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该加热的冰&该冷却的火

 令君王上 2023-12-11 发布于广东

危机的轨迹是可追溯的,而政策干预的阶段也往往与轨迹相匹配,即便长期高增长的经济体,由于过度自信和政策导向,导致市场过热和金融体系风险积累。之后市场的自发出清过程,形成了一个齿轮的传导过程:金融机构变得脆弱-经济增速发展放缓-银行贷款减少消费降低-资产价格进一步下跌-参与者和金融机构急于抛售资产-资不抵债显现与挤兑发生-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暴露更多脆弱的金融机构。风险爆发前往往都有非常明显的信号,虽然过度自信的参与者往往会忽略掉这些信号,比如前1%的群体财富疾速膨胀,人口结构问题,资产价格快速上涨,家庭债务占收入的比重快速上升等等。所有人都享受这个过程,让经济体不断错过降温政策的推出。不管是经济学者、市场参与者亦或者是执政者都会对风险认识不足,被过往的高增长和资本市场繁荣所麻痹,等真正需要干预的时候,往往已经错过时间,即便要救市,也要承担更大的代价。

图片

各国也逐渐意识到,一旦风险堆积,根本就不存在童话般的既要又要的结果,遵循的一般规律是尽可能的降低损失,增加效率,也就是说救市不是无章可循的,在合适的阶段做出合理的决策,该加热的地方加热,该冷却的地方冷却。否则可能出现很多邯郸学步、亦或者故步自封之类的问题,导致付出大量的成本之后收效甚微,最终可能反而加剧了市场的风险。

  1. 1.   美国的应对策略与成本回顾

美国的策略基本可以理解为美联储输血+宽松货币政策+宽松的财政政策,美联储为投行和融资市场提供支持,大量的补充流动性以防止金融机构出现挤兑,比如本次应对银行危机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贴现窗口贷款,极端情况下的贷款等等,充当最后贷款人的角色,缓解金融机构的现金流和挤兑风险。

宽松的货币政策,在危机之后几乎维持0利率的量化宽松,美联储大规模的购买资产以降低长期的利率水平,同时维系宽松的财政政策,仅2009年就推出了7120亿美元的临时减税和财政支出增加,08年是美国债务激增的关键分水岭,从10万亿到30多万亿也仅仅十几年时间。

收益端:GDP最大下跌幅度约为-5.25%,低于以往发达国家的下跌幅度的9.6%,经济衰退的持续时间只有1.5年,低于发达国家普遍的2.9年,恢复速度约为5.5年,低于一般的7.3年。同时,极致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让家庭部门的杠杆持续下降,可以理解为刺激经济必然有人要吃下杠杆,这个阶段是政府部门置换居民杠杆的过程。家庭部门的杠杆已经降到65%以下,即便加息下,消费活动依旧强势,家庭部门抗压能力远高于2007年,这也是大家很难理解为什么加息周期还没有出现更大危机的原因。

成本端:经济高杠杆运行趋势没有改变,危机也并没有消失,实体部门中虽然家庭部门杠杆下降,但政府部门的负债增长速度极快,占GDP的比重几乎翻了一倍,来到现在的120%左右,且治理能力下降,削减开支迟迟不能推进,光支付利息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2020年过度的宽松货币又一次重复了政策刺激的经济过热,与2007年不同的是,政府高杠杆,经济增长停滞结合高通胀,让救市政策的选择更少。

  1. 2.   该加热的冰与该降温的火

资产泡沫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是风险的缔造者,美国也不能阻碍市场泡沫的破裂,最值得一提的是,危机并不是房地产刚开始下跌就爆发的,资本市场还继续延续了两年的奇迹,而金融危机的全面爆发已经是两年后的事情了,这个期间还有大量的刺激贷款和相关金融投机品的产生,美国的房地产价格在2006年中上旬达到顶峰,之后呈现出现下降的趋势,最高时跌幅超过20%,部分地区可以腰斩,这个过程用了接近三年的时间,也就是所谓的市场底可不会那么容易到来,不要天真的认为泡沫大到一定程度才下跌一点,市场会很快回暖。

所以资产泡沫任何时候都是该降温的火,过度的保护并不能阻碍市场的出清,反而会浪费稀缺的救市资源,什么都想救,意味着政府部门加杆杆的速度不敢想象,最终根据历史规律还是会破裂,即便金融体系发展更早的发达国家也无法幸免,也只能任由房价下跌,更不会推出限跌令这样人为降低资产流动性和放大风险的政策。

而该加热的冰则是市场的信心更准确来说是私企的生存环境,居民的口袋,企业、居民的自发去杠杆,加速了开头的齿轮传导,加速了市场的着陆,如果要干预必然是在这个环节而非以债养债的给庞氏信贷输血,即便最后无法阻碍资产泡沫的破裂,民营企业是市场活力的细胞,居民消费是市场回暖的保障,两者手里有余钱,都是降低金融风险和资产泡沫破裂冲击的最佳刺激方向和最高效的方法。

今年已经连续多个月cpi低位运行了,11月更是到-0.5%,媒体的引导并不能改变消费不足的现状。之前我们也分析过猪肉周期,猪肉不可能完全抗下消费不足的锅,或者说居民高杠杆下抗风险能力下降的锅,毕竟无法解释吃下欧美大量的贸易逆差和通胀输入下,同时内部长期的宽松货币政策和今年加速的财政政策,依旧维持极低的通胀水平,一个猪肉背负不了这么多东西。

总结起来:危机的传导是有迹可循的,资产泡沫和高杠杆本身就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且形成之后必然会对经济带来冲击,无非是冲击的力度差异。而政策的干预,或者说刺激性的救市政策,软着陆也不是乱刺激的,而是在一些关键的传导环节进行干预,比如资产泡沫这东西无论怎么救都是成本巨大,收效甚微的,最终往往以崩溃收场。而居民消费和民营企业的生存压力改善则往往是高效的,做最坏的打算,没有任何经济体的资产泡沫在过热之后还能稳住的,即便最后市场出清,不管是降低冲击还是恢复的速度,都非常依赖居民和企业手里还有多少抗风险资金,错过了多次灭火的时机,应该意识到已经不可能无牺牲的解决发展问题了。该加热的冰,与该冷却的火,精力就这么多,选择决定了未来的冲击大小和恢复速度。最低效的做法可能会出现政府部门杠杆加了,但市场的投资和消费依旧疲软,反而继续出现危机前的普遍现象,1%的人的财富依旧呈现高增长,家庭部门收入预期放缓、债务恶化加剧齿轮的传导,进而经济走向与救市初衷相悖的方向。长篇创作不易,如果您觉得文章有益,请推荐给更多读者阅读,感谢您的关注、推荐和支持,将是公众号长期更新的动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