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OECD最新研究:哪些社会与情感技能(SES)是可教的?

 龙山迩岽 2023-11-24 发布于浙江

图片



图片

OECD这篇工作论文为一篇文献综述研究论文,首先介绍了社会与情感技能的定义,并研究了OECD社会与情感技能调查(SSES)框架是如何创建的,然后讨论了社会与情感技能是否普遍可教的问题及其与关键学术、劳动力市场、生活质量和社会生活之间关系,最后提出了更新版的社会与情感技能定义。

一、社会与情感技能的操作性定义

OECD工作论文指出,目前有关社会与情感技能的术语较为混乱,常见的有21世纪能力、就业技能、性格优势、非认知技能、人格特质、软技能、素质、变革技能和终身学习技能等。

鉴于此,OECD给出了一个用于文献回顾的操作性定义,即社会与情感技能为一种个人特征,其(a)源于生物倾向和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b)表现为一致的思维、感觉和行为模式;(c)通过正式和非正式的学习经验继续发展;(d)影响个人一生中重要的社会经济结果。

二、大五人格模型与社会与情感技能调查框架

大五人格模型是心理学界较为公认的人格特质模型,包含经验开放性(openness)、责任心(conscientiousness)、外倾性(extraversion)、宜人性(agreeableness)和神经质(neuroticism)5个特质。

OECD社会与情感技能调查框架即建立在该模型基础上,因为它提供了强大的经验基础,全面而简洁地总结了社会与情感技能的个体差异,对其领域和个人技能具有很高的预测能力,包括可塑和暂时稳定的技能,同时大五人格与21世纪技能之间的相关性得到了经验验证。

虽然“大五”模型主要关注人格特征,但也有观点认为,这五个主要领域的各个方面与社会与情感技能有关。

图片

OECD这篇论文同时指出,对“大五”模型也有一些争议,包括跨文化适应性、全面性、年龄适宜性等。

经过对文献的梳理,该论文指出,在文化适应性方面,“大五”模型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可复制性得到了大量研究的支持,但在特定文化中,主位和客位方法可能导致对个人社会和感知世界的不同解释;

在全面性方面,“大五”模型可以作为社会与情感技能的基本而有力的分类法,但这五个领域在全面捕捉特定特征和技能方面存在局限性,特别是在非西方文化中;

在年龄适宜性方面,“大五”模型虽然最初来源于对成人的研究,但已有研究发现也适用于学龄儿童。

三、OECD社会与情感技能调查框架的开发

该论文指出,OECD将“大五”模型作为社会与情感技能调查框架的总体结构,并选择了七个分类来代表对成人和儿童人格清单结构的不同观点,以确定大五人格领域中每个领域的关键方面或技能。

除了这些分类之外,还包括了一些著名的成人人格量表,从这些分类中提取的技能被集成到一个公共框架中,基于它们各自对每个五大领域(以及第六组附加技能)的对照,最初确定了大约30个社会与情感技能。后来基于广泛的文献综述,一些技能被排除在外。

在第一次选择之后,剩下的19个社会与情感技能在项目试验和现场试验中进行了测试。最后,根据项目试验和现场测试的结果,选择15个社会技能(外加2项复合技能)纳入主研究。

图片

这就是说,OCED的社会与情感技能调查框架是一个操作框架,而不是一个理论框架。

四、社会与情感技能的可教性

OECD的这篇论文指出,并非所有合意的和可塑的社会与情感技能都可以教,可塑性和延展性是可教性的先决条件。

所谓可塑性指的是大脑“在整个生命过程中以及在对经验的反应中”改变结构和功能的能力,这包括由青春期等内部生物过程和学校环境等外部影响引起的变化。

延展性是指对环境影响的易感性,无论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这些可以是家庭、学校和更广泛的社会中的经历、关系或一般环境。

可教性是指对教育环境中有意干预的易感性。

对于技能、特质和大脑可塑性,该论文研究发现目前存在以下共识:

1.所有人类系统——认知、社会、情感和身体——都是相互关联的。它们在不同程度上依赖于大脑及其复杂神经网络的发展;

2.大脑、性格和技能在一生中保持一定程度的可塑性;

3.大脑和技能发展高度依赖于情境,而性格从定义上来说更稳定。

4.无论是在人的一生中还是大脑本身,可塑性都不是恒定的。从时间上看,存在可塑性和延展性达到峰值的“敏感期”,特别是儿童早期和青春期;

5.在功能上,不同的大脑区域有不同的变化倾向;

6.技能的发展可能比以前认为的更加复杂、非线性和持续。然而,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技能的发展也是有层次的,通常是从更简单、具体的形式发展到更复杂、更复杂的表达;

7.技能可以在所有的社会环境中发展;

8.大脑和技能发展的速度和性质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包括可塑性本身的差异;

此外,该论文还指出,人际关系、压力、身体健康和饮食都会影响社会与情感技能的发展。

该论文通过分析发现以下一些个人技能是可教的:自我控制、坚持、责任、好奇、宽容、创造力、社交能力、自信、活力、移情、信任、合作、抗压、乐观、情绪控制、成就动机、自我效能感、批判性思维、元认知/自我反思/自我意识、情商、毅力、解决社会问题和解决冲突、换位思考/心智论。

影响可教性和社会与情感技能有效的关键因素包括发育阶段(青春期和儿童期)、动机、教师、文化和情景契合、实施质量。

五、社会与情感技能的重要性

该论文通过文献研究发现,社会与情感技能对个人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见下表):

图片

1.在学业方面,有几项技能似乎在使学生取得优异成绩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包括自我控制、自我效能感、情商、抗压能力、情绪控制、换位思考等。另外,社会与情感技能也是教育程度和入学率的关键。例如,德国的数据表明,在控制认知技能、五大人格特征和经济偏好的情况下,性格自我控制是衡量受教育程度(以受教育年限和最高教育水平衡量)的主要预测因素。

2.在劳动力市场方面,社会与情感技能越来越被认为在职业发展中是不可或缺的,可以预测就业、收入、工作表现、工作满意度等。例如,研究发现自我控制可以提高成年后的就业机会,自我控制还被证明与收入及工作表现呈正相关等。

3.在生活质量方面,社会与情感技能已被证明与生活满意度以及主观幸福感、生活态度和幸福感等相关结果有关,另外也与健康及相关行为有关,如肥胖、死亡率、心血管疾病、抑郁、焦虑等。

4.在社会生活方面,社会与情感技能对社会参与(如志愿服务)、反社会行为(如犯罪、暴力等)等也有影响。例如,对韩国、新西兰和瑞士的纵向数据的分析表明,8岁儿童的社交技能、自我效能、自尊、责任感和毅力与16岁时出现行为问题(如饮酒、吸烟和暴力)的概率降低有关。而认知技能对行为问题的影响从微不足道到略微积极不等。

六、更新后的社会与情感技能定义

该论文在前面讨论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社会与情感技能定义:

社会与情感技能为个人特征,其

(a)以可重复的思想、感觉和行为模式表达;

(b)表现为最大行为,而不是典型行为(因此与人格特征不同);

(c)取决于情境因素(如任务背景、疲劳程度);

(d)受发育变化和遗传倾向的影响;

(e)可教/响应干预;

(f)预测关键的生活结;。

(g)在概念上不同于基础认知过程(如视觉处理、注意力、记忆检索)和学术技能(如识字、算术)。

编辑:Paul
编译:张永军 
来源: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