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湿气大,所以出汗多!一张方子,化湿气治盗汗,读来茅塞顿开

 扫地僧一一 2023-12-01 发布于江苏

(本文仅供学习和参考。文中所述方剂,非专业读者务必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病因病机学》、《中药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记得有一次,我问我老师,从事中医行业的人,尤其是有造诣的人,为什么都带有一点傲气?

在他们的眼中,自己开出的方子,一定是对的。你质疑我,就是不尊重我。

难道这就是所谓“文人相轻”?

我老师笑着说,不是这样。

中医的诊疗,离不开医师的独立思考。而独立思考的本质特点,就是以自我为中心。

如果一个中医人,没有自己的见解,不敢坚持己见,他是不会有出息的。

这番话,让我明白了很多。

没错,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是中医人最宝贵的品质。这就难怪有些同行,为人处世显得非常自我了。

图片

比如说,对这个汗证,有些中医人的理解,就和常人不同。而恰恰是这样的特立独行,造就了不俗的疗效。

我给你说一段真实的故事。

有一个男子,当时是36岁。

最近这一年,每一次半夜醒来,总会发现自己浑身出汗,全身都是汗,胸口处最明显。身上穿的衬衣啊,被子啊,褥子啊,都是湿的。

这是怎么回事啊?患者觉得不对劲儿,就到医院求治。

当时,有医家说得明白,这个情况属于盗汗。

于是,各种各样的方子,患者开始陆续尝试。什么滋阴降火的,什么温阳补气的,什么益气固表的,等等,都尝试过,没啥效果。或者说,药吃上好一点,不吃,立刻复发。

这可怎么办?患者最后托人找到一位医家,叫刘选清。这是当代著名的中医老前辈了。

刻诊,患者脉濡缓,苔白腻,舌边有齿痕,舌胖嫩。仔细询问,患者现在除了夜里入睡盗汗外,还头昏、身体困倦、精神疲惫、不爱吃饭。

了解到这些以后,刘师再把患者之前用过的方药拿过来,仔细看了看,无奈地摇摇头。他对身边的学生们说:“看见没,都走错道儿了。治病开药,就怕走错道儿”。

言罢,书方一首。但见——

白术、苍术、白豆蔻、藿香、佩兰各6克,厚朴、茯苓、杏仁各12克,陈皮9克,薏苡仁24克,通草3克。

所有这些,水煎服,开3剂。

患者也是久病成医啊。他发现,这里头没有什么麻黄根啊,牡蛎啊,黄柏啊之类之前常见的药,于是觉得有些不放心,正想询问,刘师却抢先说道:“你以前的思路不对,都扔掉,喝这个药即可”。

就这样,患者回去尝试。

图片

结果,他万万没想到,才3剂喝下去,夜里睡觉出汗的现象基本消失。这时候,原方白术和苍术用量增大1倍,再投10剂。患者最后诸证悉平,包括盗汗在内的所有不适,全都不见了。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它在业内可以说非常有名。

这里有什么道理呢?刘师为什么坚持己见?他的思路是什么?他发现了什么,让他如此笃定自己的判断呢?

这就是,患者的盗汗原因,相对少见,但确实存在。这就是脾虚湿盛导致。

你看,患者就诊时的状态,脉濡缓,苔白腻,舌边有齿痕,舌胖嫩,纳呆,体倦,神疲,头身困重昏蒙。这一看,就是脾虚有湿。脾虚,所以纳呆。气血生化乏源,素以体倦。湿邪阻遏,清阳不升,所以精神疲惫,脑袋迷糊。湿邪下注泛溢,所以身体困重。至于说舌脉,也都是标准的脾虚湿盛的舌脉。

那这个状态,和盗汗有关系吗?有。到了晚上,人体的卫气行于内。卫气,属阳。故而卫气行于内,相当于体内多一分阳热,同时体表汗孔处又少了一分固护。这一份阳热的卫气,就会蒸腾体内的湿气,最终化汗而出,形成盗汗。

也就是说,患者体内的湿气太大了。就好比一壶水,你给它接得太满。那么此时只要一加热,水冒泡了,它很快就溢出来。相反,你要是湿邪少一点,水浅一点,你即便加热,也不会轻易溢出来。这是一个道理。

因此,化解这个问题的最关键之处,就是除湿。除此之外,其他一切办法都不对,都不可能解决问题。

你看当时医家用的配伍——

白术、苍术、白豆蔻、藿香、佩兰各6克,厚朴、茯苓、杏仁各12克,陈皮9克,薏苡仁24克,通草3克。

这是宣畅气机,清化湿热的三仁汤的化裁。其中,白术和苍术健脾燥湿,杜绝生湿之源,陈皮和厚朴行气化湿。白豆蔻,化湿行气。佩兰和藿香,芳香化湿、开胃止呕。茯苓、薏苡仁、通草利尿除湿,让湿邪随小便而去。杏仁,开肺气,以行水。

这就是基本的用药思路。

图片

如此以来,患者一身湿邪得化,他就不会再有夜间盗汗的现象了。

文老师个人觉得,这是一个治疗湿气汗证的好思路。湿邪阻滞、三焦不畅,气机郁遏,这可以导致自汗,也可以导致盗汗。利用化湿之法,把问题的根源解决掉,这是中医的一种思路。当然,这里的关键,在于辨证准确。专业读者朋友,不妨好好借鉴一下。非专业读者,我们也做个参考。

当然,实事求是地说,对出汗这个事儿而言,由于湿邪导致的,还是少数。大多数人,可能属于阴虚火旺、阳明热盛,或者气虚失固等等。这就看医家,能否看清问题的主旨,目光独到,一针见血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可见,做中医的人,没有一点自己的主见,没有一点以自我为中心的气质,还真就不行。

好了。这个事儿,我就说这么多。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