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帝崇拜:圣德服中外,英名振古今

 彭允好 2023-12-02 发布于河南

关帝崇拜是中国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具穿透力、影响力、传播力,集帝圣神佛于一身的神明崇拜和。

关帝崇拜贯通朝野,跨越三教,覆盖城乡,普及老幼,达于妇孺,乃至异域海外,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关帝崇拜,有华裔的族群就有关帝信仰。

千百年来,关帝的威武形象、传奇故事、显圣灵迹、忠义精神、大丈夫风范,早已成为中华民众的集体记忆,融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成为中华民族万古不磨的英雄偶像和道德楷模。

山西运城解州关庙有幅对联:“圣德服中外,大节共山河不变;英名振古今,精忠同日月常明。”遍布全球的关帝庙中,关帝圣像正襟危坐,法相庄严,不怒自威,正气凛然。在关帝信众心中,关帝无所不在,无所不能,有求必应,有感辄通,焚香敬拜、虔心祝祷,祈求关帝灵应庇佑,赐福平安吉祥,“其所以虔诚而新是庙者,所以崇神而为民正,所以彰王之忠义于千万古而不磨,俾后之尊崇忠义之者,蒙王之佑,霂王之庇,亦于千万世而不穷者也。”(嘉峪关《重修武安王庙碑记》)

关帝崇拜所彰显出来的传统道德精神和人格力量,是关帝崇拜得以形成、发展、成长、壮大、世代传承的根源和基础。

人们虔诚敬拜关帝,崇祀关帝,将关帝视为主持公道,维护正义,扬善惩恶,护国佑民的至尊至圣神明,既有着对关帝高尚道德人格、忠义精神品质的由衷钦佩、仰慕,也有着对关帝千百年来显圣护民、灵迹尤著的感恩、期许和祈愿。

浙江湖州南浔古镇的张氏先贤张升吉,嗜研易理兼善六壬数然,乾隆时任台湾凤山知县、在大田奋击日本侵略者。

张升吉的祖父张文光,崇祀关帝甚为虔诚,在书房供奉关帝圣像,每天早晨起床,焚香一炷,诚心祈祷说:“我一心恭敬,先求端正自己的心术,再求处理世务,应付人事。”在张文光的精心治理下,张氏家族日益兴盛,蒸蒸日上。

辛亥年,张升吉任凤山县令,按朝廷规矩,张升吉把封典移赠给父亲张三槐。张三槐继承张文光的志向,终生虔诚敬奉关帝,以关帝精神严以律己,宽以待人,颇为乡人敬重,得享高寿,八十而终,四代同堂。

张升吉戊子年参加乡试,出考场后,到西湖照胆台祈签,得到第一签,揭晓,果然考中举人。后来分配到福建,在凤山任县令,都一一应验。

清高宗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台湾爆发林爽文起义,张升吉奉命剿匪,出发前,张升吉虔诚祈祷关帝,得到诗签说:“三千法律八千文,此事何如说与君。善恶两途君自作,一生祸福此中分。”因此张升吉抵达台湾后,尽心行善积德,并以谋略解救了众多被土匪劫持的良家妇女。张升吉在凤山县四年,强敌环伺,终究有惊无险,得以平安返闽。

丙辰年七月,张升吉在福建侨居,患疮痈病,请了七、八名医生,服用各种好药,都不能治愈。十一月二十五日,张升吉到西门关帝庙祈祷,发愿持诵《觉世真经》印送《觉世真经图说》,回到老家,没有一个月,疮痈破裂,脓血流出,新肉长出来。病体痊愈,公文也发过来了。嘉庆元年十二月,张升吉作文记录这事说:关帝的神灵与感应,仅仅一念的虔诚,就如影子和回音一样快。他虔诚读诵《觉世真经》,一辈子铭记在心,诚心信奉。并且写成文字,劝勉同道。

张升吉虔诚敬拜关帝,得到神明庇佑和人格修为提升,仅仅是亿兆中华儿女崇拜关帝的一个缩影。《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第37卷“关圣帝君部杂录”云:关帝“生为忠良,殁为神灵。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此灵感之所由来也。然未有如我圣帝之灵感,尤迥异乎诸神焉。三教之广,肖其伟容。六合之内,彰其显赫。即如《圣签》,无求不灵,有感必应。皆历历见诸实事,非渺渺闻听于揣摩。”

关帝崇拜是中华民族发展进程中逐渐积累形成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和财富,关帝所代表的忠义仁勇礼智信等道德精神和人格品质,既为历代统治者极力推崇,也被广大人民群众接受认同。

经过一千八百多年的传承与发展,关帝崇拜融入进中华民众的日常生活、行为习惯、民风习俗中,成为中华文化大家园中的共同社会价值观念,更成为团结凝聚全球华人的精神纽带,增强中华文化自信的重要精神力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