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同样是去世,“享年”和“终年”有啥区别?用错了让人笑话

 昵称28795736 2023-11-30 发布于山东
同样是去世,“享年”和“终年”有啥区别?用错了让人笑话

文/观文史说

编辑/观文史说


世间万物生死生死轮回,死亡是人生不可避免的重点,自古以来人们对死亡便抱有很强的畏惧以及抗拒,但那一天终究在所难免!

古人有很多形如死亡的词语,“享年”与“终年”便是一个很好的代表,可虽说他们都代表着死亡但却应用于不同的人这一点一定要知晓,否则在正式场合闹了笑话未免得不偿失。

01

享年与终年

同样是去世,“享年”和“终年”有啥区别?用错了让人笑话

从古至今,每当人们谈及死亡大多数人都会谈之色变,为何会如此?因为人们对未知的事物总是抱有深深地恐惧,没有人知道死后会怎么样,没人知道未来是否还有来生,没人愿意忘记自己的存在。

可生命起始终究会有结束,万物皆是如此这是永恒不变的道理,古人们接受这残忍地现实并愈发尊敬逝者,从而演化出诸多葬礼规则与进行葬礼时要注意的事情,不仅如此他们还发明了很多词语代替死亡。

同样是去世,“享年”和“终年”有啥区别?用错了让人笑话

例如一命呜呼、命丧黄泉、撒手人寰、与世长辞等等很多词汇,这些词的目的便是缓解人们心中的恐惧与悲伤,让人心中有个寄托。

不仅如此古代对不同人的逝去还有这不同的叫法,高高在上的天子统御一国的皇帝逝去人们会称其为“驾崩、殡天”等,寓意便是支撑天下的支柱崩塌了,而诸侯皇子妃子离开人世被古人称之为“薨、薨逝”等。

同样是去世,“享年”和“终年”有啥区别?用错了让人笑话

有官位在身的则被称为“卒”,战场杀敌英勇拼杀的士兵们去世被称为“不禄、阵亡、捐躯、就义”等等,代表对那些死去将士们的尊敬,最后到平明百姓死去就叫做“死”,对那些未成年人则称为“夭折、夭亡”,对正常寿终正寝的老人称为“寿终、老了、百年、走了”。

诸多词汇代表了古人对不同人不同的敬意,而到了近代人们在葬礼上听到最多的便是“享年”与“终年”这两个词。

同样是去世,“享年”和“终年”有啥区别?用错了让人笑话

这两个词汇代表着一个人的生命走到尽头,有着同样的意思,但是这两个词却不能随便用,不能说一个英勇年轻的将士“享年”多少岁,也不能说一个百岁老人“终年”多少。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同样意思的词有很多,但如果不能确切的理解其意思拿去胡乱使用,可能会当众闹出笑话或者被扫地出门。

“享年”代表着一个人一生走过多少年,将这个词拆开第一个字便是“享”,享这个字代表什么很多人会想到“享受、享福、享天伦之乐”,此字代表了人们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希望享受生活、希望享受阖家团圆儿孙满堂。

同样是去世,“享年”和“终年”有啥区别?用错了让人笑话

“享”这个字用去形容逝者,主要代表人们向往其生前的生活,或者人们崇敬他曾经所做过的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就比如金庸老师走的时候媒体们报道时用的便是“享年”,袁隆平袁老先生走的时候用的也是“享年”。

这代表着人们对这些人发自肺腑的尊敬,人们希望自己也能够成为与他们一般伟大之人,希望自己能够靠着自己的实力创造一番丰功伟绩。

同样是去世,“享年”和“终年”有啥区别?用错了让人笑话

“享年”不单单这一个意思,那些老人寿终正寝时葬礼上白事知宾往往也会用到“享年”这个词,在这里使用意思就很明了那就是对老人的敬意,以及对长命百岁、对儿孙满堂、对颐养天年的一种向往。

老人寿终正寝一般情况下肯定早就有孙子了,在几十年老年时光中他们享受着来自亲人的关爱,享受着亲情带来的美好,这些恰恰是当下人们所希望的,人终究无法断情绝欲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个幸福的家,这也是人们内心最深处的欲望。

同样是去世,“享年”和“终年”有啥区别?用错了让人笑话

当然想要用“享年”这个词来形容还是有岁数要求的,享年、享年肯定是指享受过才离开人世的人,而这些人普遍年纪都在60往上,所以只有人在60岁之后离世才能使用“享年”这个词。

“终年”用的就比较广泛,“终”代表终点、代表结束、代表一切事物的归宿、代表万物有始有终,个人理解带点人生道路突然中断的意思。

同样是去世,“享年”和“终年”有啥区别?用错了让人笑话

那些英勇的边军将士、冲入火场悍不畏死的消防员、见他人有危险奋不顾身的好人,年纪轻轻便失去生命的人都能够用“终年”这个词。

“终年”这个词念出来给人一种不亲近的感觉,不仅没有什么岁数限制还能够应用于多种场合,大多用来形容与你不是很熟悉或者陌生人,就是站在客观的角度阐述逝者人生轨迹时使用。

02

古人如何看待死亡

同样是去世,“享年”和“终年”有啥区别?用错了让人笑话

对死亡的恐惧历朝历代人们皆是如此,没人不害怕死亡特别是那些过的本来就很好,穿金戴银每日大鱼大肉的人更是舍不得离开世间,毕竟人性本就带着贪婪,贪图享乐、贪图钱财、贪生怕死,可性格终究是环境造就的,古时候真有不少人对死亡有其他的见解。

要说在古代什么人最为感性、什么人情感最为丰富,那必然是为我们留下各种传世佳作的诗人们。

同样是去世,“享年”和“终年”有啥区别?用错了让人笑话

他们有“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霸气,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痛楚,有“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精忠报国。

文人墨客的频繁出现,代表着当时人们对思想自由的向往,这些诗人有的学富五车、有的放荡形骸、有的精忠报国、也有的无助彷徨。

同样是去世,“享年”和“终年”有啥区别?用错了让人笑话

这些都是当时那个时代造成的,古人有言“时势造英雄”便是这个道理,唐朝国力强盛百姓生活富足,最为唐朝最具传奇色彩的诗人李白,可谓是潇洒、自在、风流的代表,他的诗句大多有感而发充斥着浓烈的洒脱。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一句诗将李白不拘一格的性格体现的淋漓尽致,正因如此他才写出“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这么一句诗,其寓意便是人从诞生在这个世界上,便是这个世界的游客,看够了自然要回去,回到他来时的地方。

同样是去世,“享年”和“终年”有啥区别?用错了让人笑话

在李白眼中生死不过尔尔,他早就看淡了,这也侧面体现出他潇洒自在的性格,从某种程度来说如何看待死亡是受个人性格影响的。

为何古代那些文臣敢于上书指出皇帝错误?要知道伴君如伴虎天子一怒伏尸百万这可不是开玩笑,看看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期间多少朝臣不得善终,但依旧还会有人为天下黎民百姓写上一纸奏章。

同样是去世,“享年”和“终年”有啥区别?用错了让人笑话

看看名臣魏征,“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其中以人为镜便是指魏征,魏征可谓是出了名的忠诚,也是敢在朝堂之上公然怼唐太宗的狠人。

同样是去世,“享年”和“终年”有啥区别?用错了让人笑话

魏征更是为了国家与百姓,多次在朝堂上死谏,给唐太宗李世民气的恨不得拔刀砍人,可魏征怕死吗?不怕!文臣最终的溯源是什么?是青史留名、是名流千古、是让后人谈到他是称赞其是为贤臣。

再看看那些将士们,一个个膀大腰圆、虎背熊腰、肌肉虬结,在战场上他们就是守卫家园的主力,随时都要将脑袋系在裤腰带上的主,他们难道不怕死吗?他们忍心抛弃家中的妻儿老小吗?

同样是去世,“享年”和“终年”有啥区别?用错了让人笑话

不是他们不怕死,不是他们愿意抛弃幸福美满的家庭,但国家、国家,只有强大安定的国才有幸福美满的家,为了他们想要守护的人,自己的牺牲有算的了什么?一个军队都是如此的气氛,都是同样的思想,那死亡对他们来说真不算什么。

除了名将有几个人知道当年唐朝边关战死多少人,这些人又叫什么名字吗?没人知道他们的名字他们不能够名流青史,可他们却依旧如此奋不顾身,其中绝大部分原因是受边关环境所导致的。

同样是去世,“享年”和“终年”有啥区别?用错了让人笑话

卢国公程咬金对死亡就没什么感觉,“脑袋掉了碗大个疤”这是他曾说过的话,其中充斥着对死亡的不屑,这也正是因为他见证过战场的残酷,人命在那里真不算什么。

不同人随着环境的变化、性情的变化、责任的变化,对待死亡的态度也在不断地变化,既然死亡在所难免,那便尽可能的做好一个“游客”该做的!

03

丧葬习俗

同样是去世,“享年”和“终年”有啥区别?用错了让人笑话

正因为死亡不可避免,所以古时候人们对丧葬极为看重,各个地区都有不少风俗习惯流传下来,这代表的不仅仅是对死者的尊重与刁难,也是对我国文化习俗的一种传承。

丧葬对于每个人一生只有一次,代表着人生旅程就此结束,代表着亲朋好友对其的悼念,这其中的过程十分繁琐,很多地方都需要注意以免翻了忌讳。

同样是去世,“享年”和“终年”有啥区别?用错了让人笑话

曾经有人离开人世其家人都会先向外发出讣告,有的会以书面的形式、有的会是简单的口头通知,那些注重家中子弟文化教育的家庭,往往会选择使用书面形式的讣告。

而且根据逝者的年龄不同,所用纸的颜色也有讲究,按照传统风俗习惯,讣告只会使用两种颜色的纸一种是黄色、一种是白色。

白色大多应用于长辈逝去,而黄色则应用于小辈逝去,而且这是有年龄限制的,只有超过60岁的才有资格使用白纸,否则一律都是黄纸。

同样是去世,“享年”和“终年”有啥区别?用错了让人笑话

那为何一定是60岁呢?其实原因也是出自于老祖宗的传承,古人们认为60年是一个轮回,古人一开始计算年时,用的便是天干地支每60年算一组,每60年算是一个新的开始,所以人这一辈子也是60岁算是一个分水岭。

之后在主持葬礼时白事知宾会大声讲出逝者生前种种,并用“终年”或“享年”来陈述不同年龄段不同作为的逝者。

同样是去世,“享年”和“终年”有啥区别?用错了让人笑话

之后便是繁琐的葬礼与下葬,在此期间人们要注意的地方可不少,从逝者咽下最后一口气那天开始算,每过一个7天为一个“七”,在“七七”之内,孝子不得理发、不修面,每“七”都要上分为死者烧纸钱,特备是“三七”、“五七”、“七七”这几个最重要的日子。

这是到这里开始各个地区剩下的流程皆有不同,但无一不表达了生者对死者的尊敬与思念。

04

结语

同样是去世,“享年”和“终年”有啥区别?用错了让人笑话

“享年”、“终年”只是简单的描写逝者的词语,可深究其中的涵义结果令人震惊,原来小小文字背后的涵义如此丰富。

人们在震惊传统文化丰富多彩的同时,也应从其中学会做人说话的道理,古人有言“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话并非虚言!充分了解中华文化后的人,必然能成为人生旅途中的佼佼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