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了考试的学习让教师和学生疲于奔命

 清源渭水 2023-12-10

外甥有两个可爱的男孩,大宝七年级,小宝四年级。大宝数学、英语、历史、地理、生物样样成绩好,唯一语文成绩拉后腿,而语文里最数阅读和作文,让我诊断诊断。

第一次,带来了一份语文试卷,题型有填空、选择、判断、阅读和作文等,其中阅读有两篇文章,都是《读者》《意林》体的美文,属于赏析性的,要说出某个词的好处,用了什么修辞格以及好处,概括某几个句子和段落的好处,表达了什么看法,写作上有什么特点。乍一看,也有点懵,我能说出正确的答案吗?

读了几遍,虽然不一定准确,但能东拉西扯、东拼西凑一些,但敢肯定,学生肯定是云里雾里,以学生的经历、阅读和基础,怎么能洞悉作家经验世界和成人哲思的世界,特别是站在成人的角度赏析文艺作品呢?

可喜的是,答案已写上了,所谓的作业,只是把答案再抄写一遍,加深印象。

第二次大宝做地理试卷,我自然不管。二宝倒是做一份语文试卷。二宝一个劲儿地叫喊出题太难,但就是懒得动手,漫不经心地摊开试卷,也同时拿出玩具,消磨时间。好不容易开始做题了,第一个组合词语就难住了。“对抗(   )”填什么呢?我首先想到的是“对抗组织”,因为纪委对违纪人员的通报里常用这个词。但是孩子不懂“组织”。二宝用了好多词语,感觉还是不对劲。大宝说,不能乱写,要看课文,课文里的是标准答案。我恍然大悟,这出题的人不就是以课文为依据出的题吗,答案一定在课文里找就对了。后面我不需抓耳挠腮,遇到不会的,就直接说看课文。

大宝没带来作文,但带来了课本和教辅,教辅就是与早年《英才教程》《倍速学习法》等一类的辅导书,把课文从头到尾、从里到外分析个遍,既能应对课堂老师提问,也能应对考试。

再看课文,离放寒假还要一月,课已经上完了。课本的边边角角、空行留白处,写满了笔记。也是解释词语、补充资料、赏析性的好处、微言大义。

语文的所谓上课,就是把选在教材上的课文,放在显微镜下逐字逐句、逐段逐篇地进行解析。而解析的内容无一例外地是从教学参考书搬来的。

曾经读到一篇文章,教师是教信息还是教知识,信息是稳定的、客观的,传递无差别的,而知识是不稳定的、主观的、因人而异的。一篇课文,如果让学生反复读,甚至背,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会有更多联想,但是经老师这么一教,会全部缩小聚焦到专家给出的统一答案上了。这分明不是在教知识,而是在教信息。但不这样能行吗?阅读教学的目的,好像不是奔着阅读而去的,反而是奔着考试而去的。倒是写作文,与原课文还有一点相关。但这中间隔了这么多解析,给课文与作文之间的通路又罩上了一层阴影。

曾经有一批香港志愿者来内陆培训英语教师,他们就是培养英语教师的阅读、写作、口语能力和教学能力,但他们看了学生的教辅资料和配套练习后,一个个惊讶:这未免太难了。他们教学,是教学生的语言交流——听说读写能力,而我们,尽管学生不会说,叫做哑吧英语,但会考试,考试成绩好就万事大吉。

显然,我们的语言教学,包括母亲和外语,偏离了语言的真正功能——表达和交流,教师上课就是传递答案,学生学习就是记录答案和记住答案,课堂上,教师不敢“发散思维”,学生也不敢“胡思乱想”,否则就会前功尽弃。在这种情况下,顶层设计的求异性、质疑性等批判思维,自然就会夭折。

2023.12.10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