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家静心智慧,《内观经》解读,千经万术,惟在于心!

 成中行 2023-12-08 发布于河北

道家静心智慧,《内观经》解读,千经万术,惟在于心!

心是身体的主宰,能够控制身体和精神,使其保持正常。心具有神秘的力量,无法用固定的形态来描述。心被认为是火,代表着南方太阳的精华,具有明丽的特征。心的神秘力量,是无法用一般的方式来描述的,它既不是青色也不是黄色,既不大也不小,既不短也不长,既不曲也不直,既不柔也不刚,既不厚也不薄,既不圆也不方。它变化莫测,融合阴阳,包含天地万物,同时又细至入微。对心进行节制,则能保持身体健康,放任其自由则会导致疯狂。心清净则生机盎然,浊乱则会导致毁灭。

心能照亮人的内外八方,同时也能迷惑人。只有能够保持虚静,才能体悟到自然之道,保持无为,则能保持身体的健康。因为心无形,无法被准确地描述,一切祸福吉凶,都由心而生。因此,圣人设立君臣,明确奖惩,设立官僚,制定法度,以此来教化人民。人的难以制伏,全在于心,如果心清净,则不会产生万恶。流浪、生死、堕入邪道,都是由心引起的。妄想、厌恶、爱慕、取舍,种种执着和纠缠,最终会导致无法自拔,走向毁灭。人就像牛马一样,被执着牵引着,向着沼泽前进,越陷越深,无法自拔,最终导致死亡。人的一生也是如此,刚开始时,心灵清静,纯净无杂念。但随着成长经历和经验感受的积累,人的心灵逐渐被纷扰所困扰,清明纯净被凡尘蒙蔽染污,人们无法自我觉悟。圣人怜悯众生,设法教化,让人们通过内观自身的方法,净化蒙昧的心灵。

道家静心智慧,《内观经》解读,千经万术,惟在于心!

“仔细观察自身会明白,我们是从虚无中诞生的。由于因缘的交汇,积聚了精气,受到业力的影响,最终才得以诞生,人符合天地自然之理,内含阴阳,分布五行,与四季相乎应。眼睛代表日月,头发代表星辰,眉毛代表华盖,头顶代表昆仑,整体构成了宫殿,安放精神。在万物之中,人类是最有灵性的。人的性命与道合一,所以应该珍爱自己。通过内观自身明白,人应该被尊重,但不自贵,不被世俗纷扰所困扰,不被肮脏混乱所困扰,保持清净。深入观察物我,了解何为疏远,何为亲近。遵道长生,积累善行,保持真实。世间愚昧无知,只是自寻烦恼罢了。”

“我们的命由道决定,性由先天禀赋而来,我们的心可以支配身体,心中的意念可以转化为志向,智慧可以了解所有事物,洞察万物则是慧。动而营身的是魂,静而镇定身体的是魄,流动在骨肉之间的是血,保养精气的是精,气清则为荣,气浊则为卫。所有的神明都被统括在身体之中,身体是万象的表现,有形而无形的质则是体,大小不同则是躯。神智难以捉摸,邈然而应化则是灵。气进入身体则是生,神离开身体则是死。通向生的道路就是道。道是无形的存在,但却有情感,变化无常,能够联系所有的神明和生灵。在人的身体中,道就是心。因此,修道就是修心。修心就是修道。道是看不见的,但通过生命的体验可以体悟到它。生命是不稳定的,需要用道来保护。如果生命破灭,道也会消失。如果道消失,生命也会破灭。如果命与道合一,就能长生不死,成为神仙。人的生命难以长保,因为他们无法内观,自身的心灵。如果能够内观自身,生命就能够长存。”

道家静心智慧,《内观经》解读,千经万术,惟在于心!

“人们流浪于邪恶之中,沉迷于污秽之内,被六种情感所缠绕,从而产生了六种觉知。六种认知分别对应着六种束缚,让人们难以自拔。这些束缚会让人们偏爱或憎恨,让人们难以做出选择,最终会让人们陷入烦恼之中,与道隔绝。因此,内观自身的六种觉知,可以了解六种欲望。欲望从何而来?欲望从觉知而来。觉知从何而来?觉知从欲望而来。妄想和扭曲的觉知,会让人们产生欲望,最终导致烦恼。这些束缚会让人们流浪于生死之间,永远无法回归道上。”

“道本身没有生死之分,只有形体才有生死之别。所以所谓生死,是指形体而非道。形体之所以生,是因为得到了道;形体之所以死,是因为失去了道。如果人能保持生命,守护道,就能长存不亡。另外,人若能常保持心灵清静,道就会自然而然地存在其中。道一旦存在于心灵之中,神明就会保持身体,生命就不会消亡。人们常常渴望生命,却无法保持虚空心境;内心恐惧死亡,却无法保护神明。这就好比渴望贵族地位,却不遵循道;渴望富有,却不去追求财富;渴望速成,却无法行动;渴望丰盛,却无法满足食欲。”

“心以道而得到,道以心而明晰。心明晰则道会降临,道降临则心通达。神明存在于身体之中,就像火因为有容器而燃烧。明亮源自火的燃烧,火又依赖油的滋润,油则依赖容器的保持。如果这四者缺一不可,明亮又从何而来呢?同样,神明依赖心的照耀,心依赖神明的保持。水因为有形体而存在,形体则因为道而完整。如果有一样不足,神明又依赖何物呢?所以所谓神明,就是眼看、耳闻、心知、意觉,分辨物理,细致了解一切,都是由神明而得以明晰,因此称之为神明。”

“所谓虚心,是指抛弃实际;无心,是指去除私欲;定心,是指使之不动摇;安心,是指使之无忧虑;静心,是指使之不混乱;正心,是指使之不邪恶;清心,是指使之不浑浊;净心,是指使之不污秽。这些都是通过有所取舍来达到的。四种心态,心直则不反复;心平则无高低;心明则无暗昧;心通则无阻碍。这些都是本性自然昭照的结果。这些话虽然简单,但值得深思。”

“了解道很容易,通达道很难。通达道虽然容易,但实践道却很难。实践道虽然容易,但得道却很难。得道虽然容易,但守持道却很难。只有守持不失,才能常存。”

“道是无法通过口头传授而获得的。只有保持虚心和安静的心灵,道才会自然而然地出现。愚昧的人不明白这一点,他们劳苦身心,忧虑志向,心神不安,结果离道越来越远,心也变得越来越悲伤。背道而行,却想要得到道,必须慎重选择。”

“道很珍贵,要长存,就要坚守内心,保持神明的根基。精气不散,纯洁无瑕。心与道相合,就能飞升昆仑。先天生命,后天守持。出入无门,不受其限。调和阴阳,控制魂魄。亿万岁月,子孙千载。金堂玉室,送故迎新。”

“内观之道,是要安静心神,使心定如止水。乱念不生,邪念不侵。坚守身体与外物,闭目沉思。内外都是虚空寂静,神道微妙深奥。外表包含万物,内心观照一念。明了清静,动乱皆息。每个念头相连,深根宁静。深沉常住,深奥难以测度。忧虑永远消散,是非都不再分辨。”

老君说:“我并非圣人,是学而得之。因此,我对道的追求,无一不接受和坚持。千千万万的经书、术语,都只是在心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