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经》:最好的长寿之方就一个字!

 沧海一粟1951 2023-12-04 发布于江苏

十点心理

心宽则静,心明则平;我心似水,品物咸宁。

俗话说:“百病生于气也。”

“气”就是情绪,人的疾病往往源自于心中郁结。

人生在世,若想健康长寿,就得想的通,看的开。

这个世界上,最好的长寿之方就一个字:宽。

01

人宽,百病消

《易经》中提到:“一阴一阳之为道。”

将卦象分为阴阳,阴阳此消彼长,构成“乾坤”。

阳进阴退,是飞龙上天,德以养心;阴进阳退,是潜龙沉渊,厚德载物。

人生也如同阴阳两行,一进一退,有得有失。

清康熙年间,礼部尚书张英时任文华殿大学士。

家人和邻居吴家为宅基问题产生了纠纷,吴家想占用两家中间的小巷子,扩建房屋。

张英家人争吵不过,修书一封给张英,希望他出面撑腰。

收到家书后,张英回了一首打油诗给家人:“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家人看后,不禁惭愧,主动让地三尺;

吴家邻居得知后,自愧不如,也让出了三尺地。

这便是民间广为流传的“六尺巷”故事,张英的大度也一直为人们称之乐道。

正是张英的宽广胸襟,才能让家人和邻居间的争执化险为夷,也让张吴两家人也各退一步,相安无事。

看起来是张家主动让出了三尺地,损失了自己的地。

实际上,不仅没让吴家占用公用土地建房,还扩宽了两家之间的同行道。

有时候,宽容豁达反而能以退为进。

正如《道德经》所言:“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生命的高低起伏,也如阴阳两极,进与退,吉与凶,相生相伴。

能舍能得,进退自如,方能万事逢凶化吉;

宽以待人,不惧得失,身心畅快自然百病全无。

02

心宽,天地宽

《易经》中讲,凡事所“易”,即便事物千变万化,万变也不离心。

正如古人云:“心宽则静,心明则平;我心似水,品物咸宁。”

诸事皆由心生,心静,识本真;心宽,容万物。

南宋诗人陆游,一生坎坷曲折,不论是事业还是爱情,都受尽了苦难。

但他却活至耄耋之年,在古人中也算相当长寿了。

陆游一生对种花草情有独钟,每当情绪不佳时,便会看花赏花,以此缓解情绪。

他曾在诗中写道:“放翁年来百事情,惟见梅花愁欲破。”

放松心态,处之泰然,正是陆游的养生长寿之道。

无论遭遇何种境遇,忧虑烦恼只会带来无尽痛苦,不如淡然从容,坦然面对。

苏轼一生多次被贬,依旧潇洒不羁,不为世俗所困。

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随行人皆对凄苦的环境叫苦不迭。

而苏轼不为所动,反躬耕于山野之间,独享田园野趣,还自称为“东坡居士。”

在烟尘飞扬的人世间,多次辗转流离,在给友人写信中还能乐观向上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正是乐安天命的性格,让苏轼即使历经万难,也能清醒旷达,最后活到耳顺的年纪。

庄子曰:“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人生尽在弹指一挥间,若心宽,则天地宽。

凡事看透想开,逆境能结亦能解,人生才不会走进死胡同。

《易经》有言:“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

真正的养生之道,即心境开阔,顺其自然,乐安天命。

最好的长寿之方,无非在于“宽”,心宽福自来,德高人长寿 。

心之所足,大于物外,容身于万物之间,将心安于天地之间。

如此,才能做好一生的修行,余生才会健康长寿。

作者:国文 来源:国学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