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湿气重的阴证这样处理

 我的图书馆3685 2023-11-21 发布于陕西
作者:程永民
第316条: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茯苓(三两) 芍药(三两)  白朮(二两)  生姜(三两,切)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若咳者,加五味子半升、细辛一两、干姜一两;若小便利者,去茯苓;若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二两;若呕者,去附子,加生姜,足前为半斤。
少阴病,病位在表,能量为阴,为表阴证,两三天病没有好,到了四五天的时候,肚子痛,小便不利,或者小便的次数少,或者小便解不出来,四肢沉重疼痛,胳膊、腿发沉发重,而且疼痛,自下利,拉肚子,此为有水气。小便不利,如果病人饮食正常,喝水正常,小便少,小便不利,可能水分排不出去,也没有出汗,可能导致湿气重,胳膊腿发沉疼痛,这是水湿,水饮在四肢上面。
自下利者,水进入了肠道,水进入了小肠、大肠都会造成拉肚子。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这三个证合起来是有水饮。其人或咳,这个人可能会咳嗽;或小便利,也可能小便是正常的,但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它就变成两个证了,两个证也可以锁定有水饮;四肢沉重疼痛,拉肚子也是有水饮;或下利或呕者,也可能是呕吐,如果胃里有水饮,或者胃弱的时候,也可能会呕吐。这个人有这么多的证,因为少阴病能量为阴,脉微细,但欲寐,又有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拉肚子。
在辨证的时候,不要着眼于一个证,不要在一个证上面纠结,应该把所有的证整体来看,看人体发生了什么。病人开始是少阴证,过了四五天了,肚子痛,小便少,四肢沉重疼痛,拉肚子。能量是阴,病位是表和里:四肢沉重疼痛是表,小便不利也是表;自下利,拉肚子是里,表里同病,就成少阴太阴合病了。
虚实:腹痛是津液不足造成的疼痛,表阴证也会津液不足。同时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拉肚子,有水饮,是一个虚实夹杂的状态。
寒热:这里没有说不敢吃凉的食物,或者是苔白腻厚,寒热不明显,阴证。辨八纲后,要想一想病人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小便不利,胳膊腿都沉重,肚子痛,拉肚子,整体辨证下来,有水饮的阴证,表里同病。
身体水多了,要去掉水饮,补能量,条文里面用真武汤。能量不够,加炮附子。用炮附子就够了,生附子还用不到,只有在四逆或者病危阳脱的时候才会用到。大家自己在用药的时候,要保护自己的安全,保护家人,不能盲目用药,用药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或学得好的师兄指导下用。
能量不够,用附子;有水饮,拉肚子,肠胃中焦有水饮,甚至水饮到了四肢,怎么办呢?白术气化中焦,茯苓淡渗利水。茯苓、白术是一组药对,中焦有水湿就可以用。再加芍药,芍药不是敛降津液吗?已经有水饮了,为什么还要加芍药呢?用药是用药物的势能,芍药是一种向下的势能,能帮助排小便。茯苓是淡渗向下的势能。茯苓、芍药两个向下的势能,白术气化中焦,白术有点像姜,温燥中焦,没有姜那么辛辣,它只是温燥,气化水饮。五味药,就组出大名鼎鼎的真武汤。中焦有水饮,把水饮向下排。小便不利,有水湿,有的病人是大腿、小腿、脚肿,平常都是肿的,这是下焦有水饮,病在下从下解,病在上从上解,病在表从表解。这里是病在下,可以用真武汤。
茯苓、白术气化水饮,淡渗向下,芍药向下的势能,加上附子补能量。五味药组成真武汤,真武大帝镇水。前面做过的医案,病人喘不得卧,咳嗽,痰多,舌尖红,同时后背发酸,怕冷怕风,后背怕冷。中焦有水饮,后背有巴掌大怕冷,是有留饮,要气化中焦。
还有一个附子汤证,其背恶冷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附子汤和真武汤有什么区别?附子汤加了一味党参,在真武汤里有生姜,生姜健胃的。
病人如果中焦有水饮,用茯苓白术。需要背这些方子吗?附子汤,真武汤的方剂组成,不需要背。我们懂了原理以后,该用什么药就用什么药,身体需要什么就用什么。
附子汤证是口中和,其背恶寒,当灸之,是能量不够,这个条文是水饮较重,没有用党参,但是用了生姜三两来建中,白术气化中焦,生姜健胃,让中焦运化起来。水饮多为什么不能运化?加减法里面说如果咳嗽,加上干姜、细辛、五味子,干姜温里化饮。如果这个病人有这个真武汤证,但是又怕吃凉的,能不能加干姜?当然可以。肺部有水饮,细辛是疏通孔窍利水饮,尤其是中上焦的水饮。五味子是酸敛,收一下。如果是肚子里虚寒比较重,那就加干姜。如果是呕吐,上逆的势能比较厉害,生姜可以加量。如果是胃弱,停饮比较重,也可以加半夏,半夏降逆止呕,去稀薄的水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