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鹅迹循神

 知行中航中医 2023-12-05 发布于云南

张志远先生著有《临证七十年精华录》,每日临习不曾有艰难晦涩之感,像极了一位慈爱的老师父在医院门诊空隙给弟子们闲谈临床感悟。既有谆谆教导的含蓄,又有真切笃实的指点,个人临证得失记录在案,如平常日记,又如内省笔录,其内存正气,其外扩知行。整个杏林前辈先贤数不胜数,能用一些光阴感受一二已是分外难得,犹如张志远先生七十年的经历他人已无法亲身领略,其言传德化之风则多能勉励后来者。临习张志远先生著作如同一位七八十岁的老人在哪里聊天。无论是病理变化还是方药遣用都能给你提点一二。

读书历来是有静气存在的,开卷历来也是极其有益的,临床实践之后再与三五好友畅谈其中感受自是极好的。可向来没有那么多畅谈的机会,临床初期我常常感受到一种欲与言之而有无他的落寞感,人总是要在内心和外界形成一种阴阳互助的状态方才平稳,是谓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幸亏有广阔的网络,广阔的网友,黄煌教授的经方论坛也是启迪后辈的良好平台。在诸多外物之下自可不必执着于外物是否在眼前,千里之外的良师益友会给出恳切答案。正是张志远先生在眼前也在冥冥之中,在虚无之外也在方寸之内。

我常常惊叹先贤们的智慧,有时常常感慨学中医还真不是榆木脑袋可驾驭的。在他们那里既知热利不止的桃花汤,则必知寒利不止的白通汤,这只是第一层,知道简单的阴阳对立思考。再深入一些则有下利有表证的葛根芩连汤,下利伴有腹痛的黄芩汤,下利兼有寒有热并结的黄连汤,纯热利兼里急后重的白头翁汤。其中黄连汤、黄芩汤若不在意识掌控范围内,怕是至死也不会想起有这么个方子。再再高级一些,如“胡希恕经方医学”的文章:一图掌握“下利”的经方辨治思路,其中人体下利的各种情况均有言及,可见同是面对一本《伤寒杂病论》相形见绌是多么地明显。前辈们总是能纵揽全局,无论多么疑难的疾病均能运用纯熟的思维斗上一斗。于是在面对他们时便自然安静,是尊重,是崇敬也是仰慕。

祖师爷张仲景能用二十余条条文论述如何使用“桂枝汤”,那自然也可以仿照此例去思考其余百余方子。能用一图掌握治疗“下利”的思维,也能去整理一图治疗“失眠”的思维。这种“一以贯之”的睿智是可以传承并在榆木脑袋上开花的。这是张志远先生七十年经验告诉我的,而不是只言片语,零碎阅读文章所能给予的。七十年是他们的七十年,我们要的是在二十多岁的年纪就能拥有他们七十年的精气神。这话虽然有些异想天开,却不是无中生有,自是有迹可循。

读刘渡舟《经方十大类证》即有分门别类,总视全局之感,黄煌《经方使用手册》有精准用将之觉,林大栋《十二经方日》自有现代大数据之系统,日本吉益东洞《药征》自是对药物有深入之思。鲍艳举《六经辨证临床之路》给急诊小儿发热等疾病眼前一亮,刘复兴、徐厚宜运用经方治疗皮肤病更是化裁自在。以上均有那种“一以贯之”的特点。且有老有少。“老中医”又何必在于年纪之上的老。

鹅迹循神尚在长河中流转,逝不可追已是当下之迫,愿有所得,以争朝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