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学习心得:太阴病VS阳明病

 灵兰小草 2023-12-11 发布于山西

六经把所有病症,分为了下面六大类:

1)太阳病:脉浮、头痛、项强、恶寒;

2)阳明病:胃家实;

3)少阳病:口苦、咽干、目眩、喜呕;

4)太阴病:腹满吐、食不下、自利益甚、腹益自痛,若下之胸下结硬;

5)少阴病:脉微细、但欲寐;

6)厥阴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粗粗一看,有点发蒙,别急,我跟大家分解一下,就好理解了。

六经的分组理解图片

第1组

(-1)太阴病VS(+1)阳明病

上图红色的部分

这个部分的病,都是吃坏的,主要表现为胃肠功能问题、大便异常

第2组

(-2)少阴病VS(+2)太阳病

上图绿色的部分

这个部分的病,主要表现为怕冷

第3组

(-3)厥阴病VS(+3)少阳病

上图黄色的部分

这个部分的病,多表现为头和内脏的不舒服


图中的正号(+1+2+3)在中医里叫阳性反应,就是指人体抵抗是比较激烈的,正气和邪气还有得一拼,表现多有体温升高而发热发烧的症状。

图中的负号(-1-2-3)在中医里叫阴性反应,就是指人体抵抗是比较消极的,正气打不过邪气了,表现多有体温无法升高而感觉很冷的症状。

比如中年、老年几乎就不发烧,是因为阳性反应没有了。

第一组

(-1)太阴病VS(+1)阳明病

上图红色的部分

(-1)太阴病:太阴病判断的总原则是:腹满吐、食不下、自利益甚、腹益自痛,若下之胸下结硬。

太阴,就是全部是阴,叫太阴湿土。

太阴湿土,对应的是一天当中的晚上21点到次日凌晨3点,是一天当中最阴冷的时刻;一年当中夏天和秋天之间,有一段时间非常潮湿,叫长夏,就对应着太阴湿土。

春夏秋冬,每个季节的最后十八天,都比较潮湿,都属于太阴湿土。

太阴病,就是怕水湿,水寒凉,也怕寒凉,治太阴病,就要温暖、祛湿。

嘴唇干裂,大便干硬便秘,舌苔又水滑有齿印,实际上就是脾土太湿了,血液和津液运送不过来,嘴唇和大便干硬,只要加一味白术,干燥脾土、让脾经运输动起来,嘴唇就湿润了,大便就通畅了。

太阴病的辅助症状:

失眠入睡困难,睡眠很浅,怕吵,脸色晦暗发黄,又饿又吃不下饭,皮肤粗糙没有光泽,嘴唇易干裂,头发油腻或头屑多,痛经,舌体淡嫩、舌苔白腻或黄腻、舌头两侧有齿印。

太阴病的常用药:

茯苓、干姜、白术、炙甘草、桂枝。

茯苓,能疏通全身各处水道,不仅仅是尿这个小环节。全身各处用水,水多了变少点,水少了变多一点,水道堵住了疏通一下,水泛滥了抽走一些;

总结几个字,茯苓的作用:通,行水。

茯苓的药量一定要大,是其他几味药的2-3倍以上。

太阴病的中成药:

理中丸的主要成分是:党参、白术、干姜、炙甘草;

四君子颗粒主要成分: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

香砂六君丸的主要成分是:木香、砂仁、陈皮、制半夏、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

如果脾湿的人,时间比较长了,肚子一般较冷了,还应该加一味桂枝,温通经脉,否则水道各处寒凉凝结,茯苓就起不到行水的作用了。

太阴病最简单的方子:苓桂术甘汤、茯苓桂枝甘草汤。

太阴经湿气比较重的话,就会有痰,所谓脾是生痰器,肺是痰罐子。

身体的津液,由于湿气太重了,导致津液运送不及时,积多了产生了瘀热,就成了痰。

寒痰,就是瘀热不严重,表现为痰白稀,夹杂着少量浓痰丝;

热痰,就是瘀热比较严重,表现为黄痰、浓痰、甚至灰黑痰;是寒痰的恶化。

痰不仅仅在肺这里,身体各个部位,所有的结节、肿块、肿瘤、癌肿,都是有痰在里面的。

癫痫、哮喘,其实都是痰为主的瘀堵。

祛痰方剂(有中成药)二陈丸

成分是:

半夏,燥湿下走;陈皮,疏通气息;茯苓,全身行水;炙甘草,温中。

以上没有一样是化痰的,说明只要对太阴的脾经肺经,进行干燥和祛湿,就可以祛痰了。

如果出现肿块、肿瘤,说明痰凝固了,包括癫痫、哮喘,才会用到真正的化痰药:

寒痰:清半夏、制南天星、白芥子、生姜

热痰:浙贝母、瓜蒌皮、天竺黄、胆南星、竹沥

祛肺的痰,用枳壳+桔梗;

祛脾的痰,用半夏+陈皮;

二者合起来用,再加上祛太阴寒湿的药,一般的痰都可以去掉。

如果太阴经的寒湿不去除的话,用这些化痰药也是没用的。

(+1)阳明病阳明病的总原则是:胃家实

胃家实,指胃、小肠和大肠三者的总称,就是食物吃下去,到消化吸收,到排出来的整个通道;

胃家实,就是,食物堵住了,叫做实。

单纯的阳明病

单纯的阳明病,主要是身体健壮的儿童和年轻人,才有可能,就是吃多了,大便堵住了。

单纯阳明病的用药:厚朴、枳实、大黄、芒硝;

厚朴,治湿气导致的胀满,心下和小肠的胀满;

枳实,治痰湿导致的痞胀,主心下和小肠,力道大;

大黄,通常大家理解为通便,其实是有所偏差的;大黄是搜罗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把津液和血脉中的垃圾,全归到大肠,并排出体外的;力道很大,很小的量比如2克,就有祛湿排尿的作用;

芒硝,是一种矿石,易吸水溶于水,西医现在用来给肠道手术后,外敷肚子促进肠道蠕动的,效果很好。

阳明病的中成药:麻仁丸

麻仁丸的配方是:火麻仁、苦杏仁、白芍、大黄、枳实、厚朴

通大便:大黄、枳实、厚朴;

润肠道:火麻仁、苦杏仁

补血虚:白芍

口渴

用白虎汤

特征是:口大渴、大汗、高热、脉搏洪大有力。

有些人,口渴的厉害,而且一定要喝冷的才舒服;

这些都是阳明病,实际上是胃这里,积聚的不是食物,是热气,散不掉,要用白虎汤。

白虎汤的成分:生石膏、知母、粳米、甘草

生石膏,不是骨折敷在手脚上的那个熟石膏。

知母:清热、润燥、祛湿

粳米:我们现在常用大米代替,能够会同甘草,滋润脾胃,同时增加生石膏的溶解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