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在《人民的名义》中,不断且特别提到《万历十五年》这本书?

 莫为天下先 2023-11-22 发布于湖南

图片

坦白地讲,我也是看了《人民的名义》才知道有一本书叫《万历十五年》,为什么因为对这本书的特别爱好,能让一个油盐不进的政法委书记落马?

当然,后来我关注这本书,也不全是这个原因,《明史》那么长,万历也在位48年,不上朝30年,为何偏偏写十五年呢?带着这个疑问,我特意阅读了这本书。


实际上,明万历十五年为公元1587年,论干支则为丁亥,属猪。当日四海升平,全年并无大事可叙,纵是气候有点反常,夏季北京缺雨,五六月间时疫流行,旱情延及山东,南直隶却又因降雨过多而患水,入秋之后山西又有地震,但这种小灾小患,以我国幅员之大,似乎年年在所不免。只要小事未曾酿成大灾,也就无关宏旨。

图片

总之,在历史上,万历十五年实为平平淡淡的一年。1587年在西欧历史上为西班牙舰队全部出动征英的前一年。

这此之前,万历在张居正的辅佐之下,大明朝的国力有所上升,万历皇帝也表现得中规中矩,还算是一位明君,关键在张居正生前,对万历要求得过于苛刻,用现在北京话讲:

“万历在张居正面前如同三孙子”

张居正一死,万历开始反省自己过去的生活,加上张居正在生活也确实比较奢靡,比皇帝还阔气,是有点过分的。长期压抑地生活在张居正影子的万历开始放飞自我,把过去流逝的美好时光找回。

如:万历登极之初批阅本章,只是按照大伴冯保的指导,把张先生或其他大学士的“票拟”改用朱笔批写就算完成了职责。其中有些本章的批示极为简易,例如“如拟”、“知道了”,简直和练习书法一样。

而且按照惯例,皇帝仅仅亲自批写几本,其他的批写,就由司礼监秉笔太监用朱笔代劳。这朱笔所代表的是皇帝的权威,如果没有皇帝的许可而擅用朱笔,就是“矫诏”,依律应判处死刑。

图片

但即使是这些例行的批语,不到10岁的万历皇帝恐怕还是无法理解它的全部含义的。 

张居正的死对万历一生的表现而言,可以说是一个分水岭,逐步把大明王朝带入灭亡的深渊。

其实在《人民的名义》里,高育良、赵德汉、祁同伟这些人又何尝不是呢?早期也是兢兢业业的工作,当某一天大权在握时,不是想到如何继续为人民服务,而是开始而对各种诱惑,无法把持住自己。

特别是高育良,熟读《万历十五年》,可见他对历史的研究还是非常深刻。不可能不知道官场上这些道理。

图片

了1587年,万历皇帝还只有24岁,但登上天子的宝座却已经15年了。对他来说,这15年似乎显得特别漫长,因为有许多重复的事件和不变的礼仪要他去应付。

即使是一年以前,他的爱妃郑氏生下皇子常洵,也并不能给他多少安慰。接近他的人可以看出,皇帝陛下正在越来越感到生活的单调和疲劳。

上一年,他主持殿试,试题的内容是“无为而治”,他对生活的厌倦已经越出了内心世界而要开始见诸行动了。

在黄仁宇看来,万历十五年是明朝甚至是整个中国封建社会走向灭亡的转折点,是历史的关节点。可以说大明的灭亡,在这一年已经埋下了祸根。

而在《人民的名义》里,当这些官员登上一把手宝座时,其心情和行为走向和和当年的万历何其相似?在成为一把手之前,可能是兢兢业业的工作,一但大权在握,就开始有了不同的想法,也就成他们走向腐败的分水岭,《人民的名义》作者周梅森在书中嵌入《万历十五年》这一主题,真可谓用心良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