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日补津佳品

 嚨駘頭 2023-11-26 发布于黑龙江

万晓青 吴绍康

米汤自古有“代母乳,比豆浆,赛参汤”等美誉,其对人体的补养看似朴实无华,其实大有乾坤。米汤味甘性平,一年四季皆宜,尤其适宜于津液大量消耗的夏季。夏三月,天地气交,万物华实,气候炎热,常遇暑热兼湿之候,肌腠开泄,汗出亦多,极易耗气伤津,且夏日人们往往贪图清凉,大量食饮寒凉而伤脾阳,一碗温热的大米汤代替冷饮不愧是夏日护阳滋阴补津的佳品。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下津液是什么东西,这碗大米汤到底好在哪里,如何制作饮用大米汤才能达到最佳的补养效果。

一、津液到底是什么东西

“津液”这个词,大家也许并不陌生。许多医生经常在给病人开完处方后,叮嘱他们“多喝水”。现代人工作压力大,熬夜、喝水少,身体更容易缺津少液,津液不足其实会导致无数身体问题。那么,津液到底是什么?从哪可以看出身体缺少津液?我们又该如何补充津液呢?

首先,什么是津液?津液是指各腑脏组织器官的内在体液及正常分泌物,以水为主体,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其中包括血液、精液、髓液、汗液、唾液等。我们说津液来源于水谷精微,也就是从饮食中分解出来的。大家知道,脾胃是后天之本,主要负责腐熟、消化、吸收食物,并将水谷精微输布到全身,这一过程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水(包括食物中的水)进入到胃中,经过脾(脾主运化)等脏腑的代谢,转化成水谷精微被身体利用,营养全身,这个过程就好像我们平时吃饭需要把饭煮熟一样,身体里的水转化为津液,也需要被运化、吸收,而脾胃功能强,也就能生化出更多津液,为身体吸收利用。

那津液到底有什么作用呢?我们用一句话概括:津液对身体的作用就是营养,为身体提供能量。身体各处都需要津液的滋润和濡养,一旦濡养不好就容易有各种问题。比如,肝胆经络濡养不好就容易出現皮肤发干、早晨刷牙干呕、黑眼圈等;心经濡养不好就容易心烦,心里放不下事儿,从而影响睡眠质量,还有嘴唇发粉、发紫、发白,脸色发黄,指甲干瘪有竖纹,头发稀疏发黄……这些都是津液不足惹的祸。津液不足,体内可以利用的水少了,也就濡养不好身体的局部周遭,人就会觉得“燥”,也就容易出现类似“上火”的情况,像鼻子出血、嘴唇干裂、嗓子疼、皮肤干等。

二、好好端详这碗大米汤

既然津液这么重要,那我们怎么补充津液呢?因为津液是我们身体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而能量是身体通过脾胃运化吸收水谷精微获得的,正如《黄帝内经》云:“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我们把人体比成一个家庭的话,脾胃就是这个家庭中父母的赚钱能力,津液就好比是家庭的存款。试想,如果父母赚的钱越来越少,家里的存款也越来越少,最后只会导致入不敷出。所以恢复脾胃的功能非常重要。综合以上内容,推荐大家一款最便宜却堪比人参的滋补佳品——大米汤!

米汤,就是用大米加水后熬成的汤,这看似平常廉价的汤水,它的价值却让你想象不到。其实在中国,喝米汤养生的历史已经很久了。追溯到清代,名医王士雄在其著作《随息居饮食谱》中说:“贫人患虚症,以浓米汤代参汤,每收奇迹。”就是说,贫民百姓吃不起人参,用米汤当参汤,每每有奇效。到了近代,随着饮料以及保健食品的出现,米汤才逐渐被人们淡忘了。

米汤竟有这样的功效?《本草纲目拾遗》中也做过解释:“米油,力能实毛窍,最肥人。黑瘦者食之,百日即肥白,以其滋阴之功,胜于熟地也。”中西医结合第一人张锡纯善用石膏粳米汤,粳米多至二两半,汤成之后,必然汁浆甚稠,饮至胃中,又善留蓄热力,以为作汗之助也。是以人之欲发汗者,饮热茶不如啜热粥也。

著名经方家陈修园说过整部《伤寒论》概括起来有六个字:保胃气,存津液。小小的米汤,竟抓住古籍最精髓之处,不容小觑。在《伤寒论》113方中有7个方剂用到了粳米(粳米简单说就是北方大米,即东北大米),如附子粳米汤、白虎加人参汤等。粳米有保胃气的作用,经水熬制的米汤更有补津液之效。由此可见,我们平时说的大米汤,实则是药汤!

三、大米汤在生活中的妙用

晚上睡不好觉,睡不沉,整夜都是梦,早上起来昏昏沉沉,怎么办?那很可能因为你身体津液匮乏,血养心养不好。白天多喝米汤,补充津液,晚上就容易睡得好。

感冒了,没有食欲,又出不来汗,怎么办?这时候来一碗热热的大米汤,不仅助汗源,也能帮你恢复胃气,快速恢复食欲。

动不动口腔溃疡,怎么办?提醒你厥阴肝经津液可能不足了,也是提醒你要养成喝米汤的习惯了,津液补充好了,痛苦便容易解除了。

脸上气色太难看,嘴唇颜色总是发白发粉,怎么办?这提示你身体津液大伤,每天好好喝米汤,坚持下去,这个问题定能有所改善!

四、用什么米熬汤好

大米分为两种,一种是籼米,一种是粳米。我们这里所说的米汤,用的就是粳米。粳米的主产地在东北,米粒呈椭圆形,较短、较粗,半透明,表面光亮。这种米口感较黏稠,味甘、性平,补脾胃、养五脏,最适合煮粥。大米汤可以快速补充津液,同时还可以养护脾胃,恢复脾胃功能。熬制大米汤的时候,也可以在里面加30g天冬(天冬有去燥润肺的作用),润肺的同时能够更好地补充津液。

五、大米小米哪个好

大米养胃气,那小米呢?过去老一辈人说小米养胃,坐月子吃小米,固然不假。小米也能养胃,但是相比大米,大米的效果更好。过去的时代物质水平匮乏,大家很难买到大米,有时只能想尽办法给病号弄些白米汤恢复身体。《神农本草经》记载小米“味咸微寒”,而粳米是平性的。如果你本身有胃溃疡、胃炎的情况,平时容易胃痛,中医认为胃有虚热,平时熬米汤的时候,可以稍微放一些小米用来清胃中虚热。另外,很多人认为大米助湿,这个观点也是无中生有,大米本身有利湿作用,且能恢复胃气,恢复脾胃功能,体内之所以湿气重还是因为脾胃功能弱了,所以大米又何来助湿之说?

六、大米汤怎么做、怎么喝

大米有这般奇效,很多人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如何做米汤了。熬制米汤的关键在于,少放大米,多放水,以大米泛开为度,熬成的汤,可以用来日常当水喝。

喝的量,建议每天能达到一升以上,尽量多喝点。喝的时候一定要小口小口地喝,正如《伤寒论》里所描述的“稍稍与之”。米汤相比水,本身更容易气化,更容易被身体吸收,小口小口喝米汤,更能加强这个作用,更能被身体利用。米汤几乎人人能喝,想让自己更健康,不妨养成每天喝米汤的好习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