有许多青色花纹。仓颉看了觉得稀奇,就取来细细研究。经过研究,发现龟背上的花纹竟是有意义可记的,触类旁通,触发了他造字的灵感。仓颉日思夜想,处处留心勤于观察,仰观天上星宿的分布情况、俯察地上山川脉络的样子、鸟兽虫鱼的痕迹、草木器具的形状,描摹成种种不同的符号,“观奎星圜曲之式,察鸟兽蹄爪之迹”,并且定下了每个符号所代表的意义,把这种符号叫作“字”。还有传说仓颉造字成功,白日竟然下粟如雨,晚上听到鬼哭魂嚎。因为有了文字,民智日开,民德日离,欺伪狡诈、争夺杀戮由此而生,天下从此永无太平日子,连鬼也不得安宁,所以鬼要哭了。

    仓颉的字都是依照万物的形状造出来的。譬如:日字是照着太阳圆形的模样勾靳出来的;月字是仿着月牙儿的形状描的;人字是端详着人的侧影画的……仓颉首创文字的事后来被黄帝知道了,他大为感动,赐姓仓,其意是君上一人。  

    当然这只是神话传说而已,可以推测想象。汉字亦是同直立行走与语言一样,是人们在生产劳动中从象形、会意、符号、甲骨文、篆字、隶字、楷书、行书、草书一步步逐步创造出来的。

    汉字的源头在那里呢?清朝时,国子监祭酒王懿荣因病求药,从药店里购来了数片“龙骨”,偶然的情况下看到了上边有很多奇异的符号,学识渊博的王懿荣也看不懂是什么符号,经过潜心研究,确定这是一种失传已久的古文字,这就是甲骨文。甲骨文最早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从1928年以来的三次殷墟发掘,震惊中外。目前我国出土甲骨文有十五万片之多,不相同的字数约五千个,改变了我们普遍认为过去周代以前只是神话传说的论点。

    研究龙,也可根据文字起源的象形会意的特点,从字面上去探索,在甲骨文和金文等一些较早的字体上看,“龙”字体之间都会在腾龙的后身上有一个小人,形象的表达出人与龙的亲密关系。在未简化之前的龙字还都有一个辛字头,这是我们先人崇拜工具的观念使然。

    《甲骨文字典》释义:龙,“ 象龙形,其字多异体,巨口长身之形,从辛,从其吻。

    字体造出来了以后该怎么读这个“龙”字呢。

    潮起潮落,风起云涌,当天空发生雷电时,常有闪电彩虹。而这些天象在先祖们意识中又和神密的龙有关,特别是当闪电和彩虹出现时总会有隆隆的雷声,所以就根据这个拟声来称呼这种神物。这也是一些专家学者公认的龙字读音的起源。

    “神物”的发音是拟声,“神物”的形象该是个什么样子呢?有鱼化龙说,有鳄鱼说,有蛇说,还有云说,闪电说,霓虹说众说纷纭。龙升天为虹,落水就是鱼是鳄是蛇,来到陆地就是猪是马是牛。因为它本来就是一个神物,是一个虚拟的崇拜偶像,所以它也没有真正的形态可言。

    龙是先祖集众兽之长,如鱼、鳄、蛇、猪、马、牛兼和天象、云、雷电、虹霓等自然天象模糊集合而产生的一种神物。先民们是以现实生物和自然天象为基础,将自己对身外世界的畏惧、依赖、疑惑、想象、崇拜等,都贯穿、投注、体现到龙的模糊集合中了。

    中国的汉字有着很特别的文化内含,一个字就能让人浮想联翩,而短短一句诗、一句词就能带你进入到一个广大的画面深隧的意境中去。绘画艺术代替了汉字的意境,更形象的把龙表现出来了。

    中国传说中有很多的画龙高手,据载最好的画龙高手是三国时期东吴的一个叫曹不兴的画家。唐《历代名画记》载:“吴赤乌中,不兴之青溪见赤龙出水上,写献孙皓,皓送秘府。”《古画品录》载:“不兴之迹,殆莫复传。唯秘阁之内,一龙而已。观其风骨,名岂虚成。”这里都记载了对他的评价是“名岂虚成。”

    继曹不兴之后,东晋大家顾恺之亦善于画龙。《洛神赋图》绢本就是他的代表作品,画风洗练,洛神有神仙之飘逸,顾盼自得。座前神女驭龙。车前有六龙驾车,凌与云上,乃龙图的传世绝品。

    相传在南朝梁代的时候,张僧繇是最传奇的画龙专家。梁武帝时任宫廷画师。唐人李嗣真在《历代名画记》称他的画“骨法奇伟,师模宏远,岂惟六法精备,实亦万类皆妙。千变万化,诡状殊形。” 又据《神异记》载:“张僧繇尝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而不点睛,云:点之则飞去矣。人以为妄,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见二龙飞去。未点睛者如故。”又据《宣和画谱》卷一载:“张僧繇尝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不点目睛,谓点即腾骧而去。人以为诞,固请点之。因为落墨,才及二龙,果雷电破壁。徐视画,已失之矣。”这就是著名的画龙点睛后突壁而出的故事。

    但是他画龙之神妙还不止于此也,《历代名画记》载:“初吴曹不兴图青溪龙,僧繇见而鄙之,乃广其像于武帝龙泉亭,其画草留在秘阁,时未之重。至太清中,震龙泉亭,遂失其壁,方知神妙。”

    唐代的画龙名家有李思训、冯绍正、吴道子、孙位等。中唐著名画家吴道子有“冠绝于世,国朝第一”的美誉。吴氏画龙生动逼真。据《酉阳杂俎续集·寺塔记上》载:“西中三门里吴生画龙及刷天王须,笔迹如铁。有执炉天女,窃眸欲语。” “惨淡十堵内,吴生纵狂迹。风云将逼人,鬼神如脱壁。其中龙最怪……黑夜窸窣时,安知不霹雳”。

    晚唐画家孙位也是一位画龙高手,《德隅斋画品》评价他画的《春龙起蛰图》,“山临大江,有二龙自山下出。龙蜿蜒骧首云间,水随云气布上,雨自爪鬣中出,鱼虾随之,或半空而陨。一龙尾尚在穴前,踞大石而蹲,举首望云中,意欲俱往,怒爪如猩。草木尽靡,波涛震骇,涧保弥漫,山下桥路皆没。山下居民老小聚观,阖户阚牖,人人惊畏,若屋颠坠。笔势超轶,气象雄放,非胸中磊落不凡,能窥神物变化,穷究百物情状,未易能也。”

    宋代画龙高手最值得一提的是董羽、僧传古、陈容。董羽在《画龙辑议》中把龙初步的规范化了,首先提出了三停九转之说:“画龙者,得神气之道也。神犹母也,气犹子也。以神召气,以母召子,孰敢不至。所以上飞于天,晦隔层云;下潜于渊,深入无底,人不可得而见也。古今图画者,固难推其形貌。其状乃分三停九似而已。自首至项,自项至腹,自腹至尾,三停也。九似者,头似牛,嘴似驴,眼似虾,角似鹿,耳似象,鳞似鱼,须似人,腹似蛇,足似凤,是名为九似也。雌雄有别,雄者角浪凹峭,目深鼻豁,须尖鳞密,上壮下杀,朱火煜煜;雌者角靡浪平,目肆鼻直,须圆鳞薄,尾壮于腹。龙开口者易为巧,合口者难为工。但要挥毫落墨,随笔而生。筋骨精神,伫出为佳。贵乎血目生威,朱须激发,波涛汹涌,若奋风云,鳞甲藏烟,鬃鬣肘毛,爪牙伏利,蜿蜒升降,鳞旋之间,噀其雨露,踊跃腾空,点其目则飞去,乃神笔之变化。昔张僧繇公,则其人也。”  

    《宣和画谱》卷九说董羽画龙“不为汀泞沮洳之陋,濡沫涸辙之游;喜作禹门砥柱,乘长风,破万里浪,惊雷怒涛,与之为出没,尽鱼龙超忽覆却之状。其笔端所得,岂惟壮观而已耶!” 

    明、清两代龙的图画更加的成熟。明代浙派画家汪肇的写意山水人物画“起蛟图”,描绘主仆二人于狂风骤雨之中行经山径,主人似闻惊雷驻足回首仰视,恰见天际翻滚的乌云之中有一条蛟龙奋爪腾空而上。此画笔法老辣、墨气淋漓;所绘情景虽世间所无,却合于情理;它成功地表现了人、雨、龙这三者的关系,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工笔人物画中绘有龙形象的作品有明代佚名的“白描罗汉”卷等。其中绘有罗汉乘龙行于海上的场面,笔触轻灵飘逸,生动地表现了龙为神人所乘神畜的传统观念。清代画家周王寻亦是个中高手,清学者张庚评周王寻龙画云:“其画龙烘染云雾,几至百遍,浅深远近,蒸蒸霭霭,殊足悦目。画龙以云胜得矣,然烘染太过,非大雅也。”

晋顾恺之《洛神赋图》绢本中的鱼龙之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