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侦探的巧克力

 食品与生活 2023-11-26 发布于上海

有人曾经问阿加莎,波洛系列中哪一部小说是她认为最好的,她想了一会说:“应该是《东方快车谋杀案》。” 

1883年10月4日,第一列东方快车从巴黎东站开出,距离《东方快车谋杀案》首次出版还有50年,50年后那桩闻名于世、与正义和复仇有关的谋杀案就此问世,波洛一案成名。

一案成名并不准确,“东方快车”不是波洛的首秀,他的首次亮相是在1920年出版的《斯泰尔斯庄园奇案》,阿婆这样介绍他:“他的身高不超过5英尺4英寸(165厘米),但非常有尊严。他的头正好是鸡蛋的形状,他总是把它稍微放在一边……他服装的整洁几乎令人难以置信,我相信一粒灰尘会比枪伤给他带来更多的痛苦。”就是从这里,波洛开始了他作为一名隐匿在侦探圈的美食家的一生,或者说最懂吃的侦探的一生。

波洛爱美食,他曾说:“在我这个年纪最大的乐趣,几乎是剩下的唯一乐趣,就是口腹之乐。幸好我有一个上等的胃。” 他在33部长篇、48篇短篇的漫长侦探生涯里坚守着他的美食原则和美食偏见,他对鸡蛋吹毛求疵: “每只母鸡下不同大小的蛋真让人无法忍受”; 入口的鸡蛋必须先用尺子量过,相同尺寸才有资格被吃,他还拒绝吃形状不规则的面包;在《清洁女工之死》中他吐槽莫林太太的厨艺不堪,说她做的咖啡是对肠胃的侮辱。

但所有人都知道,巧克力是他的标签,哪里有波洛哪里就有命案,除了命案还有巧克力。

波洛爱巧克力,黑斯廷斯说他“规律得像机器一样”每天享受一顿早餐巧克力;达文海姆先生的失踪案里,水壶正在沸腾,旁边的一个搪瓷小炖锅里是厚厚的甜巧克力;《巧克力盒迷案》中,波洛啜饮着粉红色瓷杯里厚厚的棕色液体,满意地叹了口气。也许比利时人的血液也是巧克力味的,曾有数据表明,比利时人平均每人每年消耗超过10千克的巧克力,全国有超2000家的巧克力生产商,每年全国的巧克力产量超过50万吨,这是巧克力大众化的时代。

巧克力饮品在17世纪风靡欧洲,可可传入比利时的时间约为1635年,当时热巧克力是奢侈品。1900年比利时已成为市场上的主要贸易商之一,波洛首次出场的1920年,比利时坚果夹心巧克力已经诞生。这种带果仁和坚果核、外脆内软的巧克力是比利时巧克力百年老店“纽豪斯(Neuhaus)”在1912年发明的。故事起源于1857年,当时老店主开了一家药店,为了让药丸容易入口,他在药丸外面包了一层薄薄的巧克力。1912年,他的孙子在巧克力壳中加入软滑的甘纳许(Ganache),夹心巧克力由此诞生。

但波洛喜欢的是巧克力饮料,他把又厚又齁的热巧克力放在无可挑剔的大胡子下仔细啜饮。他的巧克力热饮的可可浓度相当于现在巧克力浓度的70%,这种甜饮在传统欧陆版本中,先用黑巧克力条在炖锅中融化,极甜极厚,有时上面还有奶油,浓稠的厚度据说来自玉米粉,可以想象是勾了一个厚芡。

与巧克力相对的是茶,波洛不喝茶、不喝咖啡、不喝酒。18世纪中叶的欧洲,巧克力仍然是中产品质生活的象征,他们在起床后喝一杯凉水清口,接着来一杯早餐巧克力。18世纪末,茶在潮人中流行,由于巧克力被皇室宠爱,于是茶成为自由与文明的象征,老派人喝巧克力,新派人饮茶。这一风潮也影响到比利时,而波洛坚持热爱巧克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