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上海点心|乔家栅

 cxag 2016-12-16

说起“乔家栅”老上海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是传承传统美食文化的典范之一,直至今日依然受到很多上海人的喜爱。


诞生于小吃摊的百年老店

乔家栅的诞生,要从一百多年前的一个外乡人说起。一百多年前,安徽人李一高来到上海,靠在老城厢的乔家栅路附近摆小吃摊维持生计。1909年,李一高用攒下的钱,租了店面,开起了一家汤团店,取名为“永茂昌”,意为永远茂盛。很快,永茂昌汤团店真的像它的名字的寓意那样,迅速发展起来,由于它用料讲究,很多人慕名而来大饱口福。

两个“乔家栅”之争

1937年,淞沪抗战爆发。为躲避战火,永茂昌汤团店不得不从上海老城搬往法租界内的陕西南路淮海中路口(现巴黎春天处),更名为“乔家栅移址永茂昌”;1938年又迁到西门路86号,并于1939年更名为“乔家栅永茂昌”。自从搬到陕西南路后,李一高便与二房东王汝嘉一起合伙经营。王汝嘉原先是美通汽车公司的跑街,有一定的商业头脑,对于店铺经营有自己的想法。两人合作没多久,就因意见分歧日益增大而决定各自单干。

  分家的时候,关于“乔家栅永茂昌”这个招牌的归宿,两个人再度起了争执。李一高本就是个普通的小店主,完全没有想到无形资产的价值。那时的乔家栅虽然还没有日后的名声,但也算小有名气。有经济头脑的王汝嘉当然明白金字招牌的重要价值,所以不惜高价也要获得“乔家栅”的店名。于是,李一高拿到一大笔钱去另起炉灶,王汝嘉变成了“乔家栅永茂昌”的新老板。买下“乔家栅”的王汝嘉立即到工商部门进行了注册,并对外广告说明:“只此一家,别无分店”。


媒资网截图:80年代末乔家栅外景

  随后,王汝嘉将店铺搬到了襄阳南路336号,改名叫做“乔家栅食府”,这也就是人们后来口中的“西区乔家栅”。几年之后,李一高又在老城厢重新开张了乔家栅,也就是俗称的“南市乔家栅”。上海滩出现了两个“乔家栅”,王汝嘉当然不肯,一纸诉状将李一高告上了法庭。最后的判决结果是“乔家栅”品牌为王汝嘉的“乔家栅食府”。但是,李一高的乔家栅依然存在下去了。于是人们就用“南市乔家栅”和“西区乔家栅”来加以区分。


媒资网截图:90年代的乔家栅加工车间

以质取胜的金字招牌

  回到王汝嘉的乔家栅食府。当时的襄阳南路叫拉都路,虽然荒凉,但离市中心很近,周围都是高级住宅区,很多些社会名流都住在这里。加之王汝嘉继承了乔家栅点心的传统特色,坚持以质量保持信誉,自然就吸引了这些社会名流邻居们的光临。像梅兰芳、周信芳、俞振飞、沈尹默等人就经常到乔家栅来聚会就餐。周信芳还为乔家栅题词:“味传南国”,俞振飞则挥笔写下“乔家栅食府好”,宋庆龄在沪期间也经常派人来乔家栅买粽子。随着这些社会名流的到来,乔家栅在上海也越来越有名。

  王汝嘉的生意越做越大。他知道一个饭店要开得好,关键在厨师。于是他广为招纳各帮名师,他还亲自带技师们到其他的店里去“偷关子”,也就是说,去“品尝”,或买回来“研究”。就这样,乔家栅创造了自己特有的十大名点:汤团、擂沙团、粽子、猫耳朵、松糕、八宝饭、虾仁月饼、香糟田螺、面筋百叶、三鲜碧子团。1993年它被原国内贸易部命名为“中华老字号”,2006年12月又被商务部首批评定为首批“中华老字号”企业,2005年被中国烹饪协会命名为中华餐饮名店。

  而“南市乔家栅”在1956年全行业公私合营后,迁至老西门中华路上。店面扩充为五间,并设有独立的糕团工场,点心名师高手云集,乔家栅名特点心名闻全市。人们大凡做寿、过生日、乔迁都要选购“乔家栅”的寿桃寿糕,逢年过节也忘不了“乔家栅”。原上海市副市长赵祖康吃过乔家栅的点心后也赞不绝口,并挥毫为之题写“上海乔家栅”的金字招牌。

  如今的乔家栅,早已改变当年前店后厂的经营模式。无论是“西区乔家栅”还是“南市乔家栅”,都已经发展成为具有多家连锁店铺,集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企业,依然是上海人民逢年过节和日常饮食经常光顾的场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