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关上海著名老字号“乔家栅”的一些考证

 hyd129 2023-12-10 发布于浙江

宋志良

“乔家栅”是上海著名的饮食老字号。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至本世纪初,上海一直有两家以“乔家栅”冠名的老字号餐饮店(不算分店)。一家是位于中华路1460号的“上海乔家栅”俗称“南市乔家栅”;一家是位于襄阳南路336号的乔家栅食府,也有称“徐汇乔家栅”。现在问题来了,这两家“乔家栅”哪家才是正宗的呢?

图片

图为中华路1460号上海乔家栅(已拆)

图片

图为襄阳南路336号乔家栅食府

根据徐汇区志》和《上海新路达商业(集团)有限公司品牌历史回眸》对乔家栅食府的介绍,乔家栅食府前身是永茂昌点心店。清宣统元年(1909年)创设于县城厢内乔家栅路。创始人为李一高。民国廿六年(1937年)为避八一三战火,李一高将店铺连同“永茂昌”招牌转让给王汝昌(嘉),“永茂昌”迁入境内亚尔培路(今陕西南路)276号,翌年移至西门路86号(今自忠路276号)后改今名。民国廿九年(1940年)在拉都路(今襄阳南路)336号开设新店。特聘有特长的点心技师,在原徽帮基础上发展江南点心特色,推出独具风味的汤团、擂沙圆、粽子、猫耳朵、松糕、八宝饭、虾仁月饼、香糟田螺、面筋百页、三鲜碧子团及各式煨面等特色品种,名声鹊起,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周信芳曾题赠“味传南国”条幅。

我们再看一下《南市区志》对“上海乔家栅”的介绍。“上海乔家栅”原名永茂昌汤团店,清宣统元年(1909年)开设在南市乔家栅,因汤团质量好,口味美,顾客近悦远来,习称“到乔家栅吃汤团”,店主遂将店名改为乔家栅。乔家栅汤团,糯米选自青浦朱家角,豆沙采用崇明赤豆,鲜肉专挑细皮白肉猪;玫瑰包田种植,加工自制,再由手艺精湛的师傅用心制作,使各色汤团厚薄均匀、吃口软糯,被食客誉为“汤团大王”。1956年,南市“乔家栅”迁中华路1460号。

两家“乔家栅”都提到了“乔家栅”源自于地处南市乔家栅(地名)的永茂昌点心(汤团)店。其中,乔家栅食府对历史沿革介绍的比较清晰,而“南市乔家栅”没有过多的介绍历史沿革。好吧,我们就根据两家共识的源头“永茂昌”来寻找“乔家栅”的历史脉络吧!

1927年出版的《商业杂志》第二卷第一集中的《上海最著名之汤团店——永茂昌》文章,因为离开“永茂昌”创办年代很近,因此,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图片

选自1927年《商业杂志》第二卷第一集。

文章大致意思是:永茂昌是一家开在乔家栅(地名)的两开间门面的旧式点心店。每天早晨6点一直要开到深夜2点,一天要卖5千多只汤团,每只20文。另有五人挑着印有永茂昌的桶外卖。现有南北两家店,并无分出。小贩17文批进20文卖出,生活就可以过了。

汤团种类分鲜肉、百果、枣泥、豆沙猪油,汤团皮子用水磨粉,米是用金坛产的,每天要用1石五斗,肉120斤,猪油30斤,都是到打狗桥浦五房(今山东中路2123号)买来。

店主李一高安徽和县人,现年35岁(1892年出生),祖父和父亲都在苏州开过汤团店,李一高生长在苏州,后到上海,挑担卖汤团生意很好。到了民国2年春(1913年),王一亭(梓园主人)娶媳妇,请李一高做汤团,宾客们一致称赞。王一亭劝李开店,李就拿出五年(也就是1908或1909年以来)赚下的1千元在乔家栅开了店铺,果然生意发达得很。李恐怕恐怕别人开店竞争,就到县(上海县)立案说明将开一家分店,南北共有两家,现在分店已于(1926年)11月10号在城隍庙前左开张了。生意也很好每天可以卖钱七八千。老店有工人33人,分店7人。工资6到10元。

永茂昌的汤团除了卖和贩卖外,大旅社如一品香、远东等会请“永茂昌”去做汤团,届时店主会亲自出马,如果没空,生意宁愿不做。据店主说每年春季,哈同会在爱俪园大请客,必定会请店主做汤团,数目在万只以上。

根据上述文章,我们大致可以判断乔家栅食府是真正的“永茂昌”店的传承。但是乔家栅食府的描述和真正的历史还是有细微的出入。下面,笔者将根据历史史料做进一步的考证。

1913年2月李一高在乔家栅开设了永茂昌汤团店,到了1926年11月10日,在城隍庙前的方浜路开设了分店。八·一三后,为了躲避战乱,永茂昌1939年年头迁到了在亚尔培路(今陕西南路)276号。

图片

选自1939年1月8日《申报》

从这张报纸的广告上看到“驰名卅余年”的广告用词,估计这也是目前,“乔家栅”说创建于1909年的原因吧。我个人认为,这卅余年应该是虚数(估数),永茂昌真正创建年份应该是1913年2月,在这之前的五年,李一高还只是走街串巷的小贩,还没有自己的店铺和品牌。

1939年5月,永茂昌从亚尔培路(今陕西南路)迁至西门路86号(后改为自忠路276号)。

图片

选自1939年5月27日《社会日报》

1940年10月25日(根据1963年10月上海市商业(饮食服务业)零售企业卡上,登记的创业日期),“乔家栅”在拉都路(今襄阳南路)336号开设新店。此时,西门路86号为总店,拉都路336号为支店。

图片

选自1942年2月28日《申报》

由于“永茂昌”和“乔家栅”号称“粽子大王”,因此,有不少店家争相使用这个品牌。其中,不少就是冒牌货。

图片

选自1943年6月3日《申报》,红框内为正宗“乔家栅”

图片说明:左侧的乔家栅(味美轩)原先的名字就是味美轩,可能只是销售“乔家栅”的粽子而已,总体上属于傍“乔家栅”这个牌子;左侧的“永茂昌”和“乔家栅”的前身同名,而且也号称“粽子大王”。笔者查到了该店在1948年1月16日,在上海市面团商业同业公会入会申请书。申请书上该店创始于1939年3月10日(和“永茂昌”搬迁至亚尔培路的时间相仿),老板李福奎24岁安徽人,和“永茂昌”创始人李一高是同乡且同姓。据此,笔者判断这家店可能和“乔家栅”是同根同源。“永茂昌”的第二任老板王汝嘉,为了区分李一高后人使用的“永茂昌”,在1940年代初使用了“乔家栅”这个商标。后来,这家坐落于卢湾的”永茂昌“也成为卢湾区的著名点心店,其生产的粽子在1991年被评为部优产品。

此外,在浙江中路603号也有一家叫“乔家栅”的汤团店。笔者查了相关资料,这家店的老板名叫蓝田青,是一位湖北籍。应该也是一家傍名牌的汤团店。

为此,“乔家栅”老板王汝嘉委托律师王士宗,在1944年6月《申报》上发表声明。

图片

选自1944年6月14日《申报》

文字版:王士宗律师受任乔家栅汤团大王王汝嘉君常年法律顾问并代声明商号商标专用权通告

兹由上开当事人聘任本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嗣后如有侵害其一切法益者本律师当依法保障之再据当事人声请本店总店设西门路二七六号支店设襄阳路三三六号出品汤团大王以及各式粽子面点素著盛誉使用乔家栅牌号及商标业经呈准经济局商标局登记领有三一八二号商号登记证第一一○四九号商标注册证在案特委贵律师代表声明嗣后如有他人影戤冒用同一名称意图渔利者定当依法诉究等语据此合代通告如上

解放以后,“乔家栅”公私合营,后改称乔家栅汤团食府(见1963年上海电话号簿)。经营的品种从原来的20余种发展到50余种,并兼营苏锡、徽帮酒菜。乔家栅莲蓉麻球、八宝饭被评为1989年国家商业部优质产品。1993年“乔家栅”被原国内贸易部第一批命名为中华老字号。2005年“乔家栅”被中国烹饪协会命名为中华餐饮名店。2006年12月,上海乔家栅饮食食品发展公司的乔家栅食府,被国家商务部首批认定为中华老字号企业。2015年7月16日,乔家栅传统糕点制作技艺获得第五批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通过公示正式入选该项目名录。

说到这里,或许有人会问,那南市乔家栅”又是什么回事?我们在《南市区地名志》中看到有关介绍。原来南市栅”的前身是一家傍名牌的“乔家栅”的汤团店

图片

选自《南市区地名志》

图片

选自《老上海百业指南》

笔者查阅了“南市乔家栅”1950年上海市糕团点心商业同业公会筹备会会员登记表,登记表显示,该店全名是“真真乔家栅”创建于1946年10月,老板叫施惠仁,上海本地人,时年36岁。看来,这家店确实和“永茂昌”系没有任何关系。

1956年,这家非“永茂昌”系的“乔家栅”迁入中华路1460号(原鸿运楼)后,常年供应各色汤团、擂沙圆和面点,并以八宝饭、青团、粽子、月饼、薄荷糕、重阳糕等节令美点招徕顾客。其中八宝饭、粽子、鲜肉大包曾获得中商部金鼎奖及市优质产品称号。

如今,以“乔家栅”命名的连锁糕团店,遍布整个上海。由上海乔家栅饮食食品发展有限公司、江西龙冠食品有限公司和社会自然人共同发起设立的南昌乔府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乔家栅”月饼也成为了中国著名月饼品牌。

美中不足的是,当年“永茂昌”和“乔家栅”得以成名的擂沙圆,如今在“乔家栅”,甚至整个大上海,都已经看不到了,如果能恢复上市,那对上海美食文化的挖掘和传承,也将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