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身体里长出来的“它”如果不重视,可能会癌变!

 开心一天abc 2023-11-25 发布于上海

结节:大部分都是良性的


在影像检查中,比如CT、胸片,我们常常会发现类圆形的病灶。这些病灶的直径小于3厘米时,通常会被描述为结节灶。如果直径小于1厘米,那它就被称为“小结节”。当直径小于0.5厘米时,它就被称为微小或细小结节。近年来,随着多排螺旋CT的普及,我们发现的小结节或微小结节越来越多,但大部分是良性的。

对于肺部结节:

如果你是一个年纪较大、肺部有基础疾病的人,那么在体检时发现肺部结节也不必过于恐慌。虽然其中只有极少部分人最后被证实是肺癌,但请务必寻求专业医生的鉴别判断。对于小于5毫米的微小结节,我们只需进行随访观察,并在3个月到半年内重新进行一次CT检查。如果结节没有变化、没有异常增大,那么一般认为是没有风险的。有的结节甚至会随着时间流逝慢慢消失。对于1厘米以上的大结节,我们建议要尽早进行诊治。

对于甲状腺结节:

临床上有多种甲状腺疾病,比如甲状腺退行性病变、炎症等都可以表现为结节。不过,甲状腺结节的恶性率不足1%,绝大部分都是良性的,无需治疗。

图片

息肉:有一部分会癌变


息肉,就像是人体某个正常结构上多出的一块“肉”,大部分情况下,这些息肉都是良性的,但也不能排除一部分息肉会有恶变的可能。

那么,面对不同种类的息肉,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第一,鼻息肉。

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证据显示鼻息肉会癌变。对于那些病情较轻的鼻息肉患者,药物保守治疗是个不错的选择。但如果你的鼻息肉影响到了鼻窦的引流,或者经过药物治疗后症状没有明显改善,那就需要向医生进行详细咨询了。

第二,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大致可以分为非肿瘤性息肉和肿瘤性息肉两类。其中,非肿瘤性息肉占了90%,这些患者一般只需要半年至一年进行一次复查,不必过于担心恶变的问题。但在那10%的肿瘤性息肉中,腺瘤性息肉占了大多数,这就需要我们高度警惕了。

特别是当患者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时,胆囊息肉恶变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

1、只有一个息肉;息肉大于1cm;

2、息肉的蒂较大,基底较宽;

3、息肉经过1年的观察仍在持续增长;

4、患者是中年女性,伴有结石或胆囊炎症状,

5、有胆囊癌家族史。

这些患者,我们建议积极采取调理方案,以绝后患。

图片

  1. 3、胃息肉:

大部分的胃息肉都是炎性或增生性息肉,只有一小部分是腺瘤性息肉。幸运的是,炎性或增生性息肉的癌变率相对较低,但腺瘤性息肉的癌变率相对较高。所以,一旦发现胃息肉,医生通常会建议进行活检,以确定其具体类型。如果息肉的直径小于1厘米,且数量较少,我们可以选择定期观察。但如果息肉的直径大于2厘米,无论数量、类型和是否有蒂,我们都会强烈建议切除,以防止可能的恶变。

  1. 4、肠息肉:

肠息肉可以分为非肿瘤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而腺瘤性息肉已经被公认为肠癌的癌前病变。有研究指出,超过95%的结肠癌都是由结肠腺瘤发展而来的。通常来说,1到2个肠息肉的癌变概率并不高,但息肉的数量越多,癌变的几率就越高;同样,息肉越大,癌变的可能性也越高。所以,发现肠息肉后,我们应尽快将其切除,以防止可能的癌变。

图片

如何预防息肉的产生?

第一,为了保持身体健康

我们需要注意饮食习惯,尽量避免过多的油腻和刺激性食物,多食用新鲜的蔬菜水果,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同时,戒烟限酒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保健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很多疾病的发生。

第二,每年定期体检是预防息肉的有效手段之一。

通过体检可以及早发现息肉的存在,避免病情恶化,及时采取治疗措施。特别是对于有家族史的人,更应该警惕息肉的出现,定期进行相关检查。

第三,即使已经切除了息肉,患者也不能掉以轻心。

息肉有可能再次出现,因此定期复查非常必要。只有通过定期复查,才能及早发现息肉的复发,及时采取治疗措施,避免病情恶化。所以,患者应该积极配合医生的建议和治疗方案,坚持定期复查。

第四,坚持艾灸

坚持艾灸四大保健穴,再加上涌泉穴,效果更好,晚上也可以多泡脚更有益处


图片

静静小侄女祝您以及家人健康快乐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