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座城市的沦陷,一段动荡的历史,惨烈之祸堪比“靖康”

 北雁寄南书 2023-11-21 发布于湖南

洛阳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周公营建洛邑的时代。这座城市作为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经历了无数辉煌的时刻。从东周开始,到东汉、曹魏、西晋,洛阳都是各朝代的国都,见证了数个朝代的兴衰。在这期间,洛阳不仅是政治中心,也是文化、艺术和商业的中心,吸引了大批的文人墨客和商贾云集于此。

然而,由于战乱,洛阳城也经历了无数的磨难。作为国家都城,洛阳成为了各方势力争夺的焦点。战争给这座城市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和苦难,但是,洛阳城并没有因此而沉沦。在战火中,一次又一次地重建,又一次又一次被破坏,千百年来,洛阳人用智慧和勇气为这座城市不断地注入生命活力,直至今天,而洛阳也因此被称为十三朝古都。

据说洛阳的地下蕴藏着无数的古迹和历史建筑遗产,都是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的见证。2002年洛阳进行河洛文化广场人防工程建设时,文物部门在这3万平米的区域内探得古墓600余座,车马坑、马坑29座,其中的“天子驾六”车马坑更是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有专家惊叹它为“东周瑰宝,举世无双”。

话扯的有点远了,虽然我们今天要说的这段历史和洛阳有关,但更多的却是在回顾一个时代,一个对于两晋时期中原地区的老百姓,特别是汉民族而言,极度动荡,充满血泪的一段历史。

三攻洛阳

永嘉二年(308年),趁中原八王之乱,中原王朝实力受损,最是虚弱的时候,匈奴刘渊称帝,国号为汉。并且秣马厉兵,欲对西晋发动大规模军事进攻。到了次年的秋冬之际,刘渊派遣其子刘聪率领着石勒、刘曜等将领,向洛阳发起了猛烈的进攻。然而,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西晋的军队仍有一战之力,刘渊的军队遭受到了顽强的抵抗,始终无法攻克城池,只能无奈地撤退。

在经历了两个月的休整之后,刘聪再次燃起了对洛阳的攻势,此次他与王弥、刘曜等将领一同亲自督战。然而,西晋朝廷以为汉军刚刚遭遇了败绩,应该不会再次挥师南下,因此在防备上显得疏忽大意。直到匈奴大军逼近洛阳附近的洛水,西晋才惊觉于事态的严重性,匆忙应战。在此危急关头,幸得凉州刺史张轨手下的督护北官纯及时赶到,率领着西凉铁骑趁夜偷袭汉军大营。在激烈的交战中,刘聪部下的征虏将军呼延颢不敌对手,不幸被击杀。而呼延翼也在乱军中遭遇不幸,被活活踩死。汉军因丧失主帅而士气大减,只能选择撤退。此时,西晋各路援军也陆续赶到,刘聪审时度势,知道已无力再战,只能无奈地决定撤军。这场惊心动魄的大战,最终以刘聪的撤退告终。事实证明,此时的西晋王朝实力尚在,若是全力备战,之后的惨淡结局也许并不会出现。

但历史同样告诉我们,不作死就不会死,但要是往死里作,那就谁也求不了你。西晋王朝的统治者们就是这样一群人,在外敌环伺的情况之下,仍旧不断的作死,最后把都城都给玩没了。

末日君臣

通过前两次的攻击,刘聪已经看出西晋军队的虚弱和不足。他劝说刘渊千万不能因为呼延翼等人的死而放弃进攻。刘渊深以为然,但是还没开始开打,刘渊就因病去世了。可是上天并未因刘渊的去世让西晋王朝逃得一劫。刘聪继位后,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先哥哥刘和给杀了,攘外必先安内吗,这种基本的常识,匈奴人也是知道的。内部稳定之后,仅仅在登基三个月后,刘聪就派刘曜和王弥领兵四万,第三次南下攻打洛阳,形势一下子变得分为危急。

然而,在这个关键时刻,西晋南方各地的将领却表现得十分的不堪,他们要么是选择观望,要么只是象征性地派点兵救援。就比如说荆州刺史王澄,带着一帮人磨磨蹭蹭地前往洛阳,但是走到河南南阳这个地方,听说前锋山简战败被俘,于是吓得立刻掉头就跑,一路跑回了荆州。

与此同时,洛阳城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司马越,这位总揽朝政大权的东海王,为了躲避匈奴的锋芒,竟然带着亲信大臣和精锐部队逃到了河南许昌,留下晋怀帝和老弱病残守在京师。城内的粮食供应中断,导致大规模饥荒,洛阳成了人间地狱。

征东大将军苟晞提出迁都仓垣以解决粮食危机,晋怀帝虽然同意,但朝中官员却因贪恋财宝和家室而不肯跟随。皇帝只好独自前往仓垣,但好笑的是,由于没有足够多的士兵随扈,刚一出城门就遇到了盗贼打劫,堂堂的皇帝陛下,竟然被一群盗贼给挡住了去路,于是万般无奈之下,只好折返回宫城。这下好了,愚蠢的大臣和无奈的皇帝只能大眼瞪小眼的待在城内,基本上已经算是坐以待毙了。

之所以走到这个地步,司马越的临阵出逃难逃其咎,晋怀帝实在气不过,就秘密命令苟晞带兵讨伐。结果,司马越听说以后急怒攻心,不久便病死了,倒也干净。毕竟相比其它的西晋皇族,他也少受了许多罪。

在当时诸多的臣子当中,还有一个人不得不提,因为这个人实在是太让人无语,也太让人失望,可以说就是这个人彻底断送了西晋王朝的命脉。这个就是太尉王衍,太尉是掌管全国军务的重臣,而且王衍的名望也很高,大臣们一致推举他担任晋军元帅。但王衍惧怕失败,只想着如何设法保全自己,所以极力推辞说:“我从小就没有做官的愿望,如今升迁到现在的地位,纯属运气而已。像战争这种关乎社稷的大事,怎能让我这样才能平庸的人来担负呢?”好吗,太平年月,你只限官小,到了用人的时候,你说当了这么大官纯属运气,我本来没有这么大本事,实在不能替国家出力!

而且更让人无语的是,他为了逃避责任,居然给自己找了个护送司马越棺椁回东海国(今山东郯城北)安葬的任务,而护送他本人离开的则是当时西晋仅剩的核心军事力量-多达10余万大军。真是见过无耻的,没见无耻到这种地步的!你自己逃跑也就算了,还把大家最后的希望也带走了,真是自私到了极点!

结果,王衍最终也没有跑成,这支晋军在途中还是被石勒的军队包围并歼灭,王衍被活捉,与其一同成为俘虏的还有襄阳王司马范、任城王司马济、西河王司马喜、梁王司马禧、齐王司马超等一大批皇族重臣。这下好了,据城而守,也许还能支持一下,弃城而逃,竟然还是落了个被一锅端的下场。

永嘉之乱

在永嘉五年(311年),刘曜和王弥最终攻陷京师洛阳,西晋末代帝王晋怀帝被押送到汉国的都城平阳,同是被俘的还有晋惠帝司马衷的皇后羊献容。为了羞辱西晋,刘聪特意命令司马炽穿着青衣、裹着幞头,充当服务员,为宴会上的王公贵族们斟酒、洗杯子,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青衣侑酒”的典故。对于熟读历史的人来说,这一幕并不陌生,因为在后来的北宋末年,也上演了一幕有过之而无不及的皇族惨剧,也就是岳飞在《满江红》中所说的靖康耻,也称靖康之变!

话说这位晋怀帝虽然尽量隐忍苟活,但亡国之君的身份注定他不会有什么好结局,永嘉七年(313年)他还是被刘聪派人毒死,年仅30岁。而洛阳城内的其他人则更加悲惨,西晋的几百口皇族不论老幼,都沦为奴仆,大臣和平民被杀者共计3万余人。洛阳宫殿收藏的珍宝被全部掠夺,然后被付之一炬,化为灰烬。这场惨烈的都城沦亡之祸只有后来北宋的靖康之难可以相提并论,被史称“永嘉之乱”。永嘉之乱开启了北方五胡乱华的局面,中原陷入胡人分裂混战局面近130年,影响深远。

相反的结局

太尉王衍在被俘之后,苟延残喘地生活了几年。为了获得重用,他曾劝石勒脱离汉国称帝。有一天石勒询问西晋旧事,王公大臣们害怕被杀,纷纷抢着回答。王衍甚至向他分析了西晋失败的原因,并反复辩解说这个责任不在自己身上。石勒反驳道:“你的名声传遍天下,且身居高官要职,从年纪轻轻到白发苍苍始终被朝廷重用,怎么能说自己不愿从政呢?身为大臣,你不但不负起维护国家的责任,反而怂恿我脱离匈奴汉国、自立称帝,这不正是你的罪过吗?!”

石勒私下跟参谋孙苌商量:“我行走天下这么多年,从来没见过这样的人,难道还有让他活下去的理由吗?”孙苌回答:“他是西晋的三公,尚且不愿为朝廷尽忠,当然也就不可能为我们出力,杀了他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呢?”石勒于是命令士兵在半夜推倒墙壁将王衍等人压死。

王衍临死前悔恨地叹息:“唉!如果我们平时不沉迷于奢侈浮华、醉生梦死的生活,勉力来匡扶天下,恐怕也不至于沦落到今天这样凄惨的境地啊!”

而被俘的皇后羊献容的结局则要好的多了,汉军攻陷洛阳,羊献容被俘,被刘曜强纳为妾, 刘曜即位后,立羊献容为皇后,深受宠爱,先后生下三子。刘曜曾经问羊献容:“我比起那司马家的小子如何?”羊献容回答:“这怎么能相提并论?陛下您是开创国家基业的圣主,他则是个亡国暗主,他连自己跟一妻一儿三个人都不能保护,贵为帝王却让妻儿在凡夫俗子手中受辱。当时臣妾真想一死了之,哪里还想得到会有今天?臣妾出身高门世家,总觉得世间男子都一个模样;但自从侍奉您以来,才知道天下真有大丈夫。”

羊献容的这翻话说虽然不无逢迎刘曜的嫌疑,但却也十分中肯,毕竟身处乱世,司马衷贵为帝王都无法避免妻儿在凡夫俗子手中受辱,她一介弱质女流又能如何。相比而言,虽然刘曜强娶了羊献容,但却给了她一个皇后的名号,并且终她一生都宠爱有加,也算是一个不错的结果了。

钱穆曾在《国史大纲》中说:“君臣男女,无廉耻节,犹不如胡人略涉汉学,粗识大义。”说的就是西晋从君主到世族皆无气节可言,连粗通汉学的胡人都不如。

#历史#

#洛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