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鼻炎要健脾,咳嗽也要健脾。脾有两大功能,虚了哪一个都能成为慢性病的基础。

 梵哥 2023-11-27 发布于海南

鼻炎要健脾,咳嗽也要健脾。脾有两大功能,虚了哪一个都能成为慢性病的基础。附子理中丸、补中益气丸、人参归脾丸、人参健脾丸该怎么用。

    过敏性鼻炎诊治中心致力于儿童体质全面恢复

图片

砂仁直接促进脾的运化,所以改善脾虚比党参好。干姜直接用于脾阳不足,比任何温中的药都好用。我们用党参的目的是健胃,不是用来健脾。脾需要的是依靠苍术、白豆蔻、砂仁去助力。顺应脏腑本性,而不是直接看到虚就补。运动起来永远比单纯的滋补更容易改善机能。

脾虚是中医的分型,本身不属于疾病,但以脾虚为核心产生的病症实在太多:疲劳、面色萎黄、肌肉无力、痰多、诸多疑难疾病的基础病机(比如咳嗽,鼻炎中的脾虚分型)、白带多白粘或稀薄、肠道问题,精气神都跟脾虚有关系。到底这个关系大不大,到什么程度,是不是脾虚的问题就需要详细辨证了。总不能见到一个疲劳就说脾虚吧?肝气不足,肾气不足同样疲劳。所以还要看兼顾症状,疲劳的时间,持续程度,是否存在其它相关症状,这就是辨证的意义,让诊断更精准,而背后是整个中医学习的悟性和经验总结。

从面色看,面色萎黄多为脾虚引起的气血不充所致。看诊中观察手掌不乏掌心都是黄色的,这都是长期脾虚的表现。虽然脾虚不一定都萎黄,但萎黄的一定是气化亏虚影响大气血了,气血不荣于面的或皮肤的结果。这就是归脾汤的适应症了,健脾益气补血。脾的运化功能就是解决人体必须营养物质中重要的一环。所以不要吃生冷,粘滑,甜食是为了降低胃的负担,从而减轻脾的运化负担。能吃和能运化好是两回事。很多人以为能吃是好的,错了。能吃能运化才是好的。看诊的孩子中有的就属于胃强脾弱。胃早早的撑大了,以为能吃就是好,结果一个个的发育不均衡,面色萎黄,精神疲惫,亚健康体质、生个病好久好不了,还以为营养不够,继续吃起来,就不想想是“胃强脾弱”了吗?

脾虚失运了,尤其是脾阳不足,虚寒了,首先影响的是消化系统,可用人参健脾丸或附子理中丸。再就是像开头说的归脾丸适应症,影响到气血的形成了。脾虚还有个关键的问题,就是升清不足了,得用补中益气汤加减。补中益气汤这个方子能解决脾虚在运化无力的同时缓解升清之力困乏的病机。元神之腑在于脑,全身精气也是向上为主,所以全赖升清之力托举才可以完成。

像鼻后滴漏患者,我多以此方的理法为基础加减。鼻炎经常会用到健脾药,对于长期慢性咳嗽,只要病机辨证为脾虚引起的照旧也是健脾药。我们看这个脾的运化产生的气化功能太重要了。这就是中医整体观的重要性,你永远不要只盯着病症去解决问题,而是从整体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曾诊一老患者主诉痰总是吐不完,但细细分析发现不是呼吸道来的痰,实际上为痰涎,粘稠度较高,认为是痰。再分析一下,舌苔白腻,运化不及,中气湿阻,脾虚运化无力较明显。健脾化湿之后,这个情况就消失了。这就是脾的运化功能失调的表现。所以有时候对于一些肥胖体质,痰湿体质的人群,可能夜间少吃点,这个痰都会少很多,这就是典型的脾湿生痰。平时我们看到的痰湿跟脾的运化关联非常大。一段时间的轻“辟谷”便是改善这个痰湿重的良药,但脾虚湿盛不适合,注意区分病机不同。

还有一个患者咳嗽长期反复不好,各种检查都做了,没有异常,就是咳嗽。咳嗽的特点是咳声沉而无力,有痰,粘液样。区别于风咳的泡沫痰,也不同于感染的热黄痰。就是黏糊糊的痰,量多,但不感觉口干舌燥,又不同于阴不足的阴虚痰。兼证呢有长期脾虚的现象,大便粘滞不成型。一问咳嗽多久了?回答,近3个月了,吃了很多的药不管用。这就是不知道“五脏六腑皆令人咳”的道理。咳嗽发病于呼吸道,实际上跟脏腑气化有极大的关联。我用的健脾温中的方法,一周咳嗽便消失了。而且兼证也跟着没有了。这就“培土生金”的治法,脾主升清,关键的就是将气化后的营养精气上输于肺系,如此肺系就能正常运转起来。没有邪气干扰的咳嗽,辨证为脾虚的湿咳自然就消失了。诸多慢性咳嗽患者,最终还是在中医这里好的,可见病机的理法才是中医的精髓所在。找病菌而忽略体质,是看不好此类慢性疾病的。虽然我们需要花些时间,也算是对身体的一个阶段性的调整,是值得的。

对于脾的升清功能进一步延伸后会发现,一个人大脑的状态也受其影响。比如我们脾虚的人或湿气较重的人,在吃饱了之后都有个现象叫做“食困”。头脑昏沉不适、想睡觉,可以睡着。我有个病号不只是“食困”,是比较明显的嗜睡了。开车都能睡着那种。一看这个体态,肥胖也不是太明显,升清健脾祛湿就好了。西医没办法,你去查脑袋,查各种指标,对于这类嗜睡一点办法没有。食困的问题一定是从健脾祛湿入手的。

脏腑之中跟湿气关联度最大的就是脾。因为“中焦如沤”。你记住,人人都有湿,换句话轻度的湿气是有好处的。不止于水分快速的被蒸发掉。但湿气毕竟是个病理邪气。湿的症状是很多很多的,头发油是湿气,皮肤油也是,身体困重是湿气,大便粘滞也是。但病机不一定都是脾虚,只是都会影响到脾虚。就像咳嗽不都是肺本身的问题一样。具体湿气有哪些表现,大概的一搜就能出来很多答案。只是不要太偏执了。有点是正常,太多需要治疗。食困就需要调节一下,这就是脾的运化能力不足了,升清之力困乏了。所以食困的人脾虚为主的补中益气丸,湿气重的参苓白术散。

我们看很多老年人乏力伴随着迷迷糊糊的状态,都是从脾来解决的。还有鼻炎,咳嗽,呼吸道疾病的长期发作,只要辨证准了这个病机,一样是从脾来入手的。很多皮肤病的发生,只要有一定的湿邪特点的,也是从脾入手的。所以对于健脾药的使用,也成了理法方药中重要的一个环节。

党参可以健脾,但主要是健胃的。像苍术属于燥湿健脾的。茯苓、薏苡仁属于健脾祛湿的。还有白豆蔻、砂仁属于较为缓和的健脾化湿。除了脾气的功能特性,还要重视一点,那就是脾阳不足,脾阳虚的问题非常显著,我们用干姜合砂仁一起调整。脾阳虚基本都是伴随着肾阳虚出现的,比如手凉为脾阳不足,脚凉为肾阳不足。但这也只是一个病症的表象,我们更应该重视元阳之气对脾土的温煦之力。这样连同脾阳一起调整即可,所以多用附子理中丸,而非理中丸。我们一定要把附子理中丸认识到是脾胃气化的促进方就可以了。一切事关于此的失调都记得用这个方加减。

脾容易虚, 是因为所用之处事关一日三餐。根据个人的情况,调整脾的气化,使其发挥该有的功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