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退休之后,如果你一个朋友都没有,反而说明了这3个问题

 anjian199 2023-11-27 发布于上海

图片


不求深刻,只求简单。

著名漫画家朱德庸曾说:

“人生就是一座迷宫,花前半生找入口,花后半生找出口。”

前半生挤进繁华,拼命“加料”;后半生退出舞台,回归简约。

人活一世,最好的状态莫过于“深入简出”,拥有向内生长的力量,也不缺平凡生动的日常。

一个人退休之后,若是没有朋友作伴,常常独来独往,反而说明了这3个问题。

图片

看淡聚散,得失随缘

纳兰性德在诗中写: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走过半生,经历的事情越多,就越明白:人生无常,世事难料,没有任何人事都能始终如初。

有些离开,未必不是好事;有些交集,淡了反而更清。

我们能做的,不过看淡聚散,得失随缘。

一代文豪苏东坡,一生交游广阔,挚友如云。

但随着世事变迁,曾经的知己零落天涯,伴他左右的人越来越少,倒也活出了人生的几分清净滋味。

当年,苏轼与同在翰林院任职的沈括有着十分不错的交情,两人同朝共事,品诗论词,不亦乐乎。

后来,苏轼到地方上任,沈括留在京城变法改革,深受器重。

而苏轼在地方目睹民生艰难,对新法嗤之以鼻,四处宣扬新法弊端。

待沈括去地方看望苏轼时,苏轼对他还是无话不说,无话不谈,更把自己讽刺新法的诗词,拿给沈括品论。

但沈括已经不是当年的沈括。

政见的不同让两人化敌为友,沈括回京后也将苏轼的诗词上告朝廷,为后来的“乌台诗案”埋下伏笔。

再到润州重逢之时,沈括自觉心中有愧,亲自接待了苏轼,并以廷州石墨相赠,意欲示好如初。

而历经起伏的苏轼,心性早已不同,他不愿为陈年往事困扰,只求自己洒脱随意。

于是便礼貌写了一篇《书沈存中石墨》,字里行间客气异常,当年的亲密已是荡然无存。

所谓:“飞鸟与鱼不同路,从此山水不相逢。”

三观不合,频率不一的人,无论早晚,终会消散在人海中。

退休之后的那些离开,是命运在告知你:过往已成序曲,余生还有新章。

任茶凉,随叶落,把心还给自己,取悦自己,总是比遗憾别离明智得多。

图片

图片

享受独处,低耗生活

听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独处时,才是真正的自己。”

人在年轻时总认为,合群的热闹丰富人生,推杯换盏的社交才是生活。

活到了一定年纪才明白:享受独处,精简社交,才是爱自己的最好方式。

当你学会独处,灵魂的生长就有了空间,喧嚣的生活就有了自己。

弘一法师李叔同,出身名门,广结名士,曾无数次站在人世的聚光灯下,万众瞩目,无限风光。

几经世事繁华,看透红尘往事后,他剃度出家,闭门修禅,法名“弘一”。

皈依修炼几年,迫于时局动荡,他又再次踏入世俗,走上了入世布道之路。

在那段时间里,李叔同被各种社交饭局困扰,受人情世故所累,仿佛又走了一遍来时的路。

一日,曾经的老友邀他故地重游,他推脱不掉,只能前去。

漫步之时,老友谈起昔日光景,感慨良多,他盼着李叔同能够做回当初的自己,重现辉煌。

李叔同默默听着,一语不发,回去后便向老友寄去书信:

“人生宜静默、宜从容、宜俭约。忌多欲、忌妄动。”

从此以后,他潜心修炼,闭门不出,一直到圆寂,都很少踏出寺门。

作家冯骥才说:

“平庸的人用热闹填补空虚,优秀的人以独处成就自己。”

人生快乐的要义,不过于活得简单,过得清净。

说到底,人这辈子,不管交多少朋友,无论有几多热闹,走到最后能伴左右的,只有自己。

与其强行融入低质量的社交,不如悦己享受独处时光。

在一段静默里,去丰富心灵的羽翼,去伸展成诗一样的远方,愉悦天地之间,徜徉心之所向。

图片

图片

为己而活,不负余生

樊登曾在节目中问过周国平这样一个问题:

“您认为人生有什么意义呢?”

周国平答:

“人生真正的意义,在我看来,也就这两点:

首先,做自己喜欢的事;其次,跟你喜欢,对方也喜欢你的人在一起。”

生命是一列有去无回的单程车,列车上人来人往,缘聚缘散,有羁绊,有别离,有力不从心,也有无可奈何。

想要过得轻松,不过为己而活

曾经看过台湾的一个广告短片——《人,为什么活着》。

短片讲述的是几位退休老人在已故好友的葬礼上,为了几人年轻时的梦想,一拍即合,骑摩托车环游宝岛。

几人带着好友的遗照,从天黑骑到天亮,从公路骑到林间。

画面最后定格在他们年轻时去过的海滩上,站在海滩上精神抖擞的几位老人,一如年轻时意气风发的少年郎。

短片背后,真实存在着这样一群“为自己而活”的老人。

他们均龄81,其中2为患有癌症,4位听力障碍,5位血压过高,8位心脏有疾,每个人的关节都有退化。

年轻时,他们被生活劳累,为家庭奔波,从没有为自己真正活过。

在这次的环岛旅行里,这些退休老人,好似又回到了年少时无忧无虑的时光。

一起光脚玩水,互相打闹游戏,扮鬼脸拍照,拿气球当枪使。

这一刻,他们终于可以不用当一个“老人”,只是一群会开心、会玩笑、做自己的人。

《无声告白》里讲:“我们终其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人最大的遗憾,不是一生平凡无奇,而是奔忙不休数十载,到尽头才发现从未有一刻为自己而活。

所谓功成名就,事业有成,不过是柴米油盐上的耀眼光华,不能替代人生本身。

当你不再给自己设限,奋不顾身为自己而活时,人生的意义也就更加多彩。

不相干的圈子,放;不值得的人事,忘。

煮一壶清茶,听一曲老歌,闲时锻炼身体,空时静坐养神,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比什么都重要。

图片

月过中秋清辉减,走过半生万事休。

退休后,人生最好的状态,不过放无心的手,饮清净的茶。

余生,把生活过得舒适简单,剩下的行程方能身轻心安。

就像三毛在诗中写的那样:

“我避开无事过热的友谊,这使我少些负担和承诺;

我尽可能不去缅怀往事,因为来时的路不可能回头;

我不求深刻,只求简单。”

点亮“在看”,愿你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听从自己的声音,活出自己的清欢。

*作者:国文  来源:国学生活(ID:gxsh78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