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永州行(五)——诗画零陵

 如诗天地 2023-11-27 发布于湖南

永州,古称零陵。零是“涕零”即落泪的意思,陵是指舜帝陵。舜帝南巡崩于宁远九嶷山,他的二位妃子娥皇、女英闻迅追至湘江边上,恸哭不止,眼泪洒到竹上,点点成斑,这就是“湘妃竹”又称“斑竹”的由来。最后二女投水殉情,为了纪念娥皇、女英的多情,人们将舜陵改称为零陵。


如果说永州是一卷厚重的文化史册,那么,零陵古城则是其精粹所在。它是千年古郡,始建于公元前124年,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建城历史在湖南仅次于长沙。

它是楚南都会,这里是楚南粤北一带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南北客商汇集。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说“楚粤之交,零陵一大都会也。”


它是军事重镇,“北扼荆湘,南控百粤”,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早在西汉初年,这里便是朝廷“遥控百粤”的军事防御重地。

它是山水名城,地处湘水与潇水汇合处,雅称“潇湘”,是世所公认的“佳山水郡”,建筑专家称之为“中国古代经典的山水城市”。这里也是中国山水诗的发祥地,正是“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



说起永州,就会想到柳宗元。柳宗元,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因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在永州谪居
10年。在此期间,他著有数百篇散文、诗歌、书启、论著,《永州八记》、《捕蛇者说》、《江雪》等脍炙人口家的千古名作就是其代表作,许多人是从柳宗元的诗文中知晓了永州。可以说柳宗元成就了永州,永州也成就了柳宗元。



柳子庙就是永州人民为纪念柳宗元而建,不仅仅是因为他才华出众,更缘于他关心百姓疾苦、以民为本的济世情怀。



柳子庙,又称柳子祠堂,始建于北宋,现存的柳子庙是清光绪年间重建的。庙正门楣额石刻着刚劲有力的竖写三个大字:柳子庙。周围浮雕着五龙双狮,古朴苍劲,栩栩如生。正门两侧雕刻着“山水来归,黄蕉丹荔;春秋报事,福我寿民”的门联。这副赞颂柳宗元千古功绩的对联,无声地述说着永州百姓对柳宗元缅怀之情。



进庙门,回首,一座双檐八柱戏台高耸眼前。戏台底层架空,四面通透,是经庙门进出的通道。二层宽敞,三面敞亮,戏台额枋正中悬挂有“山水绿”卷形横匾,出自柳宗元《渔翁》诗中“欸乃一声山水绿”,由清代著名书法家何绍基书写。

戏台飞檐翘角,层层雕塑繁复华丽,台阁中是一排栩栩如生的九仙塑像,除了吕洞宾、铁拐李、何仙姑等民间喜欢的八仙,还有一位太上老仙。因为在永州民间,人们将柳宗元看作是太上老仙下凡。一方戏台,演绎出历史的厚重与沧桑,千百年来,曲终人散,但柳宗元,至今早已深深地留在了永州人民的心底。




越过戏台看坪,上十三级,即为中殿,面阔九间,每三间以封火墙相隔,翼角高耸,气势恢宏。此殿已被辟为柳宗元生平展室。荧光灯下,玻璃框里,配以图表、绘画的峻黑文字,浓缩柳子“风波一跌逝万里,壮心瓦解空缧囚”的一生。


柳宗元在永州十年,深入接触永州民众,遍访永州山水,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永州的山水有幸承载了这位中国文化和思想史上的巨人,并且毫不吝啬地赋予了他创作的灵感。而才华横溢,壮志未酬的柳宗元,将压抑的情感化为井喷的文思,将永州的山水乃至一泉一石,一草一木,描述成了天下无双的美景。



永州的奇山异水造就了柳宗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显赫地位,柳宗元的山水文章又让永州蜚声海内外,他的游记散文是永州最直接的文旅资源。“零陵徒以先生之故,遂名闻天下。”一个人,对寓居地影响如此之广大深远,古往今来,鲜有比肩者。


从中殿拾级而上,来到柳子庙的正殿。颔首凝眉却自有刚硬之气的柳子塑像安放正中,墙正中刻着“利民”二字,一语道破了百姓纪念柳宗元的根本原因。



正殿两旁是“永州八记”的漆雕图,配以黑底沉金字。字画间水声潺潺,清风阵阵,树影婆娑,仿佛一曲高山流水的筝音琴歌,将永州的山水弹奏出动人的乐意。







正殿的右侧殿有“中兴颂——永州摩崖石刻拓片精华展”,曾于2021年9月在国家博物馆展出过,汇集了怀素、颜真卿、米芾等名家大作,值得一看。







柳子庙内,“八愚千古”、“都是文章”、“文冠八家”等名家题写的匾额扑面而来。正殿后的碑堂更是题镌着自唐宋以来诸多文人墨客的吟咏。其中当数“荔子碑”、“严嵩碑”最为珍贵。



荔子碑由韩愈撰文、苏轼书写、歌颂柳宗元德政,此碑因首句为“荔子丹兮焦黄”而得名。该碑集“韩诗苏字柳事”三绝于一体,世称“三绝碑”。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而严嵩的《寻愚溪谒柳子庙》诗碑亦是世间稀物,严嵩虽为明朝奸相,但他却很有学问,碑文精妙,书法造诣很高,且严碑真迹现存世仅三块,柳子庙内这块是保存最完整的。物以稀为贵,这是一件文物稀世珍品,与荔子碑同有“国宝”之誉。



来到庙后,只见花红柳绿,柳池中碧水如镜,倒影如画,坐在柳亭中遥望,柳子庙更显得幽深悠远。



山墙上是《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的石雕图文。浏览之,昔日读过的文章一一浮现脑海。





从柳子庙出来,门前就是古色古香的柳子街,因柳宗元曾居住于附近而得名,始建于唐朝,兴盛于明清,是湘桂古道的一部分。青石板和鹅卵石铺墁地面,被行人的足迹打磨得圆润光滑。街两旁木板、青砖构筑的明清建筑,井然有序,错落有致,沉淀着岁月和时光。





街上有不少汉服体验馆,一些游客身着汉服,沉浸于千年古城的古风古韵中。走在这平仄起伏的青石板路上,隐约能听见柳子的足音,还有他的吟咏。



与柳子街相傍的溪水叫愚溪,原名冉溪,因这附近的居民都姓冉,柳宗元被贬永州,在愚溪东南畔构筑家园,作“八愚诗”及《愚溪诗序》,始更名愚溪。愚溪自然风光雅致幽静,上游有《永州八记》中的三记遗址,山川秀美与诗人之灵气相映生辉,成为令人神往之胜地。

《永州八记》是柳宗元谪居永州时借写山水游记,书写胸中愤郁的散文。让我们跟着柳宗元的笔触一起走进永州的山水之中。






从柳子庙沿柳子街西行,不久就到了《钴鉧潭记》遗址。古代称熨斗为钴鉧,钴鉧潭河床底面都是天然石头,凹陷甚深,潭面像古代熨斗,故名之。



《钴鉧潭记》是《永州八记》的第二记。文章主要写了买山与修潭这两件事,揭示封建统治下的苛捐杂税,也表达了作者对百姓的同情之心。







钴鉧潭往西二十五步到西小丘,是《永州八记》第三篇《钴鉧潭西小丘记》所作之地。文中记述了柳宗元买小丘、修小丘的经过及游小丘的喜悦心情,突现出小丘之环境优美、景物别致。与此同时,借小丘长久被弃之命运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久贬不迁的感慨。







西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又到小石潭。小石潭,因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而闻名,溪水碧绿,溪底为白石,形状各异。是《永州八记》中最美之处。



《小石潭记》全文仅有193个字,却生动地描写出小石潭的幽美和静穆,景物的清幽美与作者压抑心情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体现出作者对于回到故都长安,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的渴望。



徜徉在愚溪岸边,看溪水清莹,茂林深篁,不由就想起柳宗元的那句“欸乃一声山水绿”,“山水绿”该是永州山水神韵的画龙点睛之笔。





在愚溪畔歇歇脚,品杯清茶,饮杯美酒,恍然间穿越时空,与柳子先生相遇,听先生说文解惑,在先生抑扬顿挫的吟咏中,咏叹复咏叹,不亦快哉。






顺愚溪而下,有一座两孔石拱桥,因位于愚溪注入潇水处而得名愚溪桥,建于清乾隆年间,长约20米,现桥已不作通行之用,在老桥旁另建了一座新桥。



若遇冬寒之日,雪漫漫,鸟飞绝,人踪灭,水天一色,银装素裹唯古桥独特,宛然一幅绝妙的北国风光图,这里是永州八景之一“愚溪眺雪”所在地。此景暗含了柳宗元《江雪》诗及愚溪故居。







坐在愚溪桥上,看碧波荡漾的愚溪汇入烟波浩渺的潇水,游船上身着汉服的女子笑意盈盈地挥手和我打着招呼,水边的岩石上有人气定神闲地在钓鱼,不由就想起柳宗元的诗作名篇空旷悠远之《渔翁》。



从愚溪桥向北走到霞客渡,这是永州古城五大古渡之一,是来往于湘桂古道,出入零陵郡城的商贾、迁客必经渡口,堪称千年古渡。后人因徐霞客游记楚南,曾经此渡,而更其名为“霞客渡”。渡口以舟为桥,绿水红舟,是潇水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从渡口走浮桥过潇水去了零陵楼。零陵楼是80年代新建的仿古城楼,永州古城的标志性建筑。它是一个比较特别的城楼,城楼下是潇水中路的东西大通道,这和其它城楼一般无二,独特的是城楼上也是可以通车的道路,是连接东山景区的南北桥梁。



东山是零陵古城区的制高点,自古就是文化名山:张飞、蒋琬、黄盖、柳宗元、怀素、张浚、张栻、杨万里、范纯仁等众多名人都与东山结下不解之缘。永州八景中有几处都在此。



绿天庵,是唐代著名书法家,人称草书圣手的怀素出家修行,种蕉练字的地方。他勤练书法,因无钱买纸练字,便于庵旁广植芭蕉,以蕉叶代纸练字,相传秃笔成冢,洗黑成池。后人因庵内外芭蕉成林,绿荫蔽天,故称之“绿天庵”,“绿天蕉影”为永州八景之一。



“绿天蕉影”遗址处立有怀素千字文碑,由于年代久远、风雨侵蚀、人为损毁等原因,上面的刻字多数已经漫漶不可辨识,所剩不足二三百字,但隐约间仍可见一代草书大师的书法神韵。

从碑刻的字体自然而然联想到一代伟人毛泽东的书法。毛主席的秘书田家英说“毛泽东的字是学怀素体的,写起来很有气派。



高山寺,又名法华寺,始建于中唐,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柳宗元贬谪零陵十年,高山寺一度成为他的栖身之处,他在这里著有《法华寺西亭夜饮》、《构法华寺西亭》诗以及《永州法华寺作西亭记》等诗文名篇。


高山寺地处东山之巅,临夜击鼓鸣钟,声播全城,是永州八景之一“山寺晚钟”的所在地。


东山是一座龙脉之山,这里文武双庙共栖一山,儒释道三教并存,在此可以见证零陵千年岁月的历史变迁,领略古城千姿百态的人文风俗。





一整天用脚步丈量零陵古城,去感受诗画中的零陵,才知欧阳修所言“画图曾识零陵郡,今日方知画不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