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通过《我与地坛》学习史铁生的人生哲学,活着是一门艺术

 洋卷卷爱读书 2023-12-06 发布于山东

死是必然的,所以大可不必那么着急提前结束自己的生命,好好享受活的每一秒。这是史铁生在双腿瘫痪之后所悟出来的人生哲学。

 1.要不要去死?

史铁生的21岁,本该尽情享受青春的美好,却因一场大病要终身和轮椅相伴,换谁谁又能甘心呢?通过阅读他的这篇散文也能感受到他当时的痛苦,其中印象最深的一段就是他经常独自在地坛里对着一堵破旧的墙大声的抱怨,宣泄自己的愤怒,但等来的永远都是墙的沉默。

命运就是这样,不管你当下愤怒还是悲伤,对未来祈祷还是许愿,命运最终只会告诉你一个答案,那就是接受事实,命运的回答不带任何情绪,只是一遍又一遍的告诉你“接受事实”,直到有一天你听见了为止。

他曾多次想到过自杀,直到他开始尝试接受事实后,慢慢的去思考: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既然最后无论怎样都会死亡,那么不管如今你遭遇了什么所谓过不去的坎,也都不必急于求死,反正终将会死去,先尝试体验活着的每一刻不也挺好吗?就好像医院里那位护士告诉史铁生的人生终极哲学:“人活这一天就不要白活。

100多年前的德国哲学家尼采无非是把这个道理讲的更具艺术性一些:每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但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道理。

  2.应该怎么活?

既然想通了活着的道理,那么就会遇到下一个问题,怎么活?说白了就是既然目前没必要死,那么活着应该干什么呢?由此也产生了人生的意义,史铁生后来想到了写作,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条路,但是关于这条路史铁生也有自己不同的看法。

活着不是为了写作,而写作是为了活着,说的很好,简单的一句话却定了真正的主次关系,活着才是主要的,而写作只是次要的,是因为要活着所以才写作,而不是为了写作所以才活着。

二者看样子区别不大,但本质上一个是为目标,一个是为过程。按史铁生的意思来说,如果他是为了写作而活,那么他必然会注重别人对他写作的看法,终日对着那些所谓的作家排行榜而发愁,即便达到了那个所谓排行榜第一也要为如何一直保持下去而发愁,并且写作的灵感也是会枯竭的,他会因为害怕枯竭而不敢下笔。但如果他只是为了活着,既然要活着那么就需要写作,因此他无需特别在乎他人的看法,不会去注重那个所谓的作家排行榜,也可以随意的下笔,原因很简单,因为他要活着。

如果你是为了目标而活,那么你活着最终只是为了某一个结果,这样的话结果的好坏程度都将困住你的一生,并且你的结果很容易被剥夺、被否定。但如果你是为了过程而活,那么你是无法被剥夺的,因为死神也无法将一个精彩的过程变成不精彩的过程,坏运也无法阻挡你去创造一个精彩的过程。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你能创造这过程的美好与精彩,生命的价值就在于你能镇静而又激动地欣赏这过程的美丽与悲壮。

所以想做什么就大胆去做吧,不用在意会不会失败或者他人的看法,成功也好失败也罢无非是个结果。可人生这趟旅途重要的不是到达目的地,而是去欣赏沿途的风景,史铁生的原话是:“梦想使你迷醉,距离就成了快乐,追求使你充实,失败和成功都是伴奏”

  3.已失去的回不来,那么就珍惜所拥有的

在你觉得理所应当本来就该属于自己的时候,上帝通常会通过剥夺的方式夺走你所拥有的,这时你才会发现,真的没有什么理所应当。就好像一个生活不如意的人每天醒来只会叹息生活的苦难,却不感激自己一睁眼就能看到清晨的阳光,直到有一天双眼失明的时候,才发现相比生活的苦难,永远看不见光亮才是更大的痛苦。

史铁生在陕北插队的时候,或许还有很多的理想抱负,但当他双腿瘫痪之后,他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光脚站在草地上奔跑,可惜对于正常人来说再简单不过的事对他来说已变成奢望,他也曾因此变得脾气暴躁,抱怨命运的不公,甚至时常对自己赌气,哪怕是面对母亲的百般照顾,他的做法也经常是以发脾气或者摔东西来回应,可直到有一天他的母亲不在了,他才意识到儿子的一切苦难,在母亲那里都是要加倍的。从此愧疚之心油然而生,悔恨之心挥之不去,可再后来有一次他肾衰竭,躺在医院的病床上与死神较量,他那时最大的愿望只不过是能挺过这一次,只要挺过了怎样都好。

上天最喜欢开的玩笑就是当你觉得这是你人生最大痛苦的时候,会让苦难接踵而至,告诉你苦难远不止此,也会告诉你之前的苦难不算什么。

相比欲望得不到满足,失去已拥有的会更加痛苦。只是我们有时候会有一种错觉,觉得自己已经拥有了,就不会失去了,所以会沉浸在欲望得不到满足的痛苦中,而很难感受到自己所拥有的幸福。失去的已失去,正因如此,去尽情的享受和珍惜你当下还没有失去的,做到知足常乐才是人生最难得的智慧。

一场重大的苦难改变了史铁生的一生,同时也引发了他的独特思考,我们确实没必要歌颂苦难,但也如史铁生所说:“没有痛苦和磨难你就不能强烈的感受到幸福。”愿我们都能拥有感知幸福的能力,去珍惜眼下的幸福。

坚持读书,定期推荐各类优质好书,并分享对应的读书感悟,感兴趣的伙伴可以关注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