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月经后期,按揉六穴促经来

 循天园 2023-11-27 发布于广西

月经后期作为月经不调的一类,是妇科常见病之一,指月经周期延长7天以上,甚至3~5个月一行,连续出现2个周期以上,又称为“经行后期”“月经延后”“经迟”等。近期笔者临床遇到几例月经延后的患者,通过针灸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又嘱其日常多按揉关元、归来、血海、三阴交、太冲、太溪等6穴,以巩固疗效,改善月经情况,借此系统介绍如下。

月经后期的原因及症状

月经后期发病机理可分为虚实两种,虚者多因肾虚、血虚、虚寒导致精血不足,冲任不充,血海不能按时满溢;实者多因血寒、气滞、痰湿等导致血行不畅,冲任受阻,血海不能按期满溢,出现月经后期。

肾虚多因女性先天肾气不足,或房劳多产,损伤肾气,导致肾虚精亏血少,冲任不足,症见月经延迟,量少,色黯淡,质清稀,腰酸腿软等。

血虚多因素体虚弱,或久病失血,或产育过多,或脾胃虚弱,耗伤过多或化源不足所致,症见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质稀,头晕心悸等。

血寒分虚寒和实寒两种,虚寒因素体阳虚,或久病伤阳,阳虚内寒,气虚血少所致,症状以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质稀,小腹隐痛,喜暖喜按等为主;实寒因外感寒邪,或过食寒凉,血为寒凝,冲任凝滞不通所致,症状以月经后期量少,色黯或有血块,小腹冷痛拒按等为主。

气滞多因情志不遂,肝失疏泄,血为气滞,冲任受阻所致,症见月经后期量少或正常,色黯红,或有块,小腹胀而痛等。

痰湿多因素体肥胖,痰湿内盛,或饮食不节,脾失健运,痰湿内生,壅滞胞脉,阻滞气血所致,症见月经量少,经血夹杂黏液,腹满便溏等。

腧穴调理

关元穴:任脉腧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任脉与冲脉皆起于胞中,任脉主干行于腹部,泌尿生殖系统病症是任脉为病的主要病候。关元是任脉与足三阴经(肝经、脾经和肾经)的交会穴,具有补益肝肾、调理冲任的功效,是治疗月经后期等月经不调的主要腧穴。

归来穴:足阳明胃经腧穴,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距前正中线2寸。足阳明经为后天之本,多气多血,归来穴位近胞宫,故有调经活血、疏肝行气、益气升提的功效,按揉归来穴,能活血痛经,畅通胞脉,改善月经后期,亦有气血往复,月经归来之意。

血海穴:足太阴脾经腧穴,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简便取穴:屈膝,一人左手掌心按于右膝上缘,二至五指向上伸直,拇指约呈45°斜置,拇指尖下即为该穴。女子以血为本,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又主统血,血海穴为脾经气血归聚之处,具有和气血、调冲任的作用,是妇人调经要穴。按揉血海穴以轻柔为主,配合子午流注时间,在上午9~11点脾经当值之时按揉,效果更佳。

三阴交穴:足太阴脾经腧穴,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脾胃病和妇科病是脾经腧穴的主要治疗疾病,三阴交和上述血海穴一样,有益气养血、活血的功能,所以是治疗月经不调等妇科病的常用腧穴。三阴交是脾经、肝经和肾经的交会穴,又可通调肝、肾二脏和经脉的气血,起到疏肝调气、滋补肾阴、补气养血的作用,改善月经后期。

太冲穴:足厥阴肝经腧穴,在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太,大也;冲,冲盛。该穴所在位置是冲脉别支所过之处,冲脉为血海,肝主藏血,肝与冲脉的经脉之气在太冲穴处相应和而盛大。太冲穴为肝经原穴,是肝脏原气留止的部位,能调整肝脏和肝经的气血虚实。按揉太冲穴可疏肝解郁、调畅情志,改善气郁、气滞引起的月经后期,这也是古语将“极其虚静和谐的境界”称为太冲的原因所在。

太溪穴:足少阴肾经腧穴,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肾经起于涌泉,经气至本穴渐聚而成太溪。太溪穴亦为原穴,有益肾纳气、调理冲任的功效,按揉太溪可改善肾气不足引起的月经后期。

特别强调,若每次月经仅延后三五天,或偶然延后一次,下次仍如期来潮者,均不作月经后期论。经常月经后期,伴经量过少,可能会发展为闭经。女性在经前和经期要适寒温,避免受寒冒雨,饮食有节,不过食寒凉生冷之物,以免寒凝血脉,影响经血运行;调畅情志,保持良好心态,避免七情为病。偶有月经后期或严重者在治疗期间,积极采取上述腧穴进行按揉调理配合,能对月经后期有很好的改善作用。若因虚寒,有条件者,配合艾灸,效果更佳。(曹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