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出肺结节,大多数人是没有任何症状的,那么就会关心用不用治疗。 一般,结节发展有四条路:消失、变小、不变、增大。 有的炎性结节,可能慢慢消失;有的良性结节,可能会慢慢变小或者保持不变。如果肺结节增大,要警惕恶性。 虽然多数肺结节都是良性,但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潜在风险。 很多例子都在告诉我们,因为个人体质和生活习惯的差异,不知道什么时候,它就变成了炸弹。 中医讲究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01 肺结节是痰瘀互结产物 在中医看来,肺结节是个有形的「积块」。 《医林绳墨·积聚》指出: 积者,痰之积也,血之积也。 这说明形成积块的主要成分是痰饮和瘀血,它一个痰瘀互结的产物,损伤肺络。 痰哪来的?津液代谢失调产生的。 瘀哪来的?血液运行不畅产生的。 为什么水液代谢失调?脾主运化津液,脾气失司,湿浊内生。如果体内环境过热,就会炼成热痰,如果过寒,就会凝成寒痰。无论寒热,痰皆随气而窜。 为什么血液运行不畅?主要是气机失调。要么气太郁而血不畅,要么气太虚而血不畅。 所以中医看肺结节,本质是一个气病。 气无形,不成积;气衰一分,则块多一分;正旺一分,则块少一分。 正如《医宗必读》所说: 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 话说回来,为什么「积块」就容易盘踞在肺部呢?分析下来,它简直是「天选」。 ①虚。肺为娇脏,通自然之气,最容易受外界乱七八糟的邪气攻击,导致肺气、阴亏虚。 ②郁。任何情绪问题都会直接导致肺郁。比如压抑、爱生闷气,气机不够舒展,比如焦虑、胡思乱想,气机过于逆乱,这样的人,更容易肺气郁结。正如《黄帝内经》所载,「诸气膹郁,皆属于肺。」 ③痰。肺为储痰之器。脾不足,体内生成的痰湿,最容易在肺部堆积了。 ④瘀。肺参与血液循环,帮助心气推行血液,肺气出问题,血液循环也自然会出问题。 这些虚郁痰瘀致病因素,是导致现在肺结节的检出率非常高的原因之一。 02 消积散结,调补脏腑 1、思路清晰了,那么中医怎么治疗呢? 1、以消积为主,各种散结之法协同。
2、调脏腑,或补或通,行气之用,化积之形。
通过中医治疗,可以达到这几个作用:使中高危结节缩小,促使炎性病灶吸收,缓解肿瘤病灶发展,有效改善焦虑抑郁等临床症状。 2、日常如何调理? 1、饮食调养 容易长结节的三种体质,饮食调养要有侧重。 ①气血偏虚、平时容易乏力气短的人,可以吃山药、白扁豆等药食同源之品,健运脾胃。 ②气郁体质、平时容易生气烦躁的人,可以用玫瑰花、陈皮等代茶饮,调理气机。 ③湿热体质、平时怕热、出汗多的人,少吃肥甘厚腻、辛辣刺激的食物。 2、穴位调养 ①合谷穴+太冲穴,以疏导气机 这组穴最善于开气郁、散气结。因为合谷在上,使气下沉;太冲在下,使气上升,两穴一升一降,使气循环流动,几乎可以治疗任何气机不畅之病。 ▌合谷穴:手背第1、2掌骨间,第2掌骨桡侧中点 ▌太冲穴:足背第1、2趾跖骨连接部位前方凹陷处 ②阴陵泉穴+丰隆穴,以利湿祛痰 化痰湿第一步先健脾胃,这时候可以从阴陵泉和丰隆入手。前者入脾经利湿,后者入胃经化痰,两穴搭配,一边健脾胃,一边化痰湿。 ▌阴陵泉穴:膝内,胫骨内侧髁内下的凹陷中处 ▌丰隆穴: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嵴外2横指 ③血海穴+膈俞穴,以化瘀生新 疏导气机后,就可以化瘀了。血海穴擅调理一切血症,还清血脉之浊物。膈俞穴相当于中药里的当归,既能养血又能活血。两穴搭配,共复脉络。 ▌膈俞穴:后背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操作方法:以上穴位,可按揉可艾灸可按揉,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按揉建议每个穴位3-5分钟即可,艾灸建议每个穴位10-15分钟即可。 参考资料 [1]肺结节中西医结合全程管理专家共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