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失眠的外治法,最好的药就在你身上(常见病:失眠)

 简单医行 2023-12-07 发布于云南

传播中医,人人自医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经络穴位

1、安眠穴

在我们的头部,有一个专门为失眠而生的穴位,叫做“安眠穴”。它属经外奇穴,位于项部后枕区,三焦经翳风穴与胆经风池穴连线中点处。在睡前按揉此穴,可以帮助睡眠,已经有朋友反馈确然有效。

2、失眠穴

在我们的足底,又有一个专门为失眠而生的穴位,叫做“失眠穴”。它属于足底反射点,位于足跟的中央。此处按揉比较吃力,可以借助工具进行按揉。

3、涌泉穴

同样位于足底的涌泉穴,大家也比较熟悉了,它是肾经的起始点。顾名思义,此穴为肾水涌出之处,而失眠的原因,我们常说的“心肾不交”,或“水火不能既济”,就是肾水不足难以上承既济心火,或心火不能下降温暖肾水而致肾水过寒导致的。那么,按揉涌泉穴,就可以刺激肾水的生成,滋补肾阴。如果用手心去搓摩涌泉穴,手上的劳宫穴,又可以与涌泉穴形成心肾相交之态,人就可以安然入睡。

4、神门穴

神门穴位于手少阴心经上,在手腕处,很容易找,也很容易操作。顾名思义,这是神回家的门,当夜晚来临,我们的心神就要回家了,不能再忙忙碌碌去思考问题,去指挥身体。那么,很多时候的失眠,就是心神游离在外,无法回归。睡前按揉神门穴,可以让心神慢慢安定下来,并且回归。

找准这个穴位,要注意那里有一根筋,此穴在筋的内侧,而非外侧。

5、心包经

手厥阴心包经,在手臂的内侧中线。如果心包经不通,也会引起失眠。因此每天在中午11-13点这个心经当令的时间段,或者在傍晚7-9点这个心包经当令的时间段,从上往下拍打心包经,坚持一段时间,如果有痧出来,则说明淤堵正在被疏通。坚持一段时间,等心包经疏通后,睡眠问题也可以得到解决。

6、和气术

睡前,在身体的任何地方做和气术,只要你能静心凝神,就可以一举两得,既练习了和气术,让局部得到气血的修复,又能将心神收回来,安然入睡。比如你正好需要调肝,就做肝部和气术;你正好需要调理五脏,就做肚脐和气术;你正好需要增强心肺功能,补气血,就做鱼际和气术......不管是哪种,都是促进睡眠的一剂良药,希望各位能够善于运用。

关于和气术的奥妙,之前写过一篇文章,还不了解的朋友,可以参考阅读:

和气术,用温暖的手,开启一场与身体的对话(外治法之:经络养生)

7、金鱼摆尾

此法模仿金鱼摇动尾巴的样子,而扭动我们的臀部及腰部,因此俗称“扭屁股”。趴着摆,比仰卧摆更省力。此法本来是针对脾胃问题、肠道问题和腰腿问题的,但经过大家实践发现,对于促进睡眠居然特别有效。本人也是如此,虽然没有睡眠问题,但是自从在睡前练习此功法后,睡眠质量大大提高,入睡容易,睡得沉。所以在此强烈推荐!

8、金鸡独立

金鸡独立是最简单有效的平衡健身法。这种方法可以使意念集中,将人体的气血引向足底,对于高血压、糖尿病、颈腰椎病都有很好的调理作用,还可以治疗小脑痿缩,对于足寒症更是效果明显而在这里,我特别要强调它的引火下行作用,从而对于失眠起到的非凡作用。这个原理有点类似于上面我们说的用手心搓脚心,而这个方法适合随时随地操作,而且力度更大。

在操作的过程中,眼睛要微闭,在没有视线协助的情况下,身体要保持平衡,就非得动用足部的力量,从脚趾到足底到足跟,都在竭尽全力,而正是这个用力的过程,将气血往足底引,从而实现了引火下行的目的。一开始如果只能持续几秒钟也没有关系,慢慢练习,后面就会气定神闲。

失眠,多多少少有心火在捣乱,不管的实火还是虚火。因此需要将上窜的心火拉下来,温暖肾水,而且很多人的体质,上热下寒,也需要引火下行,所以这个动作对于上焦有火的情况,可谓简单有效。

艾灸

在我们的大脚趾上,有个经外奇穴,叫“三毛”,就是长了几根毛的那个位置。倪海厦老师曾经在课程中讲解到:灸三毛,专治失眠。还叮嘱大家:这个穴位效果太好,不要灸着灸着睡着了,引发火灾。因此建议让家人协助,或者在自己睡意渐浓时,就赶紧熄火,睡觉!

个人感觉,灸三毛真的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有机会大家都可以体验一下哦

外敷

吴茱萸贴涌泉吴茱萸研成粉末,用醋调成膏状,敷于双侧涌泉穴,然后用纱布或绷带固定。睡前贴敷,晨起取下。此法最适合虚火上炎所致的失眠,其他证型的失眠也可以尝试,因为是外敷法,不用太担心不良反应,不过尝试几次无效,也就不必勉强了。


写在最后


外治法浩瀚如海,方法太多,我无法一一列举,本篇内容,小伙伴们可以放心尝试,外治法安全绿色无副作用,最好的药就在我们身上,愿各位都能掌握更多的外治法,有能力呵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