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说形成后的“一户一田”

 灵璧家园 2023-12-04 发布于上海

 农村大地

 文/叶紫

说说形成后的“一户一田”

   农民与土地之间是一对较好的黄金搭档、天然形成的完美结合,犹如感情深厚的夫妻。当农民完全脱离了土地,内心是空虚的、失落的,长此以往,就好似鱼离开了水。因为种地人必须以地为本,土地是资本、是源泉,是贫穷人赖以生存的保障;是致富者目击寻求的发展空间。

   自从改革开放,土地由原来以生产队为单位的大集体,开始逐渐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也就是说,每一个农户都拥有承包权,收入的粮食,除去国家税收,剩余的部分归私人所有。

   当时,在分田地的时候,每个生产队的土地都存在土质、高洼、远近上的差异,因此,出现一级、二级、三级地的等级划分,为了尽量做到平均,孬好土地户户都能摊着。

   不管是1979年还是1980年分田到户,虽然时间不统一,但是后来的十几年间接退土地所走的路子基本上是一致的——婚丧嫁娶,合同制工人转正,刚恢复高考的时候,无论大学或者中专都属于干部身份,国家是包分配的,也就是说,只要当时从农村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的,责任田自然就失去了。接退土地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直到公元1995年新一轮的大动土地,土地政策有很多新的规定。那么接退土地的举措也就不复存在了。

   学生考上大学后,即使户口迁移,但是土地不退,普通的大学已不是干部身份,同时取消了统一分配制度,自谋职业;计划生育超生户,只要完成罚款任务的也可以分到一份责任田;民师,没有特殊的情况,1996年基本上是统一转正,他们的责任田不被取消,也可以这样认为,这部分教师既有一份工资同时还拥有一份土地;为数不多的,虽然1995年大动土地,但必定不是同一时间进行的,有的女孩在娘家分过土地,而后嫁到婆家,恰巧婆家的土地还没有动,这样就出现了一人两田的现象;也有个别村庄,只因开发占有的土地不均衡,自始至终就没有动过一次土地......

   种种原因说明一点,好多矛盾的形成,都是特定时期的必然产物,有时候是阻止不了也是改变不了的。就好像改革初期,粮食产量上不去,况且粮价较便宜,种地人除掉完粮纳税已所剩无几,每年还有不定期的义务工,因此老百姓对土地并不是太重视,特别是后期出现了打工热潮,土地撂荒的现象已不鲜见。

   今年,国家出台了关于土地“一户一田”的新政策,政策明确指出,在原拥有土地人口的基础上,本着自愿的原则进行“一户一田”的土地调整。

  首先,我们必须对这一政策的深度理解,意义何在,1995年土地调整已经声明了,土地的使用权稳定三十年不动。为了老农民能够安心安全的生产,国家又一次给老百姓吃了“定心丸”,土地三十年到期后继续延长使用权。

   农民种地,一不要完粮纳税,二没有义务工的要求,况且种地还有补贴,这也就意味着土地已成为农民的固有财产。

   第一步,把土地“一户一田”集中,紧接着再打造成高标准农田,这样一来有利于土地流转,有利于规模化经营,不容易擅自改变土地用途,确保粮食的丰产丰收,的确是件好事。

   但好事难成,为什么实施起来困难那么大?这里面主要还存在利益上的冲突。有的地方宅田没有合一,有的地方在分田地的时候靠边缘的多给几米,有的丈量小组有意识瞒报本生产队的总亩数,分田到户时做了手脚,还有的是因土质差别太大,一些不长庄稼沙碱地二折一处理的,后来经过对土壤的改造,丝毫不少收粮食。再说流转给人家,一亩算一亩,有个萝卜算个坑。

   这部分人落到实惠,自然不情愿支持这项工作,因此就影响了“一户一田”工作的推进。

   现在,我们来观察一下,形成后的“一户一田”存在哪些利弊。

   当然,符合大家心愿,矛盾小的村庄,这项工作的开展就比较容易。只是,当“一户一田”形成后,原来把土地以低廉的价格承包给人家的这些户,现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要回来自己种植了,因为一家一块田,管理起来比较方便,比较省劲。实在没有能力种植的一些户,他们的承包费自然而然的陡然上升到至少一千块钱一亩,有的一千二一千三甚至还有更高的,这样一来,土地的价值自然就提高了。我们都知道,最近几年的土地流转大户,他们若按照平均收入还是差于分散种植的。不过,因为土地面积大所采购的农资产品相应的要便宜点,再加上国家鼓励土地流转,不同程度的进行专项补贴,科技在不断的进步,生产力在不断的发展 ,所以承包土地绝对是一个发展方向,因此,目前的土地已成为商家争抢的香棒棒。

  种地人的收入增加了,不愿意种地的这些人收入也提高了,这就是“一户一田”所带来的好处。

   客观地分析问题,有利的一面就会有弊的一面,只是我们怎么去识别比例的占有率。

   “一户一田”的形成,面积大,好种好收好管理,但是在收割的时候总不能收一半留一半吧,由于受到条件的局限,大部分农户没有烘干设备,缺少晒场,遇到阴雨连绵的天气,粮食很容易发生霉变,粮食品质的改变无疑是一种浪费和损失。

  第二种情况,国家的惠民政策,投入巨资,为了确保庄稼旱涝保收、丰产丰收,决心大面积打造高标准农田。

   高标准农田,肯定会修路,挖沟,架桥,整地,那么新的问题就出现了。

   有一个村庄,田间的水泥路已铺好,渠已形成,但是桥不好架,不论在谁家的地头修桥都遭到了阻止。原因是所建的桥不是专为该户设计的,渠的里面没有留路,大家都要从这里经过,压地是必然的,晴天地干还好点,若是涝天麻烦更大,再说,从人家的地里走还必须建立在关系很好的基础上,还有一点,收割的时间,种植的早晚,不可能都按照顺序来吧!假设渠的左边是路右边也是路,大型机械占地面积又大,路面还不能太窄,这样会糟蹋多少土地?话又说回来,如果每家的地头都休一座桥,自然会扩大开支。

   国家的钱也是咱老百姓的钱,怎样既能做的好还必须节省经济,不得不说是对决策者能力的一大考验。

  有些时候凭空设想,大谈阔论,纸上谈兵脱离实际的做法是很愚蠢的,只有到现场办公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笔者对“一户一田”的理解,“一户一田”只是一种象征性的说法,要求土地在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集中,土地的集中本身就可以有效的使用土地,也是节约土地的途径,但必须要因地制宜。我个人认为,超过5亩的地块完全不影响大型机械的操作,况且还有利于田间的水利疏通。

   “一户一田”的改造,最关键的是把每一个家庭半亩几分的零散土地集中起来,节省人力,方便种植,利于管理,才是重中之重。如果,仅仅是大块田地集中,小块地仍然分散管理 ,我想”一户一田”从根本上解释就失去意义了。

   另外,关于国家下拨的土地工程改造款,一定要谨慎使用,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不要干一些劳民伤财损人利己的事。

   世界上真正的有钱人是不会浪费的。

   党的真正好干部绝对是一心为民着想的。

   总之,符合人们心愿,贴合实际需求的工作最终会圆满结束。

 叶紫 2023年12月03号


 以上文字纯属作者程武先生个人观点,不完全代表灵璧家园之观点

本文作者简介:叶紫,本名程武,一个深深爱着家乡土地的农资经营者,始终没有忘却对写作的向往,偶尔提笔抒发一下情感,以免寻找内心的安慰。灵璧家园网优秀农民作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