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庚道34】人这一生,最痛苦的就是画地为牢

 异乡人生 2023-11-26 发布于广西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一种人?
 工作上,他总是问“这样做行不行?那样做可以吗”?从不自我决断,别人说啥他说啥。
 生活上,他总是感叹,生活毫无意义,不想努力工作,只想颓丧着躺下。
 其实,某种程度上,这都是原生家庭惹的祸。
 每个人都会受原生家庭的影响,但能够真正实现成长,自我破局的人。
 都懂得挣脱原生家庭的藩篱。
 一、最初的藩篱—原生家庭
 《晏子春秋》记载:“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人也一样,你我都有四肢、五官、生理结构一样,思维却不同。
 好强、脆弱、自私、冒险...
 在各式思维影响之下,行动产生的结果自然不同。
 原生家庭就是我们的生长环境,它是我们最初的藩篱,影响后续一生。
 1.控制型教养—压抑人性
 中国普遍的家长,几乎都采用控制型教养方式。
 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两大因素。
 首先,“传统文化”的历史延续是形成控制型教养方式的基础。
 《二十四孝》中为代表的,“扼虎救父” “恣蚊饱血” “郭巨埋儿”等故事,无不是倡导以自我牺牲、压制意志乃至牺牲他人生命的行为来践行“孝道”。
 封建统治阶级通过制定法律来强化孝道,以获得既得利益。子女倘若违反父母意愿,将会遭到整个社会集体的谴责,甚至是律法的严厉惩罚。
 文化代代相传,形成了“父母不能违背爷爷奶奶,我不能违背父母”的家庭氛围。
 其次,现代社会日趋激烈的竞争形势。
 学区房、兴趣班。掏空口袋,累垮身体也要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考试上大学,当上公务员。你有“铁饭碗”,父母脸上有面子。
 这种强烈的期望,源于传统文化中的“光宗耀祖”,叠加日趋激烈的竞争形势而形成。
 其背后通常藏着中国家长普遍“望子成龙”的心理。
 2.爱化为“枷锁”—控制行动、控制精神
 “我是为你好,你要听我的”。是控制型家长的口头禅。
 爱化为“枷锁”。控制你的精神与行动。
 行动控制:要报备去哪里玩、见什么人,早请示、晚汇报;别跟学习不好的“坏孩子”玩。
 精神控制:“听妈妈的话,别让她受伤”,不容反驳余地;别人成绩那么好,你咋不行?蠢孩子。
 在这种环境下,时间久了,孩子会出现习得性无助。
 3.习得性无助—丧失自我
 成长于控制型家庭的人们,是习得性无助的高发人群。
 所谓习得性无助,是指个体在经历一系列挫折和失败事件后,在情感、认知、行为方面产生的消极心理。
 产生多种负面影响。
 (1)无助抑郁
 由于儿时过于受控于父母,思想与行动一再被否认,正常需求被抑制。
 个体就会感到无助,再将这种无助感泛化到类似情境中,甚至泛化到对自己来说简单的情境。由此,个体会产生抑郁。
 不知道你身边有没有这种人,做什么都郁郁寡欢,没有偏好。对生活抱有一种无所谓的态度,认为人生毫无意义。
 他可能就是成长在控制型家庭,产生了习得性无助,甚至患上了抑郁症。
 (2)认知偏差
 其次,习得性无助影响之下,还会产生另外一种情况,即认知偏差。
 有这样一则实验,将一群学生分为三组:
 让第一组学生听一种噪音,但可以通过按钮让噪声停止;
 第二组也听到噪声,但他们的按钮不管用;
 第三组是对照组,不给受试者听噪音。
 当受试者在各自的条件下进行一段实验之后,就对受试者启动另外一种实验:被试者还会听到刺耳噪声,但这次他们拿到的是一种控制杠杆。如果被试者使用杠杆,多少可以控制噪声。
 但实验结果表明,在原来的实验中,能通过努力使噪音停止的受试者,以及未听噪音的受试者,他们在新的实验中,多少学会了控制杠杆,以试图使噪音停止。
 而在原来的实验中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使噪音停止的受试者,他们竟然听任刺耳的噪音继续下去,也不去试图控制噪音!
 这就是习得性无助产生的另外一种影响。
 例如在面对一些不公平待遇时,有些人会认为这是“正常”的,在内心上接纳这一状况,将其看成现实。这是一种认知偏差。
 在当前社会,这一现象是习得性无助最常见的表现。
 (3)丧失独立性
 患有习得性无助性的人,大事小事都由父母决定了而丧失了独立性。
 带来两大影响:选择困难症、从众心理。
 在生活中有这样一种令人哭笑不得情况,两个有选择困难症的人一起吃饭。
 “吃啥啊?”“你看着来,随便”。
 两个陷入循环,在无限纠结中,浪费时间。到最后还没吃饭,已经浪费了吃饭的时间。
 选择性困难症就是习得性无助的一种体现。
 上数学课,当你解一道数学题时,觉得正确答案是B。可是,大多数同学认为是A。
 于是,你放弃了自己的答案,顺从大多数同学。只为了在老师眼里显得不那么“特殊”。
 这就是习得性无助的另一种表现,从众心理。
 二、真正的成长—自我破局
 过去的历史,无法改变,其产生的影响已然存在。
 我们改变不了过去,也改变不了外部环境。想要真正成长,必须自我破局。
 破局的前提是先“识局”,也就是先理解外部世界,再理解自己。
 1.建立多维视角—理解原生家庭
 “识局”的前提,是建立多维视角。
 如果一个人,只站在个人的视角看待所有问题,他的狭隘必然会带来无穷的痛苦。
 谁来了,谁走了不重要。太阳依旧东升西落。
 与难以改变的外界接触,你我想要获得更好的“体验”,只能向内求,这就要求我们先要学会理解。
 理解太阳东升下落,花开花谢为万物真理;理解人都身不由己乃世间常事。
 随着理解的事物增多,建立的多维视角越广,人就活的越通透。
 回到原生家庭问题上,如何用多维视角看待这些问题?
 我们可以从两大角度来理解:社会与父母角度。
 从社会角度,一方面是历史传承,另一方面是近代经济发展的需要。
 如上文所讲,当下普遍的控制型教养方式是因为传统文化的历史延续,不再赘述。
 其次,控制型教养方式是因为近代经济发展的需要。
 我们是家庭的子女,而家庭则是社会的子集,受社会影响。
 在近代我们需要发展经济,社会以名望或物质做奖励,驱使着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朝一个方向前进。
 社会需要工人、教师、程序员。家庭的教养方式也就随之改变,个人的喜好与主观能动性面对时代的洪流很难保持独立性。
 从父母的角度讲,其身份不是单一的“家长”,还有“子女、社会人”。
 他们作为子女,大概率也是经受控制型教养方式,并且在社会上取得了一定地位,所以他们认可这一教养方式。
 作为社会人,经历过社会实践,有一些成功经验,被印证为“管用”的经验。
 作为家长,抚育孩子,教养孩子是一种本能,为了血脉的延续,“管用”的经验需要传承给孩子。
 由此,促成了控制型教养的原生家庭。
 站在自我角度上看,社会需要、父母期望与个人期望相悖。
 站在多维视角上分析,原生家庭这个“局”的本质,即:自我与外部世界的冲突。
 2.链接世界—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识局”完成,接下来了要“破局”。
 如何“破局”?链接世界。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即:了解自己、了解规则、了解人性。权衡自我与外界关系,缓和冲突,局就破了。
 (1)见自己
 “我们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
 从自我角度看,我们很容易理解自己,很难理解外界。
 出于“趋利避害”的天性,我们情愿陷在“甜蜜的谎言”之中,却不愿面对“残酷冰冷的事实”。
 因为,面对一旦面对“冰冷残酷的事实”,舒适圈就会被打破。我们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就会痛苦。
 如果不正视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把责任全部怪罪到自己没有一个好家庭。
 问题永远解决不了,你还是活在自己的世界中。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真正“见自己”的人,会剖析自身优缺点。不为优点骄傲,亦不会因缺点而自卑。不虚荣自满、不卑微如尘。
 正视原生家庭给自己带来的缺点与优点,读懂真实自己,决定如何作为,将自身禀赋充分发挥。
 至此方为“见自己”,是自我破局的第一步,理解自己。
 (2)见天地
 何为见天地?
 天地就是规律,弱肉强食、生老病死、阴晴圆缺皆是天地。
 见天地的人,懂规矩,知进退。
 有一些规则,人力无法打破,适时退步是一种智慧的选择。
 社会需求是大多数人的需求,不会随个人的意志转变。
 历史是过去,我们只有解读的权利,并没有窜改的能力。
 心中装得下委屈,在不断受挫中塑造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强大的内心漫过困苦。
 此为,自我破局的第二步,见识到自身的渺小,一些规则不可被打破。
 (3)见众生
 所谓见众生,就是见过太多人间的悲欢离合。在漫长的经历中,建立了强大共情能力。
 练就了懂人性、识人心的能力。理解人性的强大与脆弱。
 由此,我们理解外部也理解自己。
 一方面我们知道自己的优缺点,以及自身渺小,有些规矩不可触碰。
 另一方面,懂自己想要什么,懂别人的诉求是什么。
 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平衡、匹配。自我与外界的冲突也就缓和了,局也就破了。
 三、高效破局两大工具:
第一性原理与GROW教练模型
 “为什么我们懂了很多道理,却还过不好一生”?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大一方面是没有借助工具,不知从何下手,或者实践了见效慢,人被磨光耐心。
 这里跟大家分享两剂良药,第一剂,思维方式:第一性原理。第二剂,行动模型:GROW教练模型。
 1.思维:第一性原理
 大多数人,都是比较型思维。
 为什么我的原生家庭那么差?没钱没势。而别人生来就含着“金汤匙”。所以我现在不好都是原生家庭的问题。这就是一种比较型思维。
 会用第一性原理的人,思维方式是层层下探本质的方式来思考问题,排除各种假设,回到问题的最本质的根基去思考。不让我们的思考停留在表象上,深入本质。
例如,马斯克在创办SpaceX时,美国航天界的主流观点是,造火箭发卫星的费用是异常昂贵的,而且要花不少时间,不是波音和洛克希德∙马丁这样的大公司根本干不了。
但美国军方、科研机构和大公司又有一种这样的现实需求:低成本、快速地发射小型卫星。
马斯克认识到,如果他能做到这一点,那么,一切将重新洗牌。
直至今天,马斯克在SpaceX所做的一切,都是围绕第一性原理展开——几乎全部自己研发、制造,疯狂地降低成本。
比如,传统电池组,市场平均价格是600美元/千瓦时,主要电池供应商是松下。
马斯克通过第一性原理发现,如果从伦敦金属交易所购买锂电池组的原材料组合在一起,只需要80美元/千瓦时。
他从中发现有巨大的价格差距,所以特斯拉在2013年开始自己建立了电池厂,今年一月份开始大规模生产,投产之后电池的价格可以下降30%,每年可以支持150万辆电动车对电池的需求。这就是他对第一性原理的一个应用。
我们可以从四个角度去洞察第一性原理,从而构建一个理解问题的框架。这四个因分别是目的因、形式因、质料因和动力因。
目的因:事物的目标或目的。例如,马斯克的电池的目的是为汽车充电,为人类提供能源。
形式因:事物的形态或结构,即使质料因符合,若没有适当的结构和设计,质料也不能组成所需的物体。
例如,马斯克的电池需要特定的结构、设计和比例才能成为电池,否则可能变成其他东西,如一块砖。
质料因:事物由哪些元素或成分组成。马斯克的电池由铁、钠、铝、磷、谷、镍等材料组成。
动力因:事物产生的原因或推动力。对于马斯克的电池,动力因是马斯克本人以及他激发员工去实现这个目标的动力。
这四因构成了一个事物的本质。人们对事物本质的理解可能不同,因为他们侧重不同的因素。
比如,对于原生家庭的本质,我们强调自我与外界的统一,让人快乐不内耗,这是动力因;而有人强调自我实现、社会需求、个人能力,这是形式因。
2.行动:GROW教练模型
基于第一性原理,在行动上采用GROW教练模型,可以帮助我们更快迭代。
所谓GROW,就是4个阶段。目标(Goal),现状(Reality),方案(Options),行动(Way Forward)。

  


之所以是“教练模型”,是因为它本来适用于教练、管理者,用来培养别人,激发人的潜力。
但对于个人来说,也能够作为实现目标、解决问题的工具。
1)目标
你要实现什么目标?具体的目标是什么?有什么具体的指标吗?打算什么时候实现?
无论我们要做什么,首先要清楚自己的目标。在目标的设置上,我们可以采用SMART原则。
SMART原则,是管理学专家彼得.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中提出的。大家普遍认为,这是最有效的目标设定原则。

  


① 具体(Specific)
目标要具体明确。
 例如,经常听到有人说“我要减肥”,这不是一个具体的目标。
 “我要每天运动减肥”,这是个稍微具体的目标。
 “我要每天跑10公里,三餐摄入总热量不超过2000卡路里来减肥”,这才是个具体的目标。
 目标制定时,要有衡量标准、达成措施、完成期限等等。执行时,就有明确参考,也能随时检查进度。
 ② 可衡量(Measurable)
 目标是可量化、可衡量的。这样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有参照,而且能明确地检验目标是否达成。
 例如,店铺终端说:“我们要提高客单价”。这不是一个可衡量的目标,怎么才算“提高”。如果改成:“我们至少要让客单价在xxx元”,这就是个可衡量的目标。
 能量化的量化,不能量化的质化。这样就有了清晰的可度量标尺。
 ③ 可实现(Attainable)
 目标可以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通过努力就能实现。如果设定的目标遥不可及,不切实际,这就毫无意义。
 简单来说,我们可以跳起来摘桃子,但不能跳起来摘星星。
 ④ 相关联的(Relevant)
 即制定的目标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这样才能促进最终目标的达成。
 例如,你想减肥,但同时每天练习书法,那就跟减肥的目标没有关联。有关联的是什么呢?少吃热量高的食品,以骑自行车代替开车,等等。
 ⑤ 有时限性(Time-bound)
 有时间限制的。例如,我要在100天内减去15斤。
 定一个好目标,事儿往往就能成一大半。
 (2)现状
 目前已经完成了多少?现状是什么?哪些事影响了你?你都做过哪些努力?效果如何?
 当我们有了目标后,还要清楚现状,明确自己的位置和坐标系。
 (3)选择方案
 在接下来的过程中,你都有哪些选择?想到了哪些办法?解决方案是什么?
 在这个阶段,主要是列出有哪些办法。要尽量想出更多方案。
 (4)行动
 你打算怎么做?何时是进行下一步的最好时机?行动计划是什么?你还需要谁的帮助和支持?还有哪些资源是必须的?
 四、总结
 在当下,采用控制型教养方式的原生家庭最为普遍。
 其产生原因由传统文化的历史延续、社会需要、父母经验传递的本能,三大方面交织而成。
 这种原生家庭的教养方式,容易让我们产生习得性无助。让我在面对困难挫折时,无助抑郁、认知偏差、丧失独立性等。
 这些影响已然产生,无法改变。想要获得成长,必须自我破局。
 这就要求我们,建立多维视角,站在多维视角上去分析问题所在。
 究其本质,是自我与外界的冲突,导致问题发生。
 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我们链接世界。其有三大阶段: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即:了解自己、了解规则、了解人性。
 做到这些,人就彻底摆脱了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我成长与破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