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思勉:回归生命的原点

 木蘭猫不睡 2023-11-23 发布于北京

图片

ART 

COLLECTORS

图片

塞西莉·布朗《Maid in a Landscape》,亚麻油画,43.1×58.4cm,2021年,展出于艺术家个展“Death and the Maid”,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2023年

王思勉涉足艺术与收藏已逾10年,也见证了10多年来国内外当代艺术收藏风向与面貌的转变。在为《时尚芭莎》独家撰文中,她分享了今年5月纽约之行的所思所感……

图片

特邀主笔

王思勉

Simian Collection和Simian Foundation创始人



01

探索内在

“2021年深秋,我从纽约运河街附近的公寓出发,前往联合广场以西的塞西莉·布朗工作室拜访她。最近,纽约的四季似乎越来越迟到来,树叶这才开始变色。那天早上,布朗和我兴奋地交谈,她热情回应了我们项目的概念……”

“然而,另一波疫情很快席卷纽约,我等了很久,一直等到新一年,直到它消退,才再次回到布朗工作室……”


图片

艺术家塞西莉·布朗


2023年,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MET)为艺术家塞西莉·布朗(Cecily Brown)举办的大型个展中,策展人伊恩·阿尔特维尔(Ian Alteveer)在前言中写道。


因为这两次拜访,塞西莉·布朗成为MET创立153年历史上首位在本馆办展的在世女艺术家。展览展出了其50多幅绘画和纸上作品。今年5月,我到纽约的第二天就迫不及待奔向MET。进入展厅,所有画作以强烈的色彩向我扑来。虽然每幅画都是静止的,但看起来它们都像在移动。空间与规模不断变化,使你不确定自己身在哪里。

图片

图片

图1:塞西莉·布朗个展“Death and the Maid”现场,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2023年

图2:塞西莉·布朗《Memento Mori I》,2006-2008年

纵观整个展厅,几十年来推动着塞西莉·布朗充满活力的创作主题从未消失:死亡象征、镜像与虚无主义以及静物。然而在艺术家生命的每个阶段,这些主题在其作品中都有不同呈现,它们仿佛是有机体,在不断地代谢生长,但不是悄悄生长,而是以一股股压倒一切的气息奔袭而来……

如此饱含激情、富有生命力的创作,不禁让人疑惑,这生命的活力与生生不息的创造力,到底从何而来?

图片
塞西莉·布朗《No You for Me》,2013年

与此同时,纽约被女性艺术家的展览占领。在新美术馆(New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肯尼亚裔艺术家瓦格西·穆图(Wangechi Mutu)的个人回顾展“交织”(Intertwined)纵览她25年的创作历程,展览持续到6月。这也是新美术馆首次将整个展馆空间用以呈现单个艺术家的作品。

图片

图片

瓦格西·穆图个展“交织”现场,新美术馆,2023年

古根海姆博物馆(Guggenheim Museum)则同时展出了两位女性艺术家的“对话”——已过世的委内瑞拉艺术家格特鲁德·戈德施密特(Gertrud Goldschmidt)和1969年出生的美国艺术家莎拉·施(Sarah Sze)。有评论说,不管是身处美术馆还是站在纽约街头,人们都被“政治正确”包围。有的美术馆还委托拍卖行、画廊售出罗斯科(Mark Rothko)和德·库宁(Willem de Kooning)等艺术大师的作品,置换资金用于增加性少数群体和少数族裔的馆藏。艺术,已经是为政治所服务。

图片
格特鲁德·戈德施密特个展“Measuring Infinity”,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2023年

可当我们真正进入美术馆,伫立在艺术家作品面前时,顷刻间,心灵为之震撼,从而深切感受到这些作品是从内在需要生长出来的,而非仅仅是形式。对作品本身而言,是否符合潮流,是否关乎地域性或全球性,都不重要。它们的存在只关乎基于内在需要的真实表达。


图片

莎拉·施个展“Timelapse”,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2023年

02

回到起点

前文提及的艺术家格特鲁德·戈德施密特在大学里学习建筑和工程学后,以建筑师的身份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并获得成功。由于身在德国,历经希特勒时代,她渐渐对现实生活丧失兴趣,成为一名只致力于探索一种美学元素——线——的表达潜力的艺术家。在古根海姆的展览中,有几件大型作品全是用手工编织的线组成,填满了几个空间,以各种方式相交的线呈现出的体积和它们所创造出的阴影与空间产生了新的关系。这些作品看起来与她所处时代并没有紧密的联系,她自己则说:“进一步挖掘艺术的真正方法是更加个人化。”
图片

图片

格特鲁德·戈德施密特个展“Measuring Infinity”,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2023年

同场展览中的艺术家莎拉·施虽然从形式上看也会使用丝线、火柴、纸张等手工制作物,但这些媒介只是为作品提供了一个具有凝聚性的结构。作为生活在信息时代的艺术家,她从物理和数字世界中收集物体和图像,将它们组合成复杂的多媒体作品,在微观观察与宏观视角之间不断转换。

她把博物馆设计成了一个计时器,将生活和记忆中经历的时间汇集,提醒人们时间轴线是基于共同经验和回忆而成的,引发观者对“如何标记时间”以及“时间如何标记我们”的思考。她的艺术语言是芜杂的,就像我们这个互相纠缠、无尽衍生的时代。这两位艺术家的展览至今仍让我一直回味思考。

图片
图片
莎拉·施个展“Timelapse”,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2023年

什么是创造力?辞典上解释为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这是典型的线性历史观。现代主义以来,艺术界一直在这个逻辑之下创新。有人说,现代主义艺术家可以把一种态度当成一件艺术作品,而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则认为创造性应该如其所是,是回到起点,而非走向别处。不是只有新材料、新媒介才是创造力的代表,创作力也是不断走向更深邃的自我。

图片
塞西莉·布朗《Aujourd’hui Rose》,2005年

上世纪90年代,塞西莉·布朗从伦敦搬到纽约。当时,许多评论家都在质疑架上绘画的重要性和相关性。然而,她与同期其他艺术家,包括一些中国艺术家,都仍然在探索。

在最小的一幅画中,你进入了一个微小的世界,看起来它可能是一个宇宙……

放下笔,我到架上找了张拉赫玛尼诺夫(Sergei Rachmaninoff)的第三钢琴协奏曲。在唱针接触黑胶盘面的那一刻,音乐瞬间在空间中流淌起来,有限的空间仿佛变成了多重宇宙。很多古典音乐,每听一次,总能体悟出新的旋律和境界,永远仿佛是第一次,永远历久弥新,永远震撼,这就是生命力吧!


原文刊载于《时尚芭莎》

2023年10月刊

图片
图片


精彩回顾:

总估值过1.2亿的“天民楼珍藏”,魅力何在?

切尼·汤普森:我因规则而自由

研究型收藏,买什么?


图片

特约撰文王思勉

监制齐超
编辑张剑蕾
原文刊载于《时尚芭莎》2023年10月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