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集中研修:听中原名师大家谈从教师走向设计师

 豫见物理 2023-11-21 发布于河南

活动海报 有回放

1 引言

2023年11月19日晚上19:30-20:40,教育部双名计划计划张怀华名师工作室举行线上集中研修活动,共同收听收看由河南省中原名师培育工程项目办和大象出版社联合推出的“中原名师大家谈”节目。

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培育对象、中原名师、河南省人民政府学术技术带头人、焦作市第十一中学高中物理正高级教师张怀华老师应邀做客“中原名师大家谈”节目,以“从教师走向设计师”为题,结合当前教育现状,用自身成长经历以案说法,为大家揭秘不同寻常的教师专业发展及团队共赢之路。

2 主要内容

张怀华老师以自身专业发展和工作室团队运行为主线,分享路径选择和聚焦过程,挖掘名师成长背后的故事,梳理专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为教师成长提供样本参照。张老师通过个人的职业轨迹,工作室的发展轨迹,展示了走向设计师的轨迹。他结合自身和团队的经历,从六个方面进行了分享,设计奋斗目标、设计专业路径、设计拓展领域、设计推广渠道、设计合作团队、设计教育人生。

设计奋斗目标:谈到奋斗目标时,张老师告诉我们目标越明确,成长越迅速,大家可以在基础教育领域精心选择一位与自己高度契合的顶级专家,为自己选树一个标杆和榜样,研读他的专著和文章,践行他的理念,复制他的专业发展之路,过和他一样的教育生活。

设计专业路径:张老师回顾26年的专业路径发展过程,证明了聚焦基于数字技术的跨学科探究式教学的路径是科学合理的。在几何画板方向,以《几何画板在物理教学中的适用性研究》为抓手,搭建全国几何画板学习交流平台,从一个技术小白达到了全国领先,《仿真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适用性研究》也取得卓越成果。

设计拓展领域:深耕专业领域的同时团队的拓展领域也在同步设计,其中创客教育研究成果丰硕、大量学生升学突破、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以科技创新为主的校园文化催生学校特色教育品牌形成;物理课堂渗透人文教育,弘扬传统文化,提高了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国家认同感,深受师生好评,获得广泛推广。智能手机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题研究方面张老师为我们凝练出:选点准,切口小,预研早,立项晚探究深,成果丰,推广勤的课题研究精髓。设计推广渠道:张老师展示自己团队校级-市级-省级-全国的逐步推广,线下到线上的延伸推广过程,为大家提供了推广借鉴模板。

设计合作团队:在长板理论的指导下,张老师利用自身“长板”组件团队,带领工作室进行软硬件的建设,成功突围,持续发展。

设计教育人生:张老师为我们展示了团队的教学理念、科研理念、生活理念、教学主张。他认为教育写作可以让教师的每一寸时光变得温馨而有意义,每一个教育日子变得充实而有情趣,每一个教育场景变得润泽而有故事,每一个生活片断变得斑斓而有期待。

张怀华老师建议教师们积极开展自己的教学研究和教育写作,将其作为一种良好习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命状态。研究写作成果可以通过平台搭建和助推,实现师生互动、家校共育、资源整合、成果凝练、辐射引领、学术交流、师德弘扬等功能。教师应该做自己的专业发展设计师,为自己锚定发展目标,为自己选定发展路径,强迫自己走出舒适圈,刀刃向内雕琢自己,痛苦的磨砺之后是更好的自己。

3 工作室集中研修

集中研修剪影​

4 工作室学员优秀研修成果选登

[焦作市外国语中学王蓓蓓]本次培训学习,我跟随张老师的分享了解到了张老师的成长过程以及张怀华名师工作室的发展过程,一项项荣誉的背后是张老师以及团队老师刻苦的钻研、不懈的努力和无畏的坚持,张老师以黄恕伯老师为榜样,高瞻远瞩,紧跟时代教育要求和科技发展,每一步都走在教育的前列,这些都令我大为震撼和由衷得钦佩。张老师给了我很好的引导,我也希望自己能有所规划,尽快成长,有能力跟上张老师团队的脚步。

有机融合工作、学习和生活。张老师提到的三位一体教师专业发展模型,我准备从四个方面实施。 一是多学习。张老师的公众号上分享了很多东西,每天阅读学习;订阅物理期刊学习,提升专业素养。 二是多观察、多思考。生活现象也好,题目中描写的情景也好,有意得去思考背后所可能蕴含的物理知识。 三是深入研究。选好合适的方向,小口切入,深入研究。 四是做好记录。将自己观察到的和所思所想及时记录下来,并分类整理。

研究课本和高考题的联系。基于张老师提到的五步激励循环,我作为高三老师,处于备战高考的过程中,复习不能脱离教材,高考试题也离不开教材,在平时的教学中多钻研教材与高考题的联系,做到有的放矢;结合教材模仿高考题将课后习题或教辅上的题目进行创新;将所思所想形成教育写作,记录下来;与教研组老师分享交流,并做好反思和改进。

提升数字素养。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我需要加快提升自己的数字素养,小到信息的获取加工,大到软件的学习使用,为物理教学提供强有力的服务保障。

理论联系实践。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认真学习,并将所学所悟应用于日常教学,沉下心认真备好每一节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多邀请同组老师听课,总结评价和建议,并及时调整;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公开课,在赛课中打磨自己、检验自己、提升自己。 张老师的教学主张“格物穷理,行知合璧”,我愿奉之为物理教学生涯的座右铭,不断的鞭策和激励自己,迈向更高处。

[修武一中张永超]在当今科学知识飞速发展的时代,要成为一名专家型名师,必须得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积累总结教学经验,今天我有幸聆听了张怀华老师的讲座,从教师走向设计师,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第一,要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先进的教育理念是指导教育的灯塔,是一位教师不断开拓创新、走向成功,成为专家型教师的必备素质。教师要不断创新,运用新的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学生感知、感受、感悟知识创造条件;教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我们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我们的教学要具有开放性。一方面,开放是创新的前提,我们教学要提倡争鸣,允许学生以批判性的思维对教材和教师的讲述提出质疑,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的点,并予以激励;另一方面,我们教学不能沉没在故纸堆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世界、关注人类自身的发展。

第二,必须耐得了寂寞。作为教师,肯定知道教师这份职业的单调与枯燥,所以,我们必须调整自己的心态,平衡自己的情绪,守住心中的一方净土,寻找精神的寄托,我们才能心平气和的工作,无怨无悔地付出;才能成长为一名好教师。

第三,必须满怀热情。热情,能让你的工作成为享受,能让你的工作效率提升,能让你的工作效果发生质的变化,更能显现你的人格魅力,展现你的才华。

第四,必须不断学习理论知识。理论知识是我们向目标前进的引路人,只有它能使我们少走弯路,不会迷途。所以,我们应该在进行教学当中,不断地学习有关知识,不断的参加相关的培训活动,不断地向一些知名人士学习。并且,不断地进行反思,不断地与同事沟通交流,不断地写心得体会,不断地总结经验。日积月累,集腋成裘,总有一天能让这些理论知识厚积薄发,发挥作用的。

第五,必须付诸为行动。我们一定要坚守在教育的第一线,一定要把理论知识化为实际行动,化知识为力量。我们一定要在自己的专业上刻苦钻研,用心学习,努力创造,努力改变,努力发展;一定要多与学生沟通,做到教学相长;一定多与同事交流,做到共同进步;一定要多与学校领导联系,做到得到学校的支持。只有这样,实践活动才能真正有所进步,才能不断发展。

如果能忍耐寂寞,保持热情,丰富理论知识,提升实践能力,并且一如既往,持之以恒,我也必能成为一名专业型的教师。

[焦作一中王国贞]张老师的这场直播里提到的在设计合作团队中的长板理论很是新颖,如果将木桶的长板都拆下来,会组成一个超大容量的新木桶。而互联网就像粘合剂一样可以把长板相同的一大批人联系在一起,汇聚众人之所长,从而打造出超巨“云木桶”。这启发着我开始思索自己的长板是什么,短板又是什么。我似乎没有认真的去设计过自己未来5年,未来10年,未来20年的教育生活,直播中的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灵魂6问确实直击灵魂,给了我许多思索。

目前我还做不到去回答所有的问题,但我决定先回答前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你想做什么样的教师?答:我想做除了能教给学生过硬的物理知识和应试技能外,还能教会他们如何在心里种花,将来等他们把高中物理知识忘掉后,心里还能留下对生活的热情,留下积极乐观的思维模式,留下会拥抱幸福并能带给他人幸福的能力,学会了在心里种花,人生才不会荒芜。第二个问题:你为什么要做这样的老师?答:当今这个被称为“卷”的时代,似乎所有人都压力很大,高压会滋生出负能量,我不愿看到学生、家长、同事以及新闻里,网络上太多的人活在抱怨、焦虑、忧伤甚至抑郁中,更不愿去看到有关抑郁、自杀等相关的恶性事件,在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足的今天,人们的心理健康更应该被关注,而如果获得人生的幸福感,如何成为一名幸福的人是非常重要的。我要做这样的教师,言传身教的教会学生与家长什么是非暴力沟通的双赢方式,从生活点滴去影响身边的人什么是积极心理学下的正向思维。我要成为这样的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事开太平,我要做那只最初扇动幸福翅膀的蝴蝶,去影响身边的人让别人因为我的存在而幸福,而让一个家庭的孩子学会了在心里种花,相当于为一个家庭谋了幸福,最终世界会因为自己的努力也变的更加美好。

关于以后的规划,我尚未思索详尽,但是有一条我会去改进,那就是开始教育写作,把自己日常关于物理学科知识上的灵感迸发以及对学生日常管理和心理辅导方面的事件进行及时的记录,最终养成终身的教育写作习惯。

[孟州市第五高级中学李庆]收观看完张怀华老师的"从教师走向设计师"讲座后,我深受启发,对未来的教育生涯有了新的理解和期待。

首先,我意识到明确的目标对于我们的专业发展至关重要。张老师从入职初期就确立了明确的教育生涯目标,并坚信"倒金字塔理论",越往上,成长路径越宽广。这种明确的目标让我深感鼓舞,我计划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也要设定明确的专业发展目标,不断追求自我提升和超越。

其次,张老师的行动力让我深深感动。他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从县级骨干教师成长为中原名师,这是他辛勤付出的结果。我希望我能借鉴张老师的这种精神,不畏困难,勇往直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推动自己的专业发展。

最后,张老师的眼光独到和创新实践让我印象深刻。无论是早期几何画板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还是手机传感器在教学中的应用,他总是能够抓住最新的教育趋势和技术,进行创新实践。我将以张老师为榜样,注重创新思维,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在未来的职业规划中,我将积极参加各种教育研讨和培训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同时,我还将尝试运用新的教育技术和工具,如数字化教学、在线教育等,使我的课堂更具吸引力和效果。总的来说,这次研修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示,我将以此为契机,继续努力,为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而奋斗。我相信,只要我们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我们都能够在教育道路上取得成功。

[焦作一中武敬彪]我有幸参加了张怀华老师的讲座“从教师走向设计师”。这场讲座让我深感震撼,它不仅帮我理清了我作为一名教师的困惑,也激发了我对未来更广阔的可能性的向往。张怀华老师以他自己的经历为例,详细阐述了从教师到设计师这一职业转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强调了两个关键要素:一是创新思维,二是持续学习。

首先,创新思维在教育和设计领域中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育领域,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式,以更有效地传授知识。在设计和工程领域,设计师需要创新设计理念和方案,以解决实际问题。张怀华老师的例子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他通过创新教学理念和方法,成功地帮助学生实现了自我提升。

其次,持续学习是在任何领域取得成功的关键。张怀华老师在讲座中提到了他如何通过持续学习和实践,从一个教师成功转型为一个设计师。他强调,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更好地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挑战。这场讲座对我个人的启示是,我需要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注重创新思维和持续学习。作为教师,我需要不断地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更有效地传授知识和技能。同时,我也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勇于尝试新的事物,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竞争力。

此外,我也明白了从教师到设计师并不是一条容易的路。这需要勇气、决心和努力。但是,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和持续的努力,我们就有可能实现这个转变。最后,我要感谢张怀华老师的精彩讲座和他对我和其他听众的启发。我相信他的经验和见解将继续激励我探索自己的可能性,并努力成为更好的教师和设计师

5 优秀网友研修成果选登

[荥阳市高级中学王伶俐]感恩遇见久闻大名的物理大咖张老师,微信通过真的倍感兴奋。曾经一度遇到专业发展的瓶颈,通过优质课的准备,自制教具的获奖,自制教具课题立项结项,论文的发表,从而被评为郑州市级骨干,河南省级骨干,也有幸成为了赵伏莲名师工作室的成员,虽然已经关注您很久,也以自己也是焦作户籍为傲(也和全国的物理大咖是老乡),看到您丰厚的研究成果,真的可望而不可及,然后近日又看到您又是河南师范大学引以为傲的97届毕业生(我是2003届的),遇到了闻名全国的学长,更是喜出望外,但总感觉自己资质平平,还真的没有勇气主动联系您,拜您为师,今天收到中原名师赵伏莲高中物理工作室的通知,今晚一同聆听您的报告,真的是喜出望外,并且把学习简报制作的任务也布置给我了,因而就重温张老师报告整体内容进行深入学习,并付诸实践。写到最后看到您的联系方式,有点忐忑的加了您的微信,没想到已经深夜了您还在工作,竟然通过了我的微信请求,实在让我受宠若惊,一度苦恼自己前行的路上真的很孤立无援,这一路走来,遇到一个又一个贵人,真的倍感荣幸之至。期望在以后前行的道路上,能够拜张老师为师,拜托您多加指点。假期一定找机会回焦作拜访您,向张老师致敬,向学长物理大咖致敬。聆听您的报告之后,深夜里我们工作室的群里还都在相互交流,感觉您简直就是“神”一样的存在,想办法使自己在以后的教学生活工作中多多学习,多多积淀,也能够在前行的道路上多收获一份成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