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归真讲伤寒第三讲:传经释疑

 归真医学 2023-10-20 发布于新疆

课前

@所有人 今天我们继续讲课。

前面伤寒总论的内容,大家都学习了没有?

如心:老师,学了,学到了伤和中,学到了开玄府,理相火,存津液。

归真老师:好,记住这九个字,伤寒论基本就学到一半了。

总论是为了让大家先对伤寒有一个整体的概念,接下来我们就要深入到六经的学习。

所以大家一定要跟上我们的进度,不要偷懒。如果其他的同学没有学,还情有可原,如果我们昆仑阁的同学还偷懒没学,就不应该了。

当归:担心学不会,不敢懈怠呀!

归真老师:不用担心学不会,只要跟着学,怎么会学不会呢?只要不要懈怠就好。我肯定是会让大家都能学会的。

王者风范:老师:我每次都认真学习十遍以上。古训:“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归真老师:好好。

任振兴:认真学习归真老师的课程,努力在脑中勾勒出正常人体工作运转图和病后运转异常图,然后做到对症治疗恢复正常。

归真老师:你说的很对。

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呀,我之前说了,希望能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学员出来,要尽快把大家都锻炼起来。

我们各个群的负责人也要尽可能地督促大家,让大家尽量都能跟上进度。

大家还记得吾师的那首诗吗?袖满墨痕头满霜,字斟句酌改文章。诸君他日成国手,老夫扶杖立夕阳。诸君又何日能成国手呢?

大家不要辜负我的期望就好。

讲课开始

好了,我们开始讲课。

今天我们来讲一下伤寒传经的问题。

伤寒传经呢,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这个问题其实本身并不复杂,可是却被很多人讲的很复杂,也很少有人真正能讲的很清楚,所以大家也就越来越乱。

今天我们就来把传经这个事情跟大家讲清楚,让大家以后不再迷惑。

所谓传经,是什么意思呢?也就是病变在六经的相传。

要明白传经,大家先要明白六经的概念。

六经,我们之前已经讲了,但是讲的还不够深入,今天我再来跟大家进行深入的讲解。

六经,分为三阴三阳,所谓阳呢,指的是人体本身的结构功能,人体从外到内,在外是一层皮肤包裹,此为太阳。在内,是从口腔经胃肠到肛门的一条管道,此为阳明。而内外之间,沟通表里的无数细小管道呢,则为少阳。这是三阳的结构。

阴,指的是人体内部流淌的物质。水液之行,称为太阴。血液之行,称为少阴。精气之行,称为厥阴。

这些都是我们之前讲过的内容。

但是我们之前没有详细讲人体三阴的结构是怎么样的,三阴有没有自己的结构呢?也是有的。

人体内部,水液、血液、精气,其具体是怎么分布的呢?

我们之前说,水液行于全身,血液行于全身,精气亦行于全身,但是这是对整体而言,就比如我们说,华夏子女遍及世界各地,可是呢,其在世界各地却有分布多寡之不同,有其聚集之地,有其流布之地。

人体三阴也是如此,其虽然皆遍及全身,可是亦有分布之不同。

我们要先细细地对其进行分别。

如果三阴要像三阳一样去分内外之别的话呢,则少阴在表,太阴在里,而厥阴则在表里之间,散之内外。

这个该如何理解呢?

我们来看一个人,我们一个人如果受伤了,比如受了外伤,被刀割了一下,或者被针扎了一下,这时会怎么样呢?会流血,对不对?

我们人体中大约有百分之七十是水,可是有没有人被针扎了一下,然后开始汩汩向外流水的呢?基本上没有,除非这个人是水肿,皮肤积水的很厉害。

而我们再看,水是从哪里流的呢?是从里。我们如果吃坏了肚子,出现了腹泻,这时呢,往往会拉水,会拉很多水出来,而很少有人会直接便血的,除非是因为肠道出血。

也就是说,水和血虽然都遍布于全身,比如人也会出汗,有时也会便血,可是其在人体中基本的分布结构却是不同的。

大家可以这样理解,比如人体呢,就像一个海洋一样,或者像一个水库一样,里面有很多水,这是太阴,这是人体的基本层面,而之后呢,有很多管道,从这个水库中出去,然后遍布于人体各处,给人体提供热量和能量。就像是一个供暖系统一样,中央的水库呢,就是太阴,而从水库中分散出去的各种管道,给大家供暖的呢,就是少阴。

少阴中的水是从太阴中来的。

我们知道,人体中的水液流动较慢,而血液呢,流动就比较快,可以快速地传递热量和能量。

如果以体用来分的话,也可以说太阴为体,少阴为用。

太阴是仓储所在,而少阴呢,则是物流所在。

那厥阴在哪里呢?

厥阴在太阴和少阴之间,也就是说凡是太阴和少阴所在的地方,都有厥阴行于其间。

我们之前讲少阳,说过少阳为游部,也就是其实从大的方面来说,人体整个全部都可以称为少阳,少阳把整个内外全部联系起来,而厥阴呢,则和少阳是同样的道理。

为了更方便大家理解,我们再举一个例子。

我们之前讲过中的概念,就是什么叫中呢?比如一个杯子,所谓太阳,指的是杯子的外壁,而阳明呢,则是在杯子的内壁,可是阳明虽然在里,其在杯子里面了吗?并没有,只有真正深入到杯子本身的物质结构里面,才算是真正的内,也就是要进入到杯子本身的材料里面,也就是杯子从内壁到外壁的中间这一部分。

所以三阳,太阳在表,阳明在里,少阳在表里之间,这是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而如果从杯子本身来说呢,则太阳阳明皆在外,而少阳在里。

现在我们把这个杯子想象成是两层的,也就是外面有一层,是太阳,然后里面有一层,是阳明,外面是外壁,里面是内壁,然后在内壁呢,上面有很多小孔,可以漏水,然后我们现在倒水进去,这些水呢,就会顺着内壁的孔洞流到内外壁之间,这一部分水呢,就是太阴,也就是我们身体中的水分。

但是这些水不能一直在里面待着呀,它还要流动,然后在内外壁之间的这个空间里,就有很多管道,这个管道就是少阴,它负责向外运输水分和热量,去滋养和温煦我们的杯壁,也就是我们的杯子本身。

然后在这个杯子内外层之间,在太阴和少阴之间,还有很多更小的管道,就像一根根细小的加热丝一样,是负责给这些水加热的,其遍布在内外之间,也连接到内外的杯壁上,这些细细的加热丝,就是厥阴。

那加热丝靠什么加热呢?靠电流来加热,那在人体来说呢,就是靠精气来加热,在加热丝中流动的也就是人体的真气,也就是经气。

这个精气所产生的热呢,就是人体的相火。

好了,现在大家对整个人体的结构有了一个大致的认识。

然后我们再讲一个观念,就是阴阳互用。

什么叫阴阳互用呢?

就是阴,其是人体内部的物质,但是这个物质的获得呢,需要靠阳来提供,也就是我们阳明管道消化所提供的食物。有了阳明的功用,才能为我们提供营养,去一步步地补充我们的体液,补充我们的血液,补充我们的精气,从体液到血液到精气,这是一个逐步升华、提炼的过程。

而阳呢,其要维持自己的正常功能,也需要阴来提供能量,比如我们厥阴精气燃烧以后,有了热量,这样才能把热量输送给少阴,然后把我们整个体液都加热起来,然后呢,让整个杯子,包括最外面的太阳,都热起来。

好,大家明白了六经的结构,以及阴阳互用的道理,然后我们可以来看传经了。

我们来看病是怎么传的。

内经中说,伤寒一日,太阳受之。

现在我们外面太阳受邪了,我们之前讲了,所谓邪,是人受邪之后,人体自病,也就是人体六经本身的链条反映,但是为了便于大家理解呢,我们先仍然借助于邪这个概念,就把人体的病变反应称为病邪。

就像我们知道地球是围绕太阳旋转的,太阳不动而地球在动,但是我们仍然说日升日落,这样大家更好理解。

现在这个病邪呢,在太阳,然后我们看它会怎么走。

如果它往人体里面走,从外面进来,走到阳明里面去了,那它还会不会再走到人身体里面去呢?就不会了。因为阳明也是在人身体之外,就像一个房间,它从前门进来,然后从后门出去了,并没有真正走到这个房间的里面。

所以如果太阳病传阳明呢,其就不会再传,只到阳明就结束了。

而如果它从太阳进来,没有从阳明出去,而是深入到了少阳,进入到了人身体内部呢?

经太阳,没有从阳明出去,而是进入了少阳,那这时,其首先遇到的是什么呢?就是人的体液,也就是太阴。

就像一只小蚂蚁,沿着一个杯子的外壁向上爬呀爬,爬到杯口的地方呢,就掉到杯子的里面去了,然后它又沿着内壁往上爬,爬呀爬,又爬到杯子外面,这样它就一直也无法伤害这个杯子。可是这时如果有一只聪明的小蚂蚁,在杯子壁上爬的时候,发现原来有很多小孔,它就顺着这个小孔爬进去了,然后呢,就爬到了内外壁之间,这时它首先看到的是什么呢?就是,哇,好多水。这时我们的太阴呢,就受邪了。

太阴受邪之后呢,这只小蚂蚁又在里面游啊游,然后发现里面有很多管道,这就是我们的少阴血管,然后它就在血管上咬了一口,这样我们的少阴就受邪了,然后它又继续走,发现有很多隐藏的小丝,这是我们的厥阴,它又在上面咬了一下,这样我们的厥阴就受邪了。

从太阴到少阴到厥阴,这是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

就像一幅画,当你在远处看的时候,只看到了它的轮廓,当你再近看的时候呢,看到了线条,而再深入去看的时候呢,才能看到它的纹理。

而从事实来说呢,人体正气传播,是先从厥阴精气燃烧开始,然后能量传给少阴,然后少阴加热太阴,从太阴传到少阳,少阳传到阳明,阳明传到太阳,就像杯子,先从里面加热丝开始加热,然后里面的加热管,就是少阴热起来了,然后水热起来了,然后热量从孔壁中透出来了,然后内壁热了,然后外壁也热了。

而病邪相传呢,则沿着相反的顺序,先从外开始,然后一步步深入到厥阴。

如果到厥阴,人的整个加热丝都被咬坏了,那人也就死了。

好了,这是传经的概念,也就是自太阳而阳明而少阳而太阴而少阴而厥阴。如果病止于阳明,见阳明证,说明病邪在里,未入于内,则病不会再传。如果传少阳,则续传三阴。

那现在我们具体来看,人受邪之后,身体六经具体是如何运作的,为什么会有七日自愈的现象。

现在是第一天,太阳受邪了,身体关闭玄府,人得伤寒。

然后第二天呢,因为身体已经得到预警了呀,就是前线已经开始打仗了呀,所以呢,开始进行战争动员,这个时候是什么开始反应呢?是厥阴,也就是人体开始加快生化了,精气开始加快燃烧,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免疫系统开始启动了,人开始发热,身体被调动起来了。

第三天呢,能量由厥阴传到少阴了,就是动员起来的兵力开始向外输送了。

然后第四天到太阴,第五天到少阳,第六天到阳明,第七天呢,就到达太阳了,到太阳之后,一战而胜,人就好了。

所以到第七天,人会自愈。

那这里面有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是一天传一经呢?为什么不是两天传一经,或者半天传一经?

这个当然是有其中的道理的,但是我们先不必详解,因为这牵涉到人体与自然之相应。就像十二经主十二时辰一样,为什么一经所行刚好是一个时辰呢?为什么不是八十分钟或者七十分钟?其道理是一样的。

好,然后我们再来看伤寒论中的一句话,叫病有发于阳者,有发于阴者,发于阳者七日愈,发于阴者六日愈。

什么叫发于阳,发于阴呢?

发于阳就是阳不足,也就是功能不足,发于阴呢,就是阴不足,也就是物质不足。

发于阳者,阴不病,物质是足够的,只需要厥阴加快起亟就可以了,到第七天而愈。

而发于阴呢,其过程是这样的。比如第一天,太阳受邪了,这时前线开始抵抗,也是厥阴开始要加快起亟,可是这时厥阴一看呢,哎呀,我的精气不够呀,就是相当于是国内要进行动员,可是粮草不足了。

那这时怎么办呢?要筹集粮草。粮草从哪里来?对人体来说,当然是从阳明而来,是从人吃的东西来的。

所以当一个人阴不足的时候,其过程是怎样的呢?第一天,太阳受邪,人体预警,发现精不足,第二天阳明开始加快运转,补充精气,第三天营养分解输送,少阳精足,第四天补给到太阴,太阴精足,第五天补充到少阴,少阴精足,第六天补给到厥阴,厥阴精足,三阴皆足,津液复而愈。

发于阴,是说阳的抵抗比较强,功能很强,只是身体缺津液,津液一足,则身和而安。

那伤寒论中还有一句话,叫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

这个风家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表有不和,其气血的运行并没有很通畅,不了了,也就是身体感觉还有些僵硬,说明是津液未复。也就是相当于其七天本当自愈的,可是这时表解了,可是津液却未和,所以还是要补津液,还要再走一圈,第八天,阳明补充能量,阳明津足,第九天少阳津足,第十天太阴津足,第十一天少阴津足,第十二天厥阴津足,三阴皆足而愈。

所以伤寒论中又说,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为什么要针足阳明呢?就是补充津液,津液足,则病愈而不再传。

这就是伤寒论中传经的道理。

这个问题为什么不好讲呢?因为它是人体实际的问题,它不是一个单纯的理论,人体事实上就是这样运转的,而人体的结构呢,又是复杂的,必须要把人体的结构讲清楚,才能把这个问题说明白。这就像如果我们讲数学,讲加减乘除的运算,就很好讲,而如果变成了一道实际应用题呢,就会复杂一点,所以我只能尽量用比喻的方式,来让大家理解。

好了,今天我们就讲这么多。

大家能不能听懂?有什么问题没有?

答疑

紫柏:“那加热丝靠什么加热呢?靠电流来加热,那在人体来说呢,就是靠精气来加热,在加热丝中流动的也就是人体的真气,也就是经气。”老师,最后这里的“经气”是“精气”吗?

归真老师:不是,就是经气,经中运行的就是真气。

icecream:谢谢老师,小蚂蚁的比喻太清晰了。

归真老师:我也想不出更好的比喻了。

徐振苗:老师辛苦啦,请问太阳传经在什么情况会传阳明,在什么情况会传少阳呢?

归真老师:传经不是一定会传阳明或者传少阳,也可能不传,一直在太阳,具体传不传,传那个经,要看人体各经强弱的情况,比如说阳明太阳经气皆强,病就无法相传,一直在太阳,如果少阳经弱呢,就传少阳。

icecream:就是哪里弱传哪里?没有固定的走向么?

归真老师:是的。一日如何,二日如何,是言其常。知常才能达变。

真一:有个地方没明白,请问老师,发于阴,是阴不足,然后阳明开始加快运转补充精气,为什么这时候第三天,还要把少阳精补足?

归真老师:粮草只是一个比喻,不是说从那过去就行了,少阳也要参与人体对物质的消化吸收呀。

归宗:老师好,病到厥阴,有没有一个渐变的过程,直接就死了吗?也就是说没有救了吗?

归真老师:不是,厥阴如果一直不复,则三日后死。如果厥阴恢复了,则阳厥而回,人就活了。

李健:听懂了,老师,深入浅出,好比大餐,非常过瘾,很幸福!问下老师,传经的问题,太阳可传阳明,可传少阳,常说太阳与少阴相表里,这又是咋传的?

归真老师:太阳为阳之表,阳明为阳之里,少阴为阴之表,太阴为阴之里,所以太阳少阴同为表而相表里。

彩虹海岸:老师好,这里的表里经和经络的表里经有区别有联系,是吗?

归真老师:其实从根本上来说是一个问题,都是由人体的结构和功能来决定的,只是分不同的层面去讲,你把之前讲六气的内容复习一下就能明白了。

玫瑰鲜子:老师辛苦了,有很多人感冒后长期咳嗽或者流清脓鼻涕,持续时间挺长的,这是怎么回事呢?

归真老师:这是没有好透。

麦冬:老师好!病邪在传经时,是逐一而传,还是隔二或其它,有无规律?

归真老师:我讲的不就是规律吗?

归宗:老师,传少阳则传三阴,治疗还是和解吗?

归真老师:当然不都是和解,治疗我们还没讲。

平淡:老师好。厥阴里走的是精气,产生的热量是相火,那相火不藏是身体始终感应有病邪,病邪一直不退,所以一直在运作吗?

归真老师:有因主,有因客,相火不藏则病温,内经中说,冬伤于寒,春必温病,一开始是受环境刺激,后来也会慢慢形成常态。

李健:老师好,这个厥阴不复为啥是三日后死,而不是象前面传经一样是次日?

归真老师:内经热病论,帝曰,五脏已伤,六腑不通,荣卫不行,如是之后,三日乃死,何也?岐伯曰,阳明者,十二经脉之长也,其血气盛,故不知人,三日其气乃尽,故死矣。

好了,今天就到这里。

声明:文章内容归“归真医学”所有,严禁私自转载、盗用,严禁私自翻制音频、视频等内容,严禁用于商业用途,转载需经过授权。文章内容只为普及医学知识,不构成任何医疗建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