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医大师余瀛鳌临床治疗慢性哮喘验案一则

 经方人生 2023-11-26 发布于四川

临床资料

一、病史资料

1.一般信息

尹某,男,51岁,就诊于2015年11月18日。

2.病史

主诉:哮喘6~7年。

现病史:口干口苦,咳喘,咯黄痰、量多,喉中有哮鸣音,口腔溃疡,纳佳。大小便正常,眠欠宁。发作时痰多,咳逆,上气不足以息。舌尖红,苔白腻,脉沉微滑,尺弱。

二、中西医诊断及诊断依据

中医诊断:哮病(虚哮证)。

西医诊断:支气管哮喘。

辨病辨证分析:哮喘6~7年,喉中有哮鸣音,诊断为中医之哮病。发作时痰多,咳逆,为痰阻气道,肺气上逆所致。哮病日久迁延,损伤肾气,出现上气不足以息。脉沉微滑,尺弱,为虚哮之象。

三、干预措施

治法:补肾肺,止嗽化痰,清脘宁神。

处方:北沙参12 g、生地黄24 g、陈皮6 g、补骨脂12 g、莱菔子10 g、葶苈子(包煎)10 g、紫紫苏子10 g、杏仁10 g、川贝母6 g、浙贝母6 g、竹茹10 g、生地黄30 g、川连10 g、炒酸枣仁20 g。

共30剂,水煎服,日1剂。

临证体会

哮喘包括哮病和喘证。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发时喉中有哮鸣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喘证是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不能平卧为特征的病证。临床上,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心源性哮喘、等发生呼吸困难时,均可按哮喘治疗。

慢性哮喘除具有慢性咳嗽所表现出的长期咳嗽导致的肺气阴虚,或有痰的临床症状外,突出表现为呼吸困难。余师认为慢性哮喘的特异性临床表现在病因病机上可归结为两方面:一方面属肺气虚所致,所谓“肺虚则少气而喘”(《证治准绳·喘》);另一方面为劳欲伤肾,精气内夺,肾之真元伤损,根本不固,肾不纳气所致。肾为气之根,与肺同司气体之出纳,故肾元不固,摄纳失常则气不归原,阴阳不相接续,亦可气逆于肺而为喘。正如明·赵献可《医贯·喘》所言:“真元损耗,喘出于肾气之上奔……乃气不归原也。”因此,在治疗上一定要重视肺肾同治,拟定治疗大法为补肺益肾,降气平喘。

依法立方,拟定通治方(金水止哮汤)为:北沙参12 g、天冬10 g、麦冬10 g、炙桑白皮10 g、生地黄24 g、陈皮6 g、补骨脂12 g、肉苁蓉12 g、紫苏子10 g、杏仁10 g、葶苈子(包煎)10 g。方中沙参益肺气,兼以滋肺阴,麦冬,以其甘寒之性,滋养肺卫之阴;生地黄、补骨脂,肉苁蓉填精益肾;炙桑白皮、葶苈子泻肺平喘,陈皮、紫苏子、杏仁降气、止咳、化痰。

兼有肾阳虚甚者,加用鹿角胶10 g、制附片8 g等药,以补肾壮阳;兼有肺部感染者,咳嗽痰黄者,当须清肺,考虑选黄芩12 g、炙桑白皮15 g、生石膏10 g等药;兼有咳嗽有痰,色白,加川贝母6 g、浙贝母6 g、竹茹10 g、白前10 g等,止咳祛痰;兼有脾虚便溏者加炒白术12 g、山药20 g,健脾燥湿止泻。

该病案为长期哮喘患者,哮喘日久,肺病及肾,“肺金之虚,多由肾水之涸”,故在治疗上肺肾两脏同补,佐以润肺止咳平喘。以选用通治方化裁进行治疗,药用北沙参、天门冬、麦门冬、炙桑白皮、苦杏仁、生地黄、补骨脂、肉苁蓉、紫苏子、葶苈子,再根据症状加减用药。患者痰黄,热证明显,故加黄连、川贝母、竹茹清上焦之热,化痰止咳。

图片

( 所有作者均声明本文章不存在利益冲突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