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业第一,直博清华,她一路追光而上!

 振王府图书馆 2023-11-24 发布于湖北

收获三所名校offer

发表SCI论文3篇

绩点专业第一 选择直博清华

她是李梦竹

逐光而行 追梦不止

我们一起走进她的追光故事!

Image

逐光而行——潜心学术真理

追光可以指追求光明、追求真理和知识的过程;追光也可以指追求美好的人生,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李梦竹勇于做自己人生的追光者,每一个因追梦而熠熠生辉的时刻,都是她的高光时刻。追求科学的真理,追求美好的人生——追光正是李梦竹人生的代名词。

Image

追光路上,李梦竹敢于挑战自我。“女生也可以学好工科”,专业选择从来没有适不适合,只有内心热不热爱。高考结束后,再三考虑,李梦竹选择报考南京邮电大学——这所拥有电子科学技术优势学科的双一流高校。李梦竹如愿以偿地进入“逐电追光”的电子与光学工程学院、柔性电子(未来技术)学院,南京邮电大学是她追光故事的起点。

大学四年,李梦竹一直在做自己梦想的追光者。大一入学不久,李梦竹就确立了保研的目标。在大一刚入学的一场讲座中,优秀的学长学姐们分享了各自的保研故事。台下的李梦竹深受鼓舞,那一束束来自优秀者的光照亮了她,“追光”的种子在她心底萌发。坚定朝着目标前行,她主动通过各种渠道去了解保研相关的信息。想要保研,成绩必须优秀,李梦竹在学习上严格要求自己——无论哪一节课,李梦竹总是坐在前排认真听讲,仔细做笔记。在大一学习高等数学时,她会将教材上的课后习题以及讲义上的重点题都做一遍。她充分利用身边的学习资源,不同于机械化地盲目刷题,李梦竹在做题的同时会根据自己的薄弱知识点建立起全面完整的知识框架,然后再针对自己的不熟练的题型反复巩固加强。零碎的题目是永远刷不完的,高效且适宜的学习方法才是收获高绩点的真正法宝。

高数之外,李梦竹的大学物理、电路分析基础和信号与系统等专业课程均拿到九十五以上的高分,部分专业课程接近满分。牢固的基础是进行技能提升的最大底气,李梦竹对待任何一门课程都如此用心。除了课上掌握的C语言、python等编程语言,李梦竹也熟练运用熟练运用ISE,Cadence电路仿真软件、Endnote管理文献,以及用Origin分析数据……这些技能buff的加持,让李梦竹的追光之路更为宽阔。

掌握的技能越多,核心竞争力就会随之越强。

不只局限于学习工科专业的技能,李梦竹认为自己应该全面发展,掌握PS、PR等软件的使用,也是强化自己能力的有效方法。

Image

除了工科成绩优秀之外,李梦竹的英语成绩也十分优秀。李梦竹取得了英语四级660分和英语六级616分的优异成绩,并在2021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获得C类国家级特等奖。

不同于工科的学习思维,英语的学习需要多一份坚持,少一份只为提升成绩的功利心,这门科目是无法通过两三天的突击速成的,要以兴趣与热爱驱动自觉学习。

李梦竹如是说,也如是做。她从大一起,每天坚持听一段外刊听力或英文演讲来“磨耳朵”,闲暇时会通过观看英文电影来培养语感。当然,适当地进行单词记忆和英语真题训练也是不可或缺的。这种英语的长期积累,让李梦竹具有十分强大的英语优势。英语学习不仅不会成为负担,还能在工科学习方面锦上添花。她的英语优势也成为了进入老师课题组的契机,和其他同学相比,较高的英语水平能帮助李梦竹较为轻松地阅读英文文献,将学科知识与国际主流研究接轨,从而更快踏入科研的大门。


致力科研——创新硕果累累

李梦竹的追光之路遇到了新的风景,科研之路从她的脚下开始蔓延向远方。大一年级时,李梦竹加入了王龙禄老师的课题组,这是李梦竹走进科研的“敲门砖”。科研之路道阻且长,循着光前行的道路并非总是一帆风顺。李梦竹回忆起第一次阅读专业性文献时的自己,英语基础较好的她面对极多专业性术语和枯燥单调的文献,一点一点地翻译,花了两天时间才完成;回忆起第一次科研制图时的自己,李梦竹刚开始并不知道什么软件可以绘图,也不知道怎样处理数据得到结果……她只能从基础学起,自学如何用PPT绘图,如何组图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回忆起第一次写论文时的情形,由于缺乏文献整理的经验,李梦竹花费了大量时间结果并不如意,后期又重新整理……这些经验与教训成为了李梦竹追光路上的“垫脚石”,为她后续科研工作更上一层楼奠定了基础。

Image

李梦竹在实验室

作为一名学生,在学习上李梦竹下苦功夫,在科研上她也从未少花时间和精力。时间如同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会有的。为了平衡学习和科研,也为了能取得更好的科研成果,她不惜挤出自己寒暑假的空暇时间看文献和改论文。本科四年期间,李梦竹成功发表了三篇SCI论文,每一篇都是她时间和精力的结晶。令李梦竹印象最深刻的是发表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的论文,这篇论文的投稿时间非常紧迫,此时的她虽然已经积累了一些科研相关的经验,但她要在短时间内阅读并整理大量的实验性文章,还需独立用软件绘制大量图象,对她来说仍是个不小的考验。论文投稿后,李梦竹又经历了一次大修改——审稿人给出了三十多条修改意见,三十多个问题中又各自嵌套四五个小问题。接到修改问题时,李梦竹正好在期末周,为了加快论文发表的进度,她当天晚上在学科楼通宵修改了一夜,第二天中午交给了老师审核,下午又无缝衔接地投入到期末周的复习中。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李梦竹不断地虚心求教、认真修改,最终她成功于2023年7月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CI一区发表了这篇论文。日复一日,步履不停,论文成功发表的背后是李梦竹无数辛苦的付出。她承认科研需要天分去想出创新点,但她也坚信努力大于天分,在投入大量时间与心血后一定会得到正向的收获与反馈。

作为项目主要负责人,李梦竹和团队成员共同孵化了《水分解制氢的关键催化材料与器件研究》“挑战杯”项目,这个项目的立项内容是团队成员们一直以来共同的研究方向,有多项论文加持,凝聚着所有成员的科研成果。比赛期间,他们反复修改了几十次PPT的展示内容,精心准备答辩,最终拿到了省一等奖的名次。可惜项目没有进入国赛,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但她回想起比赛过程中大家一起度过的点点滴滴,阅读大量文献、熬夜改写内容……每位成员参与其中,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朝着同一个目标奋进。尽管成绩并不理想,但他们在竞赛中超越自我,都获得了成长,如此便足矣。

Image

在李梦竹的科研之路上,还有许多人为她“保驾护航”。李梦竹十分感激南邮为他们的科研工作提供了大力支持,她的科研之路离不开学校提供的实验场地和器材,也离不开各位优秀老师的悉心指导。风雨兼程的途中,好友和家人相伴是最好的慰藉。李梦竹与室友们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她们早出晚归,披星戴月地投身于学海当中。家人永远是李梦竹强大的后盾,李梦竹提到,虽然父母听不懂自己研究的具体内容,但他们仍旧乐意倾听女儿的困难,并给予女儿最大的鼓励和支持。


陌上花开——且看前路灿灿

凭借优异的学业成绩,出色的科研成果和端正的思想意识,李梦竹荣获“国家奖学金”“江苏省三好学生”的称号,并连续三年获评校三好学生标兵星光不负赶路人,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李梦竹最终如愿以偿地收到来自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三所高校的offer。三所高校offer先后投送到李梦竹的个人邮箱,她悬着的心终于平静下来。在向各大高校投递简历时,李梦竹也遇到了重重难关。今年的面试是线下面试,她需独自一人奔波于各大高校所在城市;在提前发邮件联系导师却迟迟得不到回复时,她需坦然接受简历石沉大海的失落情绪;在连夜修改PPT和讲稿内容后,第二天她需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去参加面试……正如自己的座右铭所言:

风雨兼程,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李梦竹认为,成长是一个不断试错、自我提升的过程,她克服了种种挑战与困难,成功追光,实现了入学时给自己定下的目标。

Image
躬身科研,行则将至。出于对自身兴趣和导师研究方向的多重考量,李梦竹最终选择了清华大学。李梦竹在大三的专业分流中选择了微纳电子方向,对集成电路十分感兴趣的她选择继续投身科学研究。解决国家芯片发展的“卡脖子”问题应从基础器件制造和工艺这一方面着手解决,这正是她一直以来的研究方向,也是她“科技报国”的方式。

工科生应当以技术为先,我们不能局限于理论方面的研究,更重要的是将学到的一些理论技术落实到企业的实际生产中,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才是真正有价值的。

勇往直前,无问西东。“器识为先,文艺其从,立德立言,无问西东”,面对开启新身份的自己,李梦竹认为自我提升是没有终点的。她的追光道路并没有结束,无论是追求科学的真理还是追求美好的人生,李梦竹始终行在路上。

希望自己能不忘初心,保持一步步向上爬的干劲,打牢专业知识,多跟导师做实验,争取多做出一些科研成果。

逐光而行,追梦不止。在最后,李梦竹向考研的同学们分享自己的面试经验,“在自我介绍环节,要重点突出自己的学科成绩、科研成果。同时也要充分地复习好专业知识。”回望李梦竹的大学四年,努力追光的她已经成为照亮学弟学妹们的那一束优秀的光。她鼓励学弟学妹们:

要树立榜样意识,不断追随自己的初心!

Image

追求科学真理 追求美好人生

做伟大时代的追光者

逐光而行 勇往直前

她的青春与时代同频共振!

文案 | 沈雯轩 高佳琪

采访 | 沈雯轩 高佳琪

图片 | 由受访者提供

封面图 | 田  野

编辑 | 杨筱宇 袁永叙

责编 | 饶清强

点亮“在看”,点赞追光者李梦竹
 
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