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针对体检搞了个调查,结果显示,过半95后受访者害怕参加体检。 为啥? 还不是怕查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特别是什么结节、息肉、增生、囊肿……看着就“不明觉厉”,生怕跟癌扯上什么关系。 刚好年底体检季来了,咱今天就说说这些问题。通篇都是干货,大家可要认真看哦~ 息肉篇 肠息肉:这种息肉,几乎100%癌变! 张同学(化名)今年刚刚17岁,前段时间,她感觉身体不舒服,去往黑龙江省医院检查。 一查竟发现,结肠内已经密密麻麻地布满了息肉,估计得有上万颗! 最后,医生通过手术将长满息肉的结肠切除。 张同学这种息肉,叫家族性息肉,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是以结直肠内生长成百上千枚息肉为主要特征,自黄豆大小至直径数厘米,常密集排列,有时成串。 如不及时治疗,几乎100%发展成大肠癌。张同学的奶奶、爸爸、叔叔、姑姑,都是因为肠癌去世的。 其实,除了这种会遗传的息肉,还有一些也很危险—— 直径≥1厘米; 息肉个数≥3个; 病理报告出现“管状绒毛腺瘤”“绒毛腺瘤”“高度异型增生”“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等字眼。 总之,若发现肠息肉,有需要的应尽快切除。而且,不管是否切除,都要定期复查,有的人就因为一两年没复查,很快发展成癌。 图源:网络 胆囊息肉:1厘米以上要切胆囊 胆固醇性息肉、炎性息肉及胆囊腺肌瘤等非肿瘤息肉是良性的,几乎不会发生癌变。胆囊腺瘤性息肉则有潜在的恶变风险。 需要治疗与否,主要取决于息肉大小: 小于5毫米,理论上不需要手术,定期复查即可; 大于1厘米,需要手术治疗; 介于二者之间,密切关注,若生长太快,最好及时处理。 胃息肉:大于2厘米必须切除 约8成为炎性或增生性息肉,恶变几率低;2成为腺瘤性息肉,恶变几率较高。 小于1厘米,建议每年做一次胃镜观察即可; 1~2厘米,可在胃镜下切除; 大于2厘米的息肉,必须切除。 图源:映库视觉 鼻息肉:最好手术处理 鼻息肉癌变几率很低,但鼻息肉导致的长时间流鼻涕、鼻塞、打鼾、头痛耳鸣,也很困扰。 所以,建议通过手术处理,以缓解鼻塞,恢复鼻呼吸。 结节篇 甲状腺结节:大部分情况无需处理 9成以上甲状腺结节是良性的。大部分情况下,良性甲状腺结节对人体并无危害,没有必要切除,每年定期查甲状腺B超即可。 只有这些情况需要手术干预: 良性甲状腺结节,合并有继发性甲亢; 良性甲状腺结节合并有不适,如甲状腺肿大,压到气管,以致出现呼吸困难、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等症状,或影响外观。 图源:映库视觉 乳腺结节:大多是良性,不用担心 临床上绝大多数乳腺结节为良性病变,仅1%~2%会恶变为乳腺癌。 良性还是恶性,需要医生根据超声或乳腺钼靶结果进行分级。 Ⅰ、Ⅱ级:正常,每年复查一次,问题不大; Ⅲ级:恶性概率≤2%,一般建议每3~6个月复查一次; Ⅳ级:有异常,不能完全排除恶性病变可能。一般建议进行手术活检,明确肿物性质; Ⅴ级:考虑为恶性的可能性≥95%,应积极处理; Ⅵ级:已通过活检证实为恶性病变。 ![]() 肺部结节:小于8毫米不用怕 结节小于8毫米,不用太紧张。 超过8毫米的,则需要严阵以待,尤其要观察它的形态。 肺结节分三种:磨砂玻璃结节、半实性结节和实性结节。其中要警惕半实性结节,它更容易有癌变倾向。 囊肿篇 肝囊肿:一般不影响肝功能 囊肿是一种良性包块,一般来说对健康没有多大影响。 绝大多数肝囊肿不会癌变,且不会影响肝功能,只要没有导致身体不适,都可以不作处理,定期复查即可。 但肝囊肿过大时,可能压迫邻近器官,引发不适,或者出现并发症,像囊肿破裂、囊内出血等,这些情况就需要积极治疗。 肾囊肿:小于5厘米观察即可 如果肾囊肿小于5厘米,且没有给患者带来不适,大可不必治疗,一般3-6个月复查B超观察其变化即可。 ![]() 卵巢囊肿:分两种情况 卵巢囊肿分为卵巢黄体囊肿和卵泡囊肿。 前者一般在怀孕4个月后自然消退;后者小于5厘米时,只需多观察。 ![]() 图源:映库视觉 增生篇 乳腺增生:大多数是生理性的 80%的女性都会出现乳腺增生的情况。 一般来说,乳腺增生大多是生理性的,主要由内分泌激素紊乱引起,无须治疗,平时注意调节生活作息、饮食习惯以及情绪即可。 不过,乳腺增生约有2%~3%的可能发生癌变,其中乳腺囊性增生癌变率最高。所以,持续性出现乳房胀痛、肿块,可能需要进一步做检查,以防恶变。 前列腺增生:前期可保守治疗 早期大多可保守治疗,效果很好。目前还没有良性前列腺增生向前列腺癌转化的证据。 ![]() 骨质增生:不一定有害 做X光检查,经常会看见关节处有增生现象,也就是“骨刺”。 “骨刺”即骨质增生,它是人体衰老的自然表现,尤其是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较容易产生。 骨质增生的出现,其实是关节的自我保护行为,即通过增生来帮助支撑身体、稳定关节。所以,它不见得有害,反而可能有益。如果没有给身体带来不适,不需要做特殊处理。 #动动脑,不易老# 一起看图猜成语吧~ ![]() |
|
来自: hercules028 > 《健康&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