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官科疾病特效处方(中國特效处方大全)

 贵之堂 2023-11-29 发布于浙江
白内障
中医认为,白内障多由肝肾两亏,精气不能上荣,目失濡养;或脾土劳伤,脾不能输精于目;或肝经风热,阴虚湿热上攻;或外伤以及其他眼疾继发所致,治宜养肝补肾明目。

01).内障三奇丸(涵晶抗老):
方歌:内障三奇是良方,车前甘菊蕤仁霜,再配汤送点斗障,早期治疗效果佳。
组成:蕤仁霜(20%),甘菊花(40%),车前草子(40%)。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水泛为丸,如梧桐子大,贮瓶备用。每次服5克,日服2次,温开水送下。同时配用斗障散眼药:威灵仙液丸制炉甘石500克,飞朱砂5克,牛黄3克,麝香1.5克,冰片50克。共研为极细末,贮瓶密封,每晚取少许点1次。
方解:祖国医学认为"白内障"(圆翳内障)是晶体变性引起,老年性白内障是新陈代谢反应在晶体(晶状体)上的过早衰老。内服药促使整体机能兴旺,五脏六腑的精气正常上承涵养晶体;外点眼药,旨在改善晶体的新陈代谢,增强晶珠的功能,阻止晶状体蛋白气化成醌体,维持它的透明度,临床证实早期的药物防治是积极有效的。
●主治:老年性白内障(早期)。
加减:
气虚型者,症见雾视易疲、纳少气短、脉缓乏力、舌淡苔白,可用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各15克,煎汤送丸;
血亏型者,症见目眩头晕、失眠、脉涩、舌绛、苔剥等,可用当归、生地黄、麦冬、龙眼肉各15克,煎汤送丸。
【方源】李文亮《千家妙方·下》(柏超然方)

02).石斛夜光丸(养肝滋骨明目):
方歌:石斛夜光二冬参,二地二角苓味连,从疾芎枳箱防草,菊菟山枸膝杏决。
组成:天冬、人参、茯苓各60克,五味子(炒)、白蒺藜、石斛、肉苁蓉、川芎、炙甘草、枳壳(炒)、青箱子、防风、黄连、犀角(可用水牛角3倍量代)、羚羊角各15克,菊花、菟丝子(酒浸)、山药、枸杞子各21克,牛膝、杏仁各22.5克,麦冬、熟地黄、生地黄各30克,决明子24克。
加减:
临床如见眼底出血,可用赤芍、牡丹皮、仙鹤草、藕节、白茅根等药煎汤送服;
兼有头目胀痛、眩晕阵作、耳鸣咽痛、舌红、脉细数等阴虚火旺症状,可用知母、黄柏、元参、牡丹皮、珍珠母等药煎汤送服;
兼见急躁、头胀头痛、胸闷胁痛、脉象细弦等肝气失疏症状,可用柴胡、郁金、白芍、夏枯草、八月扎等药煎汤送服;
见有迎风流泪症状,可用蔓荆子、白芷、桑叶、薄荷、车前子等药煎汤送服。
◎用法:上药共研为极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贮瓶备用。每服3~9克,日服2次,黄酒或淡盐汤送下,也可以用温开水送服。
方解:方用生地黄、熟地黄、天麦冬、枸杞子、牛膝、菟丝子、山药、人参、茯苓、五味子、石斛、肉蓉、炙甘草滋养肝肾,益脾补虚;合以黄连、犀角、羚羊角、菊花、青箱子、决明子、白蒺藜、防风清热泻火,明目祛风;川芎、枳壳、杏仁理气活血,宣肺化痰。诸药合用,共奏滋养肝肾、清热泻火、益脾明目之功。
主治:视物昏花、复视、白内障、晶体呈淡绿色或淡白色、头昏目眩、视力减退、眼疲劳、迎风流泪、云翳移睛、两眼酸胀、干涩、疼痛等症。
附记:凡属脾肾阳虚,肝阳上亢,肝胆湿热等眼疾者,均非本方所宜;证属肝郁气滞者,亦非本方所宜。
【方源】元代倪维德《原机启微》



红眼病
红眼病指的是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是一种暴发流行的、剧烈的急性结膜炎,俗称"红眼",多发生于夏秋季节,其致病的病原体为肠道病毒。本病特点是发病急、传染性强、刺激症状重,结膜高度充血、水肿,合并结膜下出血、角膜损害及耳前淋巴结肿大。中医认为本病是风热外邪侵扰眼部而发病,治疗时应清热解毒。
01).疏风清热汤(疏风清热):
方歌:疏风清热桑叶防,菊花大青板蓝根,银花连翘夏枯草,黄芩蝉蜕白茅根。
组成:防风、夏枯草各6克,白菊花、连翘各12克,桑叶、金银花、黄芩、白茅根各9克,板蓝根18克,大青叶15克,蝉蜕4.5克。
加减:
若头痛鼻塞者,加桔梗6克,荆芥6克;
便秘口渴者,加大黄6克,玄明粉4.5克;
结膜出血者,加赤芍6克,牡丹皮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首煎内服;第二煎用纱布滤过,用其液洗眼,日洗3~5次。
①方解:方用防风、桑叶、蝉蜕疏散风热,白菊花、板蓝根、大青叶、金银花、连翘、黄芩、夏枯草清热解毒,白茅根清热凉血。诸药合用,共奏疏风清热、解毒消肿之功。
主治:急性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
【方源】《治验百病良方》(侯秋来方)

02).忍冬藤汤(清热解毒,疏风凉血):
●方歌:忍冬藤汤板蓝根,野菊夏枯蒲公英,赤芍桑皮谷精草,连翘白蒺草薄荷。
②组成:忍冬藤、板蓝根、蒲公英、野菊花、夏枯草各20克,谷精草、赤芍、桑皮、连翘、白蒺藜各15克,薄荷、生甘草各8克。
加减:
若头痛、咽喉甚者,加白芷、蔓荆子、牛蒡子各10克;
若结膜充血水肿甚者,加茯苓、猪苓、荒蔚子各10克;
若结膜下出血者,加地榆、茜草、大蓟各10克;
若角膜上皮剥脱者,加龙胆草、蝉蜕各10克;
若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后下)、玄明粉(冲服)各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小儿剂量酌减。
①方解:方用忍冬藤、板蓝根、蒲公英、野菊花、夏枯草、谷精草、连翘清热解毒,清肝明目;赤芍凉血活血;桑皮宣肺利气;白蒺藜、薄荷疏风明目;甘草解毒,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疏风凉血之功。
主治: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
【方源】《治验百病良方》

角膜炎
角膜炎是指由于外伤,或感染病菌角膜炎症性病变,会导致视力下降,属中医黑晴翳范畴。中医认为,本病为外感风热,或热毒上攻,蕴于黑睛。治宜养血祛风、活血通络。

1).大青叶汤(祛风清热,泻火解毒):
方歌:大青叶汤板蓝根,银花羌活川黄连,芩柏栀菊决明子。荆芥防风甘草生。
组成:板蓝根、大青叶、金银花各15克,羌活、川黄连、黄芩、川黄柏、栀子、野菊花、决明子各10克,荆芥、防风、生甘草各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方解:方用板蓝根、大青叶、金银花、野菊花、决明子清热解毒;黄连、黄芩、黄柏、栀子清热泻火;羌活、荆芥、防风祛风解毒;甘草解毒,调和诸药。合而用之,共奏祛风清热、泻火解毒之功。
主治:病毒性角膜炎。
附记:据报道,用本方治疗病毒性角膜炎121例,服药4~6剂后,均获治愈。
【方源】《治验百病良方》

02).祛风解毒汤(祛风清热,利水健脾):
⊙方歌:祛风解毒金银花,柴胡栀子蒲公英,荆防芍芷龙胆草,蔓荆茯苓草木通。
组成:蒲公英、金银花各20克,柴胡、蔓荆子、栀子各12克,龙胆草、赤芍、防风各15克,荆芥、白芷各10克,木通、生甘草、茯苓各8克。
②加减:
若口渴、便秘、心烦者,加生地黄、知母、何首乌各10克;
若口苦、咽干者,加钩藤、蝉衣各10克;
若纳差、便溏者,加苍术、芡实各10克;
若角膜遗留有混浊,加谷精草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3次。
●方解:方用蒲公英、金银花、栀子、龙胆草清热解毒,泻火明目;柴胡疏肝解郁;赤芍凉血活血;防风、荆芥、白芷、蔓荆子祛风解表;茯苓、木通利水健脾;生甘草解毒,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祛风清热、利水健脾之功。
⑤主治:病毒性角膜炎。
附记:据报道,用本方治疗病毒性角膜炎患者137例,其中,治愈者129例,显效者5例,有效者3例,总有效率为100%。
【方源】《治验百病良方》


近视

近视是指视近物清晰,视远物模糊的眼病。高度近视者,眼珠较为突出,远视力显著减退,为了视物清晰,不得不移近所视目标,且常眯目视物;容易并发云雾移睛,甚至引起视衣脱离,以致严重损害视力,治宜补心益气、滋补肝肾、益精养血。

01).近视眼丸(补益肝肾,活血通络,清肝明目):
方歌:近视眼丸枸青箱,黄芪桑椹五味全,桃红覆藤决明子。远菊菖蒲升麻冰。
◎组成:五味子、枸杞子、青箱子各20克,黄芪25克,桑椹子、覆盆子各15克,桃仁、红花、鸡血藤、远志、野菊花、决明子各12克,石菖蒲、升麻各10克,冰片0.15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极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次服1丸,白开水送服,每日早、晚各1次。同时每日做眼保健操3次。2个月为1疗程,每半个月测视力1次。
方解:方用枸杞子、桑椹子、覆盆子、五味子补益肝肾,黄芪补气益肝,桃仁、红花、鸡血藤活血通络,远志、石菖蒲清心开窍,野菊花、决明子、青箱子清肝明目,升麻升清载药上行,冰片芳香走窜通络。诸药合用,共奏补益肝肾、活血通络、清肝明目之功。
主治:近视眼。
附记:据报道,用本方治疗近视眼85例,其中,视力提高至5.1者12例,5.0者35例,4.9者20例,4.8者5例,4.7者13例。提高视力后,经5~7个月观察,视力未见下降。
【方源】《治验百病良方》

02).定志丸(补心强志,开窍明目):
方歌:近视清明远视昏,阳光不足被阴侵,定志丸用菖蒲远,朱砂人参白茯神。
●组成:远志(去心)、人参5克,菖蒲、茯神10克,朱砂0.15克(不宜入煎剂)。
加减:
本方为中医治疗近视眼的传统方剂,汤剂一般不用朱砂。近代眼科学家又加入珍珠母10克、五味子5克,以加强安神宁心作用;加入荒蔚子10克,以活血行滞;加入生地黄10克、知母10克、黄柏10克,以凉血清热;加入枸杞子10克、菟丝子10克、车前子10克(包煎),以滋补肝肾。名叫开窍明目补肾五子汤。临症使用时还可加减用药。
○用法:蜜为丸,每日1丸。
方解:人参补心气,菖蒲开心窍,茯苓能交心气于肾,远志能通肾气于心,朱砂色赤,清肝镇心,心属离火,火旺则光能及远也。②主治:目不能远视,而能近视者。常服益心强志,能疗健忘。
●附记:张子和方无菖蒲,加柏子仁10克、酸枣仁10克,亦名定志丸,酒糊丸,姜汤下,定魂定惊。
【方源】明代傅仁宇《审视瑶函》

耳聋

耳聋,指听力减退或完全失去听力。中医认为,耳为肾的外窍,胆三焦等的经脉会于耳中,所以耳鸣、耳聋多与肾、胆、三焦有关。治宜滋阴补肾、疏肝活血、通络开窍。

01).加味逍遥散(宣通升散,行气解都):
方歌:加味逍遥暴聋方,柴芎归附白芍栀,地骨丹皮龙胆草,磁石甘草石菖蒲。
组成:柴胡、制香附、当归、白芍、地骨皮、栀子、龙胆草(酒炒)、牡丹皮、甘草、石菖蒲各10克,川芎5克,磁石粉(醋煨)25克。
加减:
在服药的同时,应配合针灸治疗。头部取穴:翳风、耳门、听会、听宫。下肢取穴:内庭(均双侧)。用半寸毫针,刺入3分,留针5分钟,每日1次,轻症3次,重症7次。
用法:水煎服,间日1剂,分3次服。
●方解:猝然耳聋,乃肝胆郁火勃发,阻塞清窍。故方用龙胆草、栀子、牡丹皮、地骨皮以泻肝胆三焦之火,柴胡、川芎以升散火郁,当归、白芍以和血平肝,菖蒲、香附以通窍行气,磁石滋肾镇惊,通耳明目,甘草调和诸药。诸方合用,共成缓肝泻火之剂,使郁火得泻,则肝胆条达,气血畅行,则清窍通利。更加针灸以开泄疏导,则暴聋自平。
主治:暴聋。
附记:屡用效佳,一般服3剂即效,6剂可愈。病愈后必须头脑冷静,避免气恼,以免复发。
【方源】张梦侬《临症会要》

02).耳聋丸(清热渗湿通窍):
方歌:耳聋丸内生地黄,胆草黄芩泽泻襄,当归山栀和木通,菖蒲甘草羚角粉。
●组成:龙胆草、黄芩、生地黄、泽泻、木通、山栀、当归、菖蒲、甘草各30克,羚羊角粉1.5克。
加减:耳内流脓,加蒲公英、野菊花。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次。
①方解:方用龙胆草、羚羊角、栀子、黄芩清肝胆实火,合以泽泻、木通清热渗湿,当归、菖蒲活血通窍聪耳,甘草解毒,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其奏清肝胆实热、清热渗湿通窍之功。
主治:耳聋耳鸣、耳内肿痛流脓。
【方源】现代叶显纯《常用中成药》

03).加味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通络开窍):
方歌:加味血府逐瘀汤,归芍枳壳生地黄,桃红芎桔丝瓜络,柴膝菖蒲草路通。
●组成:生地黄、当归、枳壳、赤芍、川芎各9克,桔梗、柴胡、甘草、桃仁、红花各6克,怀牛膝、丝瓜络各20克,路路通10克,石菖蒲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方解:耳司听觉,位于头面两侧,是清阳之气上通之处,属清窍之一。其功能须依赖气血阴阳调和而发生作用。《医林绳墨》耳部中有"然阳主乎声,阴主乎听,如寂然而听,声必应之,此阴阳相合,气之和也"。《灵枢·口问》篇有"耳者,宗脉之所聚也"。由于全身各大脉络会聚于耳,使耳于脏腑相连接,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常循经反映于耳。此因外伤导致气血凝滞,壅结耳窍,阴阳气血失调,呈现耳聋等症。故选用清代《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加味治之。方用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理气止痛;加之丝瓜络,路路通、石菖蒲以助通络开窍,共组成调和阴阳气血之剂,获以良效。
主治:神经性耳聋(外伤性)。
附记:多年应用,效果甚佳,一般服药20剂左右可愈。
【方源】李文亮《千家妙方·下》(蔡福养方)

04).耳聋散(理气活血,通穷复聪):
方歌:耳聋散内用柴胡,川芎天麻制香附,再加防风和三七,理气活血耳复聪。
组成:柴胡、制香附各50克,川芎25克,天麻15克,防风10克,三七2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贮瓶备用。用时,每次服8克,日服2次。开水送服,1周为1疗程。
▲方解:方用柴胡、香附疏肝理气,川芎、三七活血化瘀,天麻、防风祛风通络。合而用之,共奏理气活血、通窍复聪之功。
主治:外伤生耳聋。
附记:据报道,用本方治疗外伤性耳聋39例,经用药3~5个疗程后,其中,治愈者36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43%。
【方源】《治验百病良方》

05).益气活血汤(益气活血,祛风通窍):
方歌:益气活血用参芪,桃红丹参草葛根,柴胡川芎蔓荆子,钩藤棱芍鸡血藤。
组成:生黄芪、党参、丹参、葛根各25克,红花、桃仁、川芎、柴胡、三棱各12克,蔓荆子、赤芍、鸡血藤、钩藤各10克,生甘草5克。
加减:
若头晕、头胀和头痛者,加生石决明、生地黄、野菊花、白芷各10克;
若头昏、体倦乏力、视物欠清者,加黄精、枸杞子、白术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20天为1疗程。 
方解:方用黄芪、党参益气补虚,丹参、红花、桃仁、川芎、三棱、赤芍、鸡血藤活血化瘀,柴胡疏肝解郁,钩藤、蔓荆子、葛根清肝祛风通窍。合而用之,共奏益气活血、祛风通络之功。
主治:突发性耳聋。
附记:据报道,用本方治疗突发性耳聋18例,经用药1~2个疗程后,痊愈15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4.44%
【方源】《治验百病良方》


中耳炎
中医将中耳炎称为"耳脓""耳疳",认为本病是由肝胆湿热,邪气盛行而引起。治疗时,有虚实之分。实证表现为耳内胀闷,耳痛耳鸣,面色红赤,耳道脓液黄稠,多见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虚证表现为耳道流出脓色清稀,耳聋耳鸣,面色萎黄,头昏眼花,四肢乏力。

01).加减普济消毒饮(行血疏气,清泄热毒):
方歌:加减普济消毒饮,银翘黄芩板蓝根,桃仁玄参苍耳子,力虫川连陈蝉衣。
组成:连翘、黄芩、玄参、大力子各9克,板蓝根、金银花各12克,炒天虫、陈皮、炒苍耳子、蝉衣各4.5克,桃仁6克,川连3克。
⑤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3次。
●方解:原方普济消毒饮乃李东垣所创用,今减去马勃、升麻、柴胡、桔梗、甘草、薄荷,加入金银花、桃仁、苍耳子、蝉衣用之,获以良效。方中之黄芩、黄连清泄上焦热毒,其为主药;大力子、连翘、金银花、天虫、蝉衣,其疏散头面风热,为辅药;玄参、板蓝根清热解毒;陈皮理气而桃仁行血,二者合用,能疏气血之壅滞;苍耳子散风热,而利上窍,引诸药直达病所,共奏清热解毒、疏风散邪、宣壅利窍之功。
主治:急性中耳炎。
附记:屡用屡验,效佳。一般服5剂可愈。
【方源】李文亮《千家妙方·下》(何任方)。

02).中耳炎汤(清热泻火,益气健脾。):
方歌:中耳炎汤生黄芪,胆草夏枯生薏仁,白术泽泻柴胡草,水煎内服效亦佳。
组成:生黄芪、生薏苡仁各50克,龙胆草、夏枯草各20克,白术、泽泻各30克,柴胡15克,生甘草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3次。
方解:方用龙胆草、夏枯草清热泻火,生黄芪益气扶正,生薏苡仁、泽泻、白术健脾利湿,甘草解毒和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泻火、益气健脾之功。
主治:中耳炎。
附记:据报道,用本方治疗中耳炎39例,均获痊愈。
【方源】《治验百病良方》

03).耳疳散(解毒收斂):
方歌:耳疳散内五倍子,黄连东丹和枯矾,龙骨海螺冰片麝,解毒收敛效堪夸。
组成:五倍子、黄连、东丹、枯矾、龙骨、海螵蛸各6克,麝香、冰片各0.6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贮瓶密封备用。用时用棉花卷条蘸药塞入耳窍内,每日换药2~3次。
方解:方用五倍子、枯矶、龙骨、海螺峭收湿敛疮;合以东丹、黄连清热消肿;麝香、冰片芳香通窍,消炎止痛。合而用之,共奏解毒收敛之功。
主治: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症见耳道红肿、脓溢不止、经久缠绵、反复发作。
附记:多年应用,效果甚佳,一般用药3~5日即可见效。
【方源】《中医外科学讲义》

04).清热托里汤(清热泻火,散风祛湿,托里排脓):
方歌:清热托里用归芪,香附柴胡草黄芩,生地白芍龙胆草,再加白芷地骨皮。
组成:香附、黄芩、生地黄、白芍、甘草、地骨皮、当归各10克,黄芪15克,柴胡、白芷各6克,龙胆草4.5克。
用法:水煎服,两日1剂,分服4次,7剂为1疗程。
方解:由于本病为肝胆湿热内蕴所致。故方中以龙胆草、黄芩清热泻火祛湿;黄芪益气;当归、生地黄、白芍、地骨皮清热凉血,养阴益阴,使邪去不伤正;湿热之邪内郁肝胆,故以柴胡、香附疏肝理气;甘草和药调中;白芷散风消肿。诸药合用,共奏清热泻火、散风祛湿、托里排脓之效。
主治:化脓性中耳炎。
附记:临床应用,多配用婷耳散外用,内外并治,治验甚多,疗效显著。一般用药1个月左右即可获愈。
【方源】张梦侬《临症会要》。


内耳眩晕症
内耳眩晕症又称美尼尔综合征或膜迷路积水。病因尚不很明确,常因精神紧张、疲劳过度而诱发,故在中年脑力劳动者多见。常突然起病,反复发作,感觉自身或周围物体旋转晃动,有天翻地覆之感,伴耳鸣耳聋,耳内有闷胀感,并有恶心呕吐,发作后耳鸣耳聋减轻或消失,耳聋随发作次数的增强而加重,反复发作者耳鸣永久,发作时加重,检查有眼球震颤和前庭功能异常。

01).止眩汤(通阳利水,息风化痰):
方歌:止眩汤内用桂枝,泽泻茯苓制南星,防风天麻法半夏,白术猪苓和钩藤。
组成:桂枝、泽泻、茯苓、防风、天麻各20克,制南星、法半夏各10克,猪苓、白术、钩藤各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为防止复发,宜在症状消失后再服2~3剂。不论病情轻重,于治疗期间均宜卧床休息。
方解:方用桂枝、泽泻、茯苓、猪苓、白术通阳利水,制南星、法半夏燥湿化痰,钩藤、天麻、防风平肝息风。合而用之,共奏通阳利水、息风化痰之功。
主治:内耳眩晕。
附记:据报道,用本方治疗梅尼埃病(内耳眩晕)38例,均获治愈。一般服药1~2剂后症状显著减轻,3剂症状消失。服药最少者3剂,最多者8剂。
【方源】《治验百病良方》

02).清眩汤(燥湿健脾,清热息风):
方歌:清眩汤内用柴胡,夏陈术泽天麻菊,黄芩甘草生姜枣,党参茯苓钩藤襄。
组成:柴胡、半夏、陈皮、白术、泽泻、天麻、菊花、大枣各10克,黄芩、生姜、甘草各5克,党参、钩藤、茯苓各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①方解:方用柴胡清热疏肝,半夏、陈皮、茯苓、泽泻、白术燥湿化痰,党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钩藤、菊花、天麻清热息风,姜枣温中,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燥湿健脾、清热息风之功。消补兼施,用之颇验。
主治:内耳眩晕。
附记:多年应用,每收良效。
【方源】杜怀棠《中国当代名医验方大全》(江尔逊方)

03).复方泽泻汤(渗湿健脾,平肝潜阳):
方歌:复方泽泻用白术,钩藤菊花珍珠母,再加磁石川牛膝,内耳眩晕效堪夸。
组成:泽泻20克,白术、钩藤、珍珠母各15克,菊花、川牛膝各10克,磁石25克。
加减:
若伴恶心呕吐者,加半夏15克,赭石50克,疗效更佳。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方解:方用白术、泽泻渗湿健脾,钩藤、菊花清热息风,珍珠母、磁石重镇潜阳,川牛膝活血,并导热下行。合而用之、共奏渗湿健脾、平肝潜阳之功。
主治:内耳眩晕
附记:据报道,用本方治疗内耳眩晕102例,痊愈90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6.08%。
【方源】《治验百病良方》。

慢性鼻炎
慢性鼻炎是因外感风寒、风热或风寒郁而化热,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彻底,邪毒滞留在鼻窍,由鼻入肺,肺经伤则肺失宜降,故出现鼻塞,肺气失宜降,可致气滞血瘀,鼻塞症状加重,治宜益气祛风、通利鼻窍。

01).玉屏苍耳汤(益气祛风,清收敛疮,通利鼻窍):
方歌:玉屏苍耳用黄芪,防风木通和白术,辛夷白芷五味子,再加菊花桑螺峭。
组成:黄芪25克,防风、木通各10克,白术、苍耳子、辛夷、白芷、菊花、五味子、桑螵蛸各15克。
加减:临床应用,可随症灵活加减。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早、晚饭后各服1次。
①方解:方用黄芪、五味子益气固表;防风疏散风寒;白术健脾渗湿;苍耳子、辛夷、白芷通利鼻窍,疏风散邪;菊花清利头目;桑螺峭、五味子收湿敛疮。诸药合用,共奏益气祛风、清收敛疮、通利鼻窍之功。
主治:慢性鼻炎。
⊕附记:屡用效佳。
【方源】李宝顺《名医名方录.第三辑》(王德鉴方)


02).鼻炎汤(清热祛风,通利鼻窍):
方歌:鼻炎汤内用柴胡,胆草薄荷与防风,荆芥川芎鱼腥草,枳桔细爽蔓荆子。
●组成:龙胆草、鱼腥草各15克,柴胡、薄荷、防风、荆芥、川芎、蔓荆子、桔梗各10克,辛夷12克,细辛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①方解:方用龙胆草、鱼腥草清热解毒,柴胡疏肝理气,防风、荆芥、薄荷祛风散邪,川芎活血祛风,桔梗、辛夷、细辛、蔓荆子通利鼻窍、疏散风邪。诸药合用,共奏清热祛风、通利鼻窍之功。
主治:慢性鼻炎。
附记:据报道,用本方治疗慢性鼻炎36例,经用药5~15剂后,治愈32例,显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22%。
【方源】《治验百病良方》

03).桂枝苍耳汤(清热祛风,通利鼻窍):
方歌:桂枝苍耳用防风,白芷川芎辛夷花,连翘桔梗鱼腥草,再加细辛甘草襄。
组成:桂枝、苍耳子、白芷、防风、川芎各10克,鱼腥草、连翘各20克,辛夷、桔梗、细辛各6克,生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10剂为1疗程。
①方解:方用鱼腥草、连翘清热解毒,桂枝、防风疏散风寒,川芎活血祛风,苍耳子、辛夷、白芷、桔梗、细辛通利鼻窍,疏风散邪。甘草解毒和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祛风、通利鼻窍之功。
主治:慢性鼻炎。
附记:据报道,用本方治疗慢性鼻炎68例,经用药1~2个疗程后,治愈65例,显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53%。
【方源】《治验百病良方》


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是自身因为环境导致的一种过敏现象,主要的症状是流涕、鼻痒、打喷嚏、流眼泪等。中医认为,主要因患者的脏腑功能失调,肺、脾、肾等脏器虚损所致。此外,若再受外邪侵袭就易发病。
01).益气健脾汤(益气健脾,祛风通窍):
方歌:益气健脾用参芪,山药白术薏苡仁,荆芥防风生甘草。桔梗蝉衣和细辛。
组成:党参、黄芪、薏苡仁、怀山药各15克,白术、防风、荆芥、桔梗各10克,细辛、蝉衣各6克,生甘草8克。
加减:
若鼻塞重者,加辛夷、石菖蒲、栀子各10克;
若鼻黏膜水肿严重者,加猪苓、茯苓、泽泻各10克;
若鼻涕中夹血者,加茜草、白茅根各10克;
若食欲减退者,加苍术、鸡内金各10克。
附记:一般用药10~15剂即可获得治愈。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方解:方用党参、黄芪益固表,怀山药、白术、薏苡仁健脾渗湿,防风、荆芥、细辛、桔梗、蝉衣祛风通窍,甘草解毒和药。合而用之,共奏益气健脾、祛风通窍之功。
主治:过敏性鼻炎。
【方源】《治验百病良方》

02).益气通窍汤:
方歌:益气通窍用黄芪,白术白芷和防风,细辛辛夷苍耳子,再加一味荆芥穗。
④组成:生黄芪15克,白术、白芷、辛夷、苍耳子、荆芥穗各9克,防风6克,细辛3克。
加减:临证应用,可随症再加一二味对证之品。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方解:方用生黄芪、白术益气,固表,健脾;防风、荆芥穗疏散风邪;苍耳子、辛夷、白芷、细辛通利鼻窍,疏风散寒。合而用之,共奏益气固表,疏风通窍之功。
主治:过敏性鼻炎。
■附记:效果满意。
【方源《名医治验(焦树德方)

鼻窦炎(鼻渊)
鼻窦炎有急性和慢性之分,中医认为,急慢性鼻窦炎均属"鼻渊"范畴。鼻窦炎的发病机理主要为肺经风热,雍塞鼻窍、胆腑郁热,上攻鼻窍、脾胃湿热,困结鼻窍、肺气虚寒,邪犯鼻窍、脾气虚弱,湿困鼻窍等。而且认为急性鼻窦炎多为实证,而慢性鼻窦炎则多为虚证或虚实夹杂证,治宜散风祛寒、清热解毒、通利鼻窍。
01).解毒汤(清热解毒,通利鼻窍):
方歌:解毒汤内金银花,野菊苍耳生薏仁,黄芩辛夷和白芷解毒通窍病可痊。
组成:金银花、野菊花各30克,苍耳子、生薏苡仁各20克,黄芩、辛夷花各10克,白芷12克。
加减:
若恶风寒,鼻塞者,加荆芥、薄荷、细辛、防风;
若偏寒头痛者,加羌活、独活、川芎;
若偏热头痛者,加菊花、蔓荆子、柴胡、升麻、葛根;
若咳嗽痰多者,加杏仁、桔梗,柴胡;
若兼眩晕者,加桑叶、菊花、钩藤、石决明、枸杞子;
若疼痛日久、疲倦无力、缠绵无休止者,加党参、白术、黄芪;
若鼻出血者,加栀子、白茅根、生地黄、牡丹皮。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10剂为1疗程。
①方解:方用金银花、野菊花、黄芩清热解毒;生薏苡仁渗湿健脾;苍耳子、辛夷花、白芷通利鼻窍,疏风散邪。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通利鼻窍之功。
●主治:副鼻窦炎(鼻渊)
附记:据报道,用本方治疗副鼻窦炎127例,治愈96例,明显好转者31例,总有效率为100%。
【方源】《治验百病良方》

02).蒲公英汤(清热解毒,祛风通窍):
方歌:蒲公英汤野菊花,黄芩胆草与防风,白芷辛夷生甘草,清热解毒通鼻窍。
组成:蒲公英、黄芩、龙胆草各20克,防风、白芷、野菊花各12克,辛夷花10克,生甘草6克。
加减:
若头痛甚者,加蔓荆子、羌活各10克;
若头昏者,加天麻、刺蒺藜各10克;
若鼻塞甚者,加威灵仙、木通各10克;
若涕中夹血者,加小蓟、地榆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3次,1周为1疗程。
■方解:方用蒲公英、龙胆草、野菊花、黄芩清热解毒,防风、白芷、辛夷花祛风通窍,生甘草解毒和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祛风通窍之功。
主治:鼻窦炎。
附记:据报道,用本方治疗鼻窦炎39例,经用药1~3个疗程后,均获治愈。
【方源】《治验百病良方》

03).鼻窦炎汤(清热解毒,祛风通窍):
方歌:鼻窦炎汤用公英,射干鱼腥苍耳子,柴胡辛夷败酱草,薄芷辛草山豆根。
组成:鱼腥草、蒲公英、败酱草各20克,射干30克,苍耳子、柴胡、山豆根、辛夷、薄荷、白芷各10克,细辛、甘草各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6剂为1疗程。
方解:方用鱼腥草、败酱草、蒲公英、射干、山豆根清热解毒;柴胡疏肝解郁;苍耳子、辛夷、薄荷、白芷、细辛通利鼻窍,疏风散邪;甘草解毒和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疏风通窍之功。
主治:鼻窦炎。
附记:据报道,用本方治疗鼻窦炎46例,经用药1~2个疗程后,痊愈44例,显效2例,显效痊愈率为100%。本方还适用于鼻窦炎而伴有扁桃体炎或咽喉肿痛者,验之临床,效果亦佳。
【方源】《治验百病良方》


慢性咽炎
慢性咽炎是指咽部黏膜、淋巴组织及黏液腺的弥漫性炎症。症状有咽部发干、发痒、灼热、疼痛、有异物感、吞咽不适、声音嘶哑或失声等,重症者伴有咳嗽、咳痰,晨起较甚。中医认为,慢性咽炎系风热喉痹反复发作,阴津暗耗、虚火上炎,熏灼咽部,或肺阴不足等所致,治宜清润肺气、调和气血、滋养肝肾。

01).五福化毒丹(清热凉血,解毒消肿):
方歌:五福化毒生地黄,犀角桔梗赤茯苓,朴硝甘草牛蒡子,青黛玄参连翘裏。
组成:犀角(3倍量水牛角代)、甘草、朴硝各9克,桔梗30克,生地黄、赤茯苓、牛蒡子各15克,连翘、玄参各18克,青黛6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如龙眼大(约3克)。每服1丸,薄荷汤研化下,日服2次。
方解:方用犀角、生地黄、玄参清热凉血;桔梗、甘草宣肺泄热利咽;赤茯苓利水健脾;朴硝通腑泄热,使热毒从二便排出;青黛清热解毒;连翘、牛蒡子凉血解毒,且牛蒡子、玄参、桔梗又均为清热利咽要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凉血、解毒消肿之功。
主治:热毒蕴结,症见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口臭烦热、口苦咽干、苔黄、脉数等。
加减:
若见舌质红绛者,加赤芍、牡丹皮;
咽喉肿痛较甚,加射干、山豆根;
口中糜碎或口臭,加黄连、木通;
大便秘结者,加大黄。
此外,在服药同时,应配合珠黄散吹喉,冰硼散涂口舌上。
附记:方中犀角,今为禁品,改用水牛角15~30克,先煎30分钟。用之临床,效果亦佳。
【方源】明代龚廷贤《寿世保元》

02).金果饮(养阴生津,清热利明):
方歌:金果饮内生地黄,玄参麦陈胖大海,养阴清热和利咽,脾虚便溏应慎用。
◎组成:生地黄、玄参、麦冬、陈皮、胖大海各等分。
○用法:上药制成糖浆剂。每服15毫升,日服3次。亦可改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各药用量按常规剂量酌定。方解:方用玄参清热养阴利咽,生地黄、麦冬滋阴润燥,更佐以胖大海利咽开音,陈皮理气化痰。诸药合用,共奏养阴生津、清热利咽之功。
主治:急、慢性咽喉炎所引起的咽喉疼痛,干燥不适,声音嘶哑。附记:脾虚便溏者慎用。
【方源】现代《全国中成药产品集》

03).加味增液汤(滋阴降火,清热解毒):
方歌:加味增液是良方,银翘丹芍生地黄,石膏玄参和麦冬,车前竹叶草薄荷。
●组成:金银花30克,连翘、生地黄、玄参、麦冬、生石膏各15克,牡丹皮、白芍、甘草、竹叶、车前草、薄荷各10克。
附记:如证属虚火者忌用。若同时配用三棱针点刺少商穴放血少许,奏效尤捷。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代茶频饮,可连服3~5剂。
方解:《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水为阴,火为阳""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今热毒内发,咽、舌、口腔糜烂,是火盛则伤阴。方取增液汤加金银花、连翘、牡丹皮、石膏、白芍、甘草、竹叶、车前草、薄荷而成。故用玄参、麦冬、生地黄增液以滋阴固其本;生石膏、竹叶泄气分之火;牡丹皮、白芍泻血分之火;薄荷使郁火上散;车前草清热利水而引毒火下行;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败毒);甘草解毒泻火调和诸药,共成滋阴泻火败毒之剂。确诊为实火用之即效,如属虚火,虽多用久用亦不见效。
主治:急、慢性咽炎及口腔炎。
加减:在服药同时,外用"锡类散"吹喉(患处)。
【方源】张梦侬《临症会要》

喉暗

喉喑是指以声音嘶哑为主要特征的喉部疾病。本病初期多为实证,临床辨证多属风寒、风热或肺热壅盛,肺气不宣;病久则多为虚证或虚实夹杂证,临床辨证多属肺肾阴虚、肺脾气虚或血瘀痰凝,喉窍失养。治疗上,在辨证用药的基础上应注意配合利咽开音法的运用。

01).红花解毒汤(清热解毒,化瘀散结):
方歌:红花解毒金银花,公英海藻穿山甲,桃仁鳖甲败酱草,知柏甘草广郁金。
组成:蒲公英、金银花、败酱草各20克,鳖甲、海藻、红花、桃仁、穿山甲、郁金、川黄柏、知母各10克,生甘草6克。
加减:
若气滞者,加青皮、陈皮、枳壳各10克;
若血瘀甚者,加泽兰、王不留行、路路通各10克;
若嘶哑严重者,加射干、木蝴蝶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1~2次,10剂为1疗程。
方解:方用蒲公英、金银花、败酱草清热解毒,黄柏、知母清热养阴,鳖甲、海藻软坚散结,红花、桃仁、穿山甲、郁金活血祛瘀,通络散结,甘草解毒,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化瘀散结之功。
主治:声带小结。
附记:据报道,用本方治疗声带小结72例,经用药1~3个疗程后,治愈67例,显效5例,显效治愈率为100%。
【方源】《治验百病良方》


02).消息利咽汤(清热解毒,活血化痰,消息利咽):
消息利咽蒲公英,夏枯茯苓胖大海,赤芍蝉衣鱼腥草,再加甘草紫丹参
组成:蒲公英、夏枯草、鱼腥草各30克,胖大海、茯苓、赤芍、蝉衣、丹参、生甘草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3次口服。
方解:方用蒲公英、鱼腥草、生甘草清热解毒,夏枯草清热化痰散结,胖大海养阴清热润肺开音,丹参、赤芍、茯苓活血渗湿,蝉衣搜风通络。诸药合用,共奏消热解毒、活血化痰、消息利咽之功。
主治:声带息肉。
附记:据报道,用本方治疗声带息肉27例,均获痊愈。久则或血合利
【方源】《治验百病良方》

03).二草消息汤(清熱化痰宣肺健脾,养阴活血):
方歌:二草消息用瓜蒌,百合沙参牛蒡子,归芍前胡法半夏,茯苓白术和桔梗。
组成:败酱草、牛蒡子、全瓜蒌、夏枯草各15克,百合、沙参、茯苓、前胡、法半夏各12克,全当归、白术、赤芍、桔梗各10克。
加减:
若咽喉干痛甚者,加玄参、莱藤子、玉竹各10克;
若失声者,加凤凰衣、木蝴蝶各5克;
若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后下),玄明粉(冲服)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方解:方用败酱草、夏枯草清热解毒,化痰散结;全瓜萎、前胡、法半夏、桔梗、牛蒡子宣肺利气,化痰散结:百合、沙参养阴润肺;白术、茯苓健脾渗湿;全当归、赤芍活血通络。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化痰,宣肺健脾,养阴活血之功。
主治:声带息肉。
附记:据报道,用本方治疗声带息肉15例,经用药16~20剂后,均获痊愈。
【方源】《治验百病良方》



慢性唇炎
慢性唇炎又称剥脱性唇炎、慢性光化性唇炎。以唇黏膜红肿、糜烂、皲裂、脱屑为特征,时轻时重,日久不愈。此症相当于中医文献记载的"唇风""紧唇"。其病多因阳明胃热、脾经血燥,或复感风邪、风热相搏所致。可分为"胃经风火"和"脾经血燥"两种症型,可分别配合清热泻火、凉血疏风,或凉血润燥、祛风清热之品调理。

01).养阴清澡汤(清心降火,养阴润燥):
方歌:养阴清燥生地黄,玉竹山药牡丹尝,首乌麦冬女贞子,黄芩栀子莲子心。
组成:玉竹、山药、生地黄、女贞子、何首乌各15克,粉牡丹皮、麦冬、莲子心、栀子、黄芩各9克。
加减:
若苔黄便秘者,加大黄;
舌苔腻唇内有分泌物者,加生薏苡仁;
小便黄兼口渴者,加淡竹叶。
另以木蝴蝶3克局部外敷,用时先以开水将药片浸湿,后敷患处,每昼夜换药2次。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方解:方用栀子、黄芩、莲子心清心降火,且栀子清泻三焦之火,引热下行;玉竹、生地黄、粉牡丹皮、麦冬养阴润燥;山药健脾益肾。合而用之,共奏清心降火、养阴润燥之功。
主治:慢性唇炎(阴虚血热型)。
附记:据报道,47例患者,经治疗痊愈后随访观察1~3年以上,均未见复发,说明远期疗效也令人满意。治疗时间,一般均在两周时间左右,使其痊愈。
【方源】李文亮《千家妙方·下》(刘荣星方)

02).唇风饮(散风,清热,除湿):
方歌:唇风饮内用荆防,连翘薄荷焦山栀,归芍滑石薏仁草,黄芩白术生石膏。
组成:防风、荆芥穗、焦山栀、黄芩、生石膏、白术、当归、滑石各9克,薄荷、白芍、甘草各6克,连翘、生薏苡仁各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方解:方用连翘、焦山栀、黄芩、生石膏清热泻火;防风、荆芥穗、薄荷疏散风邪;白芍、当归养血和肝,活血祛风;滑石、生薏苡仁、白术健脾除湿;甘草解毒,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散风,清热,除湿之功。
主治:过敏性唇炎。
附记:临床屡用,效果甚佳,一般用药10剂左右即愈。
【方源】《千家妙方·下》(齐强方)


03).唇炎液(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杀虫止痒):
唇炎液内白鲜皮,苦参地肤川槿皮,再加一味蛇床子,浸泡患部用之痊。
组成:白鲜皮15克,蛇床子、川槿皮各10克,地肤子、苦参各30克。
用法:将上药置砂锅内煮沸10分钟,离火之后,去除药渣待温。每日1剂。用时,将患唇浸泡于药液内,每次浸泡15分钟;或将消毒纱布浸透药液,敷于唇部,戴上口罩,可以自由活动。上述两种用药方法轮流使用,但以唇部直接浸泡在药液中为主。总之,每天用药的时间宜长,如果仅用1次则无效。本方对健康皮肤及口腔黏膜基本无刺激。浸泡时,患者感觉舒服,且能止痒。
方解:方用苦参清热祛湿,川槿皮杀虫解毒,白鲜皮、地肤子、蛇床子祛风止痒。合而用之,共奏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杀虫止痒之效。
主治:慢性唇炎及剥脱性唇炎。
【方源】《治验百病良方》

04).唇炎膏(清热解毒,收湿敛疮):
方歌:唇炎膏内生大黄,青黛五倍川黄连,枯矾冰片败酱草,地塞米松蜂蜜调。
组成:五倍子、川黄连、青黛、败酱草、生大黄各30克,枯矾6克,地塞米松300毫克,冰片5克,蜂蜜适量。
用法:将前8味药共研为极细末,过120目筛后,贮瓶密封备用。用时,取药末少许,用蜂蜜调和成糊状,外涂患处。每日早、晚各涂1次,3天为1疗程。
①方解:方用黄连、青黛、败酱草清热解毒,五倍子、枯矾收湿敛疮,生大黄凉血散瘀,冰片、地塞米松消炎,蜂蜜解毒。合而用之,共奏清热解毒、收湿敛疮之功。
主治:慢性唇炎。
>附记:临床屡用,疗效满意。一般用1~2个疗程,即获痊愈或显效。用药安全,疗效可靠。
【方源】《治验百病良方》

扁平苔藓
扁平苔藓,中医病名为"紫癫风",大致与中医口蕈、口癣、口破、口疳等相似,临床并不罕见,且近年来发病率有增高趋势。中医认为本病是因素脾失健运,蕴化不足,复感风邪,风湿客于肌肤腠理,因肝肾不足,阴虚内热。

01).活血解毒汤(清热解毒,溢阴降火,活血通络):
方歌:活血解毒生地黄,知柏桃红山甲襄,败酱丹花蛇舌草,玄参二冬草山栀。
组成:白花蛇舌草、败酱草各30克,生地黄、丹参、天花粉各15克,天冬、玄参、黄柏、知母、红花、桃仁、炙穿山甲、麦冬、生山栀各10克,生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方解:方用白花蛇舌草、败酱草、生山栀清热解毒,生地黄凉血清热,丹参、红花、桃仁、穿山甲活血化瘀,天花粉、天冬、麦冬养阴生津,玄参、黄柏、知母滋阴降火,生甘草解毒,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滋阴降火,活血通络之功。
◎主治:扁平苔藓
附记:据报道,用本方治疗扁平苔藓15例,经服药10~30天后,均获痊愈。
【方源】《治验百病良方》

02).土茯苓汤(清热利湿,养肝健脾):
方歌:土茯苓汤生地黄,败酱龙胆怀山药,苓泽知柏天花粉,山萸枸杞草当归。
组成:败酱草、土茯苓各30克,龙胆草20克,生地黄、怀山药、猪苓各15克,黄柏、知母、泽泻、山茱萸、天花粉各10克,枸杞子、全当归各12克,生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10剂为1疗程,直至痊愈为止。
■方解:方用败酱草、龙胆草清热解毒,土茯苓、猪苓、泽泻、怀山药利湿健脾,生地黄、全当归凉血养血,山茱萸、枸杞子、天花粉养肝生津,黄柏、知母清热养阴,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利湿、养肝健脾之功。
主治:扁平苔藓。
附记:据报道,用本方治疗扁平苔藓29例,经用药1~3个疗程后,结果治愈28例,有效1例,治愈率为96.55%。
【方源】《治验百病良方》


03).活血祛风丸(养血活血,祛风通络):
方歌:活血祛风用四物,桃仁红花赤首乌,浮萍蝉衣与二蛇,为末泛丸服之康。
组成:白花蛇、浮萍、川芎各30克,乌梢蛇、赤首乌、全当归、生地黄各60克,蝉衣18克,桃仁、红花、赤芍、白芍各45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水泛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5克,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
方解:本方是从桃红四物汤加味而成。方中以桃红四物汤加赤何首乌养血活血,古人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是也;更以浮萍、蝉衣、二蛇开腠理,祛风邪,气血和调,风邪渐去,皮毛得养,其病得愈。
主治:毛囊苔藓,症见皮肤干燥粗糙,毛孔如有硬刺,不红不痛,微痒,皮肤上有火辣感。
附记:屡用效佳。
【方源】徐福松《许履和外科医案医话集》

鹅口疮
鹅口疮是以口腔白屑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疾病。因口腔满布白眉时状如鹅口,故名。又因其色白如雪片,故又称"雪口"。本病无明显季节性,常见于禀赋不足,体质虚弱,营养不良,久病、久泻的小儿,尤以早产儿、新生儿多见。一般预后良好。本病在《诸病源候论·鹅口候》中已做了较为系统的论述,书中说:"小儿初生口里白屑起,乃至舌上生疮,如鹅口里,世谓之鹅口。此由在胎时受谷气盛,心脾热气熏发于口故也。"明确指出了鹅口疮是由心脾积热所致。

01).清热泻牌散(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方歌:清热泻脾用黄连,栀子石膏生地黄,黄芩茯苓灯心草,清热泻火热毒消。
组成:栀子、生地黄、黄芩、茯苓各9克,生石膏15克,黄连、灯心草各3克。
加减:
若见胃纳不香,加薏苡仁、麦芽、莱蔽子;
大便秘结,加大黄。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每次3~6克,水煎服。也可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各药用量按常规剂量酌定。
方解:方用栀子、石膏、黄连、黄芩清热泻火,佐以茯苓健脾渗湿,灯心草清心安神,生地黄凉血清热。合而用之,共奏清热泻火解毒之功。
主治:小儿鹅口疮。症见口腔舌上白屑堆积,周围红较甚,面赤唇红,烦躁不宁,吮乳啼哭;或伴发热,口干或渴,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舌质红,脉滑数;或指纹紫滞。
附记:本方虽为小儿而设,但也可治心脾蕴热的病症。。
【方源】清代吴谦《医宗金鉴》

02).青梅散(清热泻火,活血敛疮):
方歌:青梅散中生石膏,青黛黄连人中白,乳没硼砂上冰片,清热活血敛疮肌。
组成:生石膏、硼砂各2.5克,人中白、青黛、黄连、没药、乳香各1克,冰片0.3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每取少许搽口中,日数次。
方解:方用生石膏、青黛、黄连清热泻火,没药、乳香活血散瘀,人中白、冰片、硼砂解毒敛疮生肌。合而用之,共奏清热泻火、活血敛疮之功。
主治:小儿鹅口疮以及口腔溃疡等病症。
【方源】张奇文《幼科条辨》(蒯仰山家传方)

003).甘露饮(清热解毒,养阴生津):
方歌:甘露饮中天麦冬,芩翘生地茵陈斛,枳实山栀淡竹叶,灯心甘草莲子心。
组成:生地黄15克,天冬、麦冬、茵陈、石斛各9克,酒黄芩、连翘各6克,枳实、炒山栀、竹叶各5克,莲子心、甘草各3克,灯心草1克。
加减:一般可加桂心少许,以引火归原。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3次。
方解:方用生地黄、天冬、麦冬、石斛养阴生津,凉血解毒;配以酒黄芩、连翘、山栀、竹叶、灯心草清心脾之火;茵陈清湿热;枳实畅气机;莲子心清心安神;甘草解毒,并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养阴生津之功。
主治:口腔舌上白屑散布,兼见形神怯弱、五心烦热、口干不渴、舌质红。
【方源】张奇文《幼科条辨》(李乐园方)


牙周炎
牙周炎是牙周组织的慢性炎症。常见症状为牙齿松动、牙龈出血、牙龈肿胀、露牙根、牙垢多、口臭等,病情发展下去,可对牙龈、牙槽骨、牙周膜等牙周组织造成实质性破坏。造成牙周发炎的主要病因是菌斑和牙石,全身其他疾患也可对牙周炎的发生发展形成一定的影响。牙周炎主要发生在成人群体,一旦发病,病情迅速恶化,治疗不及时常会导致牙齿过早松动脱落。

01).三生止痛汤(疏风清热,消肿止痛):
方歌:三生止痛生地黄,刺蒺碎补生石膏,黄柏防风生甘草,再加一味白菊花。
组成:生地黄12克,生石膏、生甘草各15克,骨碎补、刺蒺藜、川黄柏、北防风、白菊花各10克。
加减:
若年老体弱偏阴虚者,去生石膏,加入熟地黄12克,枸杞子12克;
伴牙龈肿痛或牙周脓肿者,加金银花15克,连翘10克,白芷10克,升麻5克;
寒火夹杂者,加细辛1克,荆芥10克;
便结者,加郁李仁10克,火麻仁10克;
若牙痛剧烈偏热重者,加用川黄柏片含于患处,偏阴虚者可用熟地黄片含于患处。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①方解:方用生地黄、骨碎补滋阴益肾,凉血行血;生石膏、生甘草、白菊花清热泻火;黄柏清热燥湿;防风、刺蒺藜祛风止痛。合而用之,共奏疏风清热,消肿止痛之功。
主治:牙周炎。
附记:屡用屡验,疗效满意。据报道,21例患者,其中20例治愈或显效。尤其对于急性期患者,疗效更为理想。同时,本方对于牙周脓肿、牙龈炎也有较好的疗效。
【方源】《治验百病良方》(王怀民方)


02).解毒汤(清热解毒):
方歌:解毒汤内用银花,黄柏知母共升麻,公英丹皮生甘草,再加茯苓净连翘。
组成:金银花、川黄柏、知母、蒲公英各15克,牡丹皮、升麻、茯苓、连翘各10克,生甘草8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方解:方用金银花、连翘、蒲公英清热解毒;黄柏、知母清热养阴;牡丹皮、升麻凉血解毒,且升麻善载药上行,直达病所;茯苓渗湿健脾,交通心肾;甘草解毒,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之功。
主治:急性牙周炎。
附记:据报道,用本方治疗急性牙周炎38例,均获治愈。
【方源】《治验百病良方》

03).复方竹叶汤(清心火,泄胃热,凉血解毒):
方歌:复方竹叶用黄连,生地丹皮生大黄,连翘升麻天花粉,再加当归生石膏。
组成:黄连、竹叶各6克,生地黄、连翘各12克,牡丹皮、升麻、当归、大黄各10克,生石膏30克(先煎),天花粉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方解:方用黄连、竹叶、连翘清心降火;生地黄、牡丹皮、大黄凉血清热,且大黄还有通腑泄热之功;生石膏清阳明胃热;升麻祛风解毒,能载药上行;天花粉养阴生津,以免热盛伤阴之弊。合而用之,共奏清心火、泄胃热、凉血解毒之功。
主治:急性牙周炎。
附记:据报道,用本方治疗急性牙周炎57例,均获良效,一般服药5~7剂即愈。
【方源】《治验百病良方》


牙痛
牙痛为牙齿疾病的常见症状,也是许多疾病的一种表现。中医根据病因,将牙痛分为3类:①风热牙痛,以牙龈红肿、受热痛增或见发热恶寒为主症。②胃火牙痛,以疼痛剧烈,牙龈红肿或渗脓以及头痛、口臭、便秘为主症。③虚火牙痛,以牙龈微红肿及隐痛、齿动及腰酸头晕等为主症。无论何种牙痛,都应及时找出原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01).二乌止痛酊(止痛):
方歌:二鸟止痛用细辛,白芷草菱公丁香,篇蓄冰片薄荷脑,桂皮酊加酒精浸。
组成:制草鸟、制川乌、细辛、白芷各100克,公丁香、革茏、篇蓄各120克,冰片、薄荷脑各30克,桂皮酊250毫升,90%乙醇2000毫升。
⑤用法:将上药混合后置于乙醇中浸泡30天,每天摇晃瓶2~3次,每次1~2分钟,1个月取出药液备用。用时,取棉签蘸药酊置于牙痛处,用牙齿咬紧棉签,6~10分钟即可取出,每日2~3次。
①方解:方用制川乌、草乌、细辛、公丁香、草菱、白芷祛风除湿,温经止痛;冰片、薄荷脑芳香通窍,消炎止痛;桂皮、乙醇温通止痛。合而用之,共奏止痛之功。又因外用,药达病所,酒助药势,故奏效颇捷。 O
主治:牙痛。
附记:屡用效佳,一般用药1~2次即可止痛。
【方源】《治验百病良方》


02).石膏汤(清燕凉血,祛风止痛):
方歌:石膏汤内用黄芩,细辛连翘共青皮,银花升麻生甘草,生地大黄丹薄荷。
■组成:生石膏60~120克(研面布包,先煎30分钟),黄芩、连翘各15克,细辛、青皮、升麻、甘草各6克,生地黄30克,金银花30克,大黄(酒制)3克,薄荷9克,牡丹皮12克。
用法:水煎服(先煎石膏,再入群药同煎3~5分钟),每日1剂,煎后即取汤药乘热口服,次晨再将剩余药渣煎服。
方解:方用生石膏、黄芩清泻阳明之胃热;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生地黄、牡丹皮凉血清热;升麻祛风解毒,载药上行;细辛、薄荷祛风止痛;青皮疏畅气机;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凉血、祛风止痛之功。
主治:各种牙痛。
附记:临床屡用,疗效满意。
【方源】《治验百病良方》

03).阴虚牙痛方(补肾益阴):
方歌:阴虚牙痛生熟地黄,元参双花骨碎补,再加一味北细辛,补肾益阴止痛神。
组成:生地黄24~30克,熟地黄24~30克,元参15克,骨碎补9克,金银花(双花)15克,细辛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剂。
①方解:方用生地黄、熟地黄、元参、骨碎补补肾益阴,金银花、细辛清热止痛。合而用之,共奏补肾益阴、清热止痛之功。
主治:牙痛。
附记:据报道,无论何种牙痛,只要所痛之牙局部红肿不甚,无明显炎症现象者,投用此方,屡屡收效,一般2~4剂可获完全治愈。
【方源】李文亮《千家妙方·下》(卢学理方)




注:本文为转载文章,本公众号仅用之进行交流,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郑重申明: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