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味地黄丸的前世今生

 老玉米棒 2023-11-21 发布于广东
图片

图片

六味地黄丸的前世史

图片

图片

图片

六味地黄丸是中医著名的经典方剂之一,始见于宋代医家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原名地黄丸,是根据汉代名医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的肾气丸化裁而来。由于钱乙是儿科专家,而且他认为小儿是纯阳之体,不需要补阳,所以就把“金匮肾气丸”原方中的桂枝和附子给去掉了,并且重新命名为“肾气丸”。“崔氏八味丸”去掉了补阳的桂枝和附子,结果就剩下熟地、山药、山萸肉、茯苓、丹皮和泽泻,共6味中药材。在钱乙的医学著作里,经常把这个方子称为“地黄丸”,但由于使用地黄的方子太多了,叫“地黄丸”比较容易混淆,而且这个方子共有6味中药材,所以后世医生就改称它为“六味地黄丸”。在宋·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中,六味地黄丸主要被运用于多种儿科疾病的临床治疗如小儿肾怯失音、卤开不合、神气不足、目白睛多、面色晄白等证。

至元代,六味地黄丸的临床应用已经超越了儿科的范围。被用于治疗咳嗽、小便不禁、虚损、淋证以及消渴等多种内科疾病。

至明清,六味地黄丸的临床应用范围又较以前有了进一步的拓展。被应用于治疗中风、虚劳、健忘、怔忡、惊悸、头痛、眩晕、腰痛、产后以及遗精等十余种不同的疾病。

在六味地黄丸的使用过程中,历代医家见仁见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拓展并外延了本方的临床适用范围。按照现代医学分类,涉及神经、内分泌、免疫、消化、循环、呼吸、泌尿、生殖等多个系统,涵盖内、外、妇、儿、口腔、眼、耳鼻喉、皮肤、老年病等多个学科,真正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的治疗思想。究其原因,是因为以上诸多疾病在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均表现出了肝肾阴虚的临床证候。

图片

六味地黄丸组方解读


六味地黄丸组方解读中医认为肾藏有“先天之精”为五脏六腑之本,生命之源,故有“先天之本”之称。阴不足,则变生诸证。

六味地黄丸方药组成为:熟地黄,山茱萸,干山药,泽泻,茯苓和丹皮,以上六味药剂量按照8:4:4:3:3:3的比例炼蜜为丸。本方以肝肾脾三阴并补而重在补肾阴。方中重用熟地黄,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为君药。辅以山茱萸补养肝肾,并能涩精,山药补益脾阴,也能固精,共为臣药。

图片
图片

三药配伍,滋补肝脾肾,熟地黄用量是山茱萸和山药之和,共成三阴并补以收补肾治本之功,此为三补。泽泻配熟地黄泻肾降浊;丹皮配山茱萸清泻肝火;茯苓配山药淡渗脾湿,三药相配为“三泻”。相辅相成,补药用量重于泻药,是以滋补为主。肝脾肾三阴并补,以补肾阴为主,共成先、后天同补之功。中医方剂立方之严谨,组方之精妙,无出其右。



图片

六味地黄丸主治肝肾阴虚导致的: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盗汗遗精,或虚火上炎而致的骨蒸潮热,手足心热,消渴,虚火牙痛,口干咽燥,咽痛失音,齿牙不固,小儿囟开不合,发育迟缓,舌红少苔,脉细数等,因此无论内外妇儿科只要见到上述症状经中医辨证属于肝肾阴虚的证候均可使用六味地黄丸治疗。

图片

六味地黄丸的应用



1、肝肾阴虚人群

肝肾阴虚的症状为肝阴虚和肾阴虚的组合,肝阴虚的表现为口苦、咽干、两目干涩、视物模糊、头晕、耳鸣;肾阴虚的表现为腰膝酸软、遗精、全身乏力、失眠、多梦、心悸、汗出、甚至盗汗等。

2、更年期女性

更年期综合征是女性卵巢功能衰退的过程,一部分女性会出现中枢、植物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代谢方面的疾病。对于该病症,西医通常采用雌激素代替治疗。这种治疗方式虽然见效快,但应用过程中会出现较大的副作用,六味地黄丸可起到补肾的作用,其对更年期综合征的疗效明显优于西医治疗方法。

3、阴虚火旺人群

阴虚火旺首先是阴虚的症状,表现为口干、咽干、皮肤干燥、眼干等等;其次火旺的症状,表现为嗓子干疼、咽喉疼、耳朵响、头晕,或者出现潮热、盗汗、腰酸、腿软等一系列的表现。

但这需要以辨证证为基础,必须请中医师辨证确诊,不能盲目的自行使用。

图片

不适宜人群


1、肾阳虚人群

六味地黄丸重在滋阴补肾,用于纠正阴偏衰(阳相对偏亢)的症状。阳虚主要是由于阳偏衰,制约阴的力量不足,而使阴相对偏亢,出现畏寒怕冷,手脚冰凉,肢倦乏力,易出虚汗等症状。服用六味地黄丸可能会加重阴阳失衡的病情。

2、脾胃虚寒,痰湿较重人群

六味地黄丸药性比较滋腻且具有滋阴清虚热的作用,容易助湿生痰,久服阻碍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久服很容易加重脾胃虚寒证候,出现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脚冰凉等症状。

3、感冒发烧人群

外感人群不建议服用补益类药物六味地黄丸,否则容易出现“闭门留寇”的情况,不利于外邪消散,从而会延长感冒病程,不利于身体的康复。

图片

图片
图片

六味地黄丸被后世誉为“补阴方药之祖”,具有滋阴补肾的功效,对肝肾阴虚不足所致的各种疾病均有良好疗效。但六味地黄丸不是保健品,建议经中医辨证之后再行服用比较稳妥。


END


供稿:刘奇

审稿、排版:蔡悦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