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定窑煎茶一十二器

 Bao5685 2023-11-30 发布于浙江

唐玄宗开元时期,“茶圣”陆羽横空出世,撰写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学著作《茶经》,宋人梅尧臣诗曰“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事学春茶”,茶饮成为无论王侯将相还是平民百姓都离不开的生活日常。《茶经》说:“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晴天采摘茶叶,蒸透,捣烂成糊状,再用模具压成茶饼,烘烤,穿串封藏。唐时流行煎茶法,将茶饼捣碎研磨成茶末,投入沸水中用竹筅搅动,还要加入盐、葱、姜、枣、橘皮、薄荷等佐料,连汤带末一同饮下,故唐人又称“茶粥”“茗粥”,饮茶谓“吃茶”。

图片

图片

图片

唐   白釉茶具(长治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藏)

茶人将饮茶作为一门学问,茶器也讲究起来,一般认为金银器贵重,而铜铁器腥味重,故重瓷器,所以,也催生了陶瓷茶器的生产发展。定窑生产始于隋,燕川定窑遗址南侧慧炬寺遗址发现的公元805年“唐恒岳故禅师影堂纪德之碑”,碑阴有曲阳生产细茶器供御的记录,可见,唐代定窑已经生产精细白瓷茶器,并且向皇宫供奉。用于煎茶的定窑茶器成套出土的有两处,一为1997年河北省曲阳县涧磁村晚唐墓葬出土,一为1950年河北省唐县晚唐墓葬出土(时被鉴定为邢窑器,后随着定窑遗址的考古发掘及墓葬出土,分析比较,专家为其正名为定窑器),结合传世其他定窑产品,按品饮顺序,归纳有以下十二个主要品类:

图片

定窑茶具(唐县出土)

图片

 定窑茶具(曲阳县涧磁村晚唐墓出土)

1、茶 晴天采来的茶叶要先用甑蒸,边蒸边翻动茶叶,使叶、梗变软,再压制成茶饼,唐陆龟蒙诗句“盈锅玉泉沸,满甑云芽熟”,说的就是用茶甑蒸茶叶。陆羽《茶经》也说,甑为木制或陶制,腰部用泥封好,内放竹篮作箅子,用竹系牢,将茶叶放到箅子上蒸,蒸熟了就倒出来。锅里的水煮干了,就往甑里加水。用三叉树枝将蒸后的茶叶及时摊开,防茶汁流失。曲阳涧磁村晚唐墓出土有定窑茶甗,此甗是甑和釜(或鬲)的结合体,上部为甑,底有仿秸杆篾条编织的镂孔箅条,惟妙惟肖,上置需蒸制的茶叶。下部六出鋬式釜,为煮水器,加热使蒸汽将甑中的茶叶煨熟。甑和釜(鬲)之间衔接处细,使下器的蒸汽聚拢,后散发到甑上的茶叶。

图片

图片

定窑白釉茶甗(曲阳县文物保管所藏)

图片

图片

定窑白釉茶甗(曲阳县涧磁村晚唐墓出土)

2茶臼 茶臼呈钵状,也称茶研钵,常和杵组合使用,前期用作将蒸熟的茶叶捣烂,后期也用以将捣碎的茶饼研磨成粉末。《茶经》谓“杵臼,一曰碓,惟恒用者佳”,用的时间越长就越好用。定窑茶臼内壁无釉,密集各种划线纹,以绕碗心做同心圆弦线为纬线,自碗心向口沿划放射状线为经线,或用组线刀划刻各种水纹。定瓷烧成温度高,成瓷断面特别锋利,茶臼因无釉加之划痕而更加粗糙耐磨,曲阳涧磁村晚唐墓、唐县墓葬出土都有茶臼。柳宗元“日午独觉无餘声,山童隔竹敲茶臼”中,“敲”茶臼,言山童捣茶声音之大,应是用的棒槌状杵。曲阳定窑历史博物馆藏有修复定窑茶臼一套,浅碗式凹形臼,和相配套的凸形研磨器,细细研磨,而不是捣碎。如宋秦观《茶臼》诗中所说,“幽人耽茗饮,刳木事捣撞。巧制合臼形,雅音侔柷椌(móu zhù qiāng )”,将木头挖空巧妙地做成茶臼,上下形状相吻合,研茶的声音像弹奏雅乐的旋律一样优美。定州塔基出土白釉龟,腹与茶臼内壁同为不施釉水,呈放射状划痕,高凸造型与茶臼内凹相吻合,大小正合手握,应为此类研磨器。

图片

  定窑茶臼(曲阳县涧磁村晚唐墓出土)

图片

定窑茶臼和研磨器(曲阳定窑历史博物馆藏)

图片

  定窑茶龟碾(定州市博物馆藏)

3茶碾 茶碾通常为三件套,由碾槽、碾轮、推手组成,最早由唐陆羽《茶经》提出,茶碾最好用橘木做,其次用梨木、桑木、桐木、柘木做。碾槽内圆外方。内圆以便运转,外方防止翻倒。槽内刚放得下一个碾磙,再无空隙,碾磙形状像车轮,中心安一根轴。唐时茶臼、茶碾功用相同,但使用时劳动量和加工效率各异。茶臼小,可用于家庭碾茶,而茶碾大碾茶量大,应为茶宴时备茶之用。曲阳涧磁村晚唐墓和唐县墓葬出土的定窑茶具虽为缩小版明器,但也可见时器之风尚。唐宋茶诗中常出现茶碾意象,是生活场景的再现,也再现了古人茶歇休闲的惬意,唐元稹有“碾雕白玉,罗织红纱”句,宋陆游“建谿小春初出碾,一碗细乳浮银粟”,王庭珪“黄金碾入碧花瓯,瓯翻素涛色”……

图片

  定窑茶碾(曲阳县涧磁村晚唐墓出土)

图片

定窑黑白釉茶碾(曲阳县南镇村出土)

图片

 定窑茶碾 (北大赛克勒博物馆“闲事与雅器”展)

4、茶 茶炉是煮茶用炉具,又名汤炉、风炉、茶灶,晚唐李匡乂《资暇录·风炉子》“以周绕通风也”,即炉四周有通风的镂孔,使空气流通加速火势。涧磁村晚唐墓出土的定窑风炉与茶釜一体烧成,高足底座,炉身呈筒状,贴饰有四组乳钉纹,一面有炉灶口,另三面有竖长条镂空。陆羽《茶经》说,风炉“运泥为之”即陶制,与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中的温酒炉应是可以通用的。唐县出土的定窑风炉与无足有柄的茶铫组合,同样炉身开窗通风,有绦环式炉灶口,背面有两个开窗,炉底有如古鼎的三足,从古画中看,此种茶炉也较多见。风炉常用于野外郊游,燃料常用薪柴,多了山野之趣,“藤杖有时缘石磴,风炉随处置茶杯”,可谓风雅至极。

图片

图片

 定窑茶釜和茶炉(唐县晚唐墓出土)

图片

定窑带座茶炉(曲阳县涧磁村晚唐墓出土)

5、茶 《茶经》谓茶器中的煎茶器为鍑,“鍑(音輔,或作釡,或作鬴)以生铁为之,洪州以瓷为之,莱州以石为之。瓷与石皆雅器也,性非坚实,难可持久。用银为之至洁。”茶鍑也作茶釜,是炊器釜的精细化分支,专用于煮茶。用茶釜煮水至初沸(水泡如鱼眼大小)时,放入适量的盐;到第二沸(水泡如蟹眼大小)时,舀出一勺水置熟盂中备用,投茶末到釜中;到第三沸(水泡如腾波鼓浪)时,把之前舀出的水倒入茶釜,使水不再沸腾,谓“止沸育华”,此时就可以把煮好的茶汤舀入茶碗中品饮。茶鍑口阔无盖,用其煎茶易目视观形候汤,以适时投下茶末。陆羽说瓷与石茶鍑“性非坚实,难可持久”,瓷质茶鍑较少见,唐县出土的定窑双耳茶鍑置于风炉上煮茶。墓葬出土成套定窑陶瓷茶器都规格小巧,不能使用,无疑为“事死如事生”墓主人的陪葬明器。

图片

图片

         定窑茶釜和茶炉(唐县晚唐墓出土)

6、茶 煎茶用的最多还是茶铛,唐马戴“别有一条投涧水,竹筒斜引入茶铛”诗句,唐吴融“烟冷茶铛静,波香兰舸飞”,即是用茶铛煎茶。唐宋尚茶,茶铛或有柄,或有双耳,有铜、铁、金银、石及陶瓷材质,陶瓷、石质更受欢迎。苏东坡在《次韵周穜惠石铫》诗中提到“铜腥铁涩不宜泉”,即煮茶器不宜用铜、铁类金属,有腥涩味。茶铛有三足,足亦有高矮之别,矮足茶铛多无双耳,直接坐在风炉上煮水,三足空间可保证焰火通畅,有长柄,拿取时不会烫手,适合在室内用。高足茶铛是一种便携式煮水器,适合在野外煎茶,可直接在高足下燃薪烧水,省了用风炉,如陆羽《茶经》说的“用槁薪、鼎砺(茶铛)之属,则风炉、灰承、炭挝、火䇲、交床等废。”

图片

定窑茶铛(曲阳定窑历史博物馆藏)

图片

定窑茶铛(残,曲阳县涧磁村晚唐墓出土)

图片

图片

北宋  李公麟《龙眠山庄》局部

7、茶 唐人元稹《茶》诗中有“茶香味嫩爱僧家,铫煎黄蕊花”句,即用茶铫煎茶。茶铫一侧有手持直柄,无盖,以随时观察茶汤。曲阳涧磁村唐墓出土一件无盖直柄茶铫,浅圆腹,圆底,有短流,扁平柄。现在被茶人推崇的日式煎茶“急须”实也为我国唐代东传的雅物,短流,一侧有柄,流与柄呈直角,也称偏提,是现在侧把壶的前身。北宋黄裳“寄向仙庐引飞瀑,一簇蝇声须腹”诗中自注:急须,东南之茶器。

图片

图片

图片

定窑茶铫和风炉(曲阳县涧磁村晚唐墓出土)

图片

宋  张激《白莲社图卷》局部

图片

陶风炉和铫子(河北宣化下八里辽墓3号墓出土)

8茶瓶 唐初于釜中煎茶,晚唐出现了茶瓶,即《茶经》“乃斫乃熬乃炀乃舂,贮于瓶缶之中,以汤沃焉”,主要用于贮存清水或以汤沃茶水,造型为敞口,短曲把手,短流。短曲把手易于把持,敞口则取水、倒水方便。唐王明哲墓出土墨书“老导家茶社瓶”即是此类执壶式茶瓶。茶瓶也称汤瓶,苏东坡有“持誇淮北士,汤瓶供朝啜”诗句,其中的汤瓶即茶瓶。曲阳县许城东曾出土定瓷执壶,为短流茶瓶,如黄庭坚诗“短喙可候煎,枵腹不停尘”。

图片

定窑茶瓶(唐县晚唐墓出土)

图片

定窑茶瓶(曲阳县涧磁村晚唐墓出土)

图片

唐  定窑白釉执壶(曲阳县许城东村出土)

9、行茶大碗 白居易有白瓷茶碗诗“白瓷瓯甚洁,红炉炭方炽。沫下麹尘香,花浮鱼眼沸”,唐时茶碗为浅腹直壁,饮用时茶汤与茶沫易沿器壁顺势流入口唇,不留残渣。唐人有行茶习俗,大茶盆里的茶汤用大茶勺分到行茶大碗里,由茶人传递茶碗轮流品饮。行茶会上,茶碗数要少于饮茶人数,如只有五名客人,三只茶碗足亦;有七人就用五只茶碗;多至十人就再加一套风炉煎煮,分别行饮。行茶茶碗比普通茶碗大,不宜满碗,“如一满碗,啜半而味寡”。唐《宫乐图》中贵族妇女茶会,落座九人,茶碗六只,中有大茶盆置及两茶釜各一侧,应是分酌茶汤用的盛器。

图片

唐  定窑白釉碗(定窑遗址出土)

图片

 唐  定窑碗(曲阳县文保所藏)

图片

图片

唐  佚名《宫乐图》

10、带托茶瓯 茶瓯为独饮或对饮时的一种茶器,亦可称茶盏,比行茶茶碗小,用于反复酌饮,如白居易诗句“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瓯茶”。茶盏可单独使用,也可放在茶托上使用,早期煎茶带托茶瓯常为托、瓯一体。玉璧底碗也是当时茶碗的时尚,曲阳涧磁村晚唐墓曾出土定窑玉璧底碗与荷叶盏托。按文献记载,茶盏托为唐代崔家小姐因饮茶时防烫手而发明,在小碟子上用蜡做一个正好固定盏的环状托墙,“病其熨指,取碟子承之,既啜而杯倾,乃以蜡环碟子之央,其杯遂定”。

图片

图片

图片

定窑带托茶瓯(曲阳县涧磁村晚唐墓出土)

11、茶盒和鹾簋(cuó guǐ)茶盒是储存茶末或茶饼的器物,《茶经》说茶盒“以竹节为之,或屈杉以漆之。”而定州塔基出土瓷盒中就有竹节状瓷盒,疑为茶盒,如唐卢纶《新茶咏》有“贮之玉合才半饼,寄与阿连题数行”句。鹾簋为贮盐器,《茶经》有“鹾簋以瓷为之,圆径四寸,若合形,或瓶或罍,贮盐花也。”茶盒和鹾簋都为扁圆状瓷盒,从规格上也没有明显区别,陶瓷茶盒和鹾簋应该可以通用。

图片

定窑竹节盖盒(定州市博物馆藏)

图片

图片

图片

定窑盖盒(曲阳县涧磁村晚唐墓出土)

图片

南宋  周季常、李庭珪《五百罗汉图》之吃茶

12渣斗 渣斗在古代的功用相当于现在的茶洗,是盛装残茶剩水的,也即《茶经》中提到的“以贮洗涤之馀”的涤方和“以集诸滓”的滓方。渣斗上部为漏斗状,侈口,束颈,扁圆腹,唐五代至宋金时期一直沿用。

图片

定窑渣斗(曲阳县涧磁村晚唐墓出土)

参考书目:

1、穆青《定瓷艺术》,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2、王子怡《中日陶瓷茶器文化比较研究》,人民出版社,2010。

     3、河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河北曲阳县涧磁村定窑遗址调查与试掘》,《考古》,1965年第8期。

4、陈文增著《定窑研究》,华文出版社,2003。

5、阎焰《从茶龟碾到茶碾》,《中华文物学会40周年特刊》,2018。

      6、申献友、李建丽《谈晚唐五代定窑白瓷》,《中国古代白瓷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

      7、《定州花瓷》,台北故宫博物院,2014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