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大的风险

 投研帮 2023-12-13 发布于北京

3000点只站上去了1天,就这么可怜地跌下来了。

盘中比亚迪、五粮液、万华化学、海尔智家、中国中免、爱尔眼科、阳光电源、广汽集团、晶科能源、上海机场、亿纬锂能、复星医药、恒力液压、包钢股份、中信特钢、晶澳科技等138只龙头创出今年新低,连带着上证50收盘破了2018年熊市底部的收盘低点

同样一份经济工作议通稿,不同的人看到的不一样

拿着科技的人觉得现代化产业体系牛逼,几大任务里排第一,但事实上A股的科技股行情,基本是由巨头的动作或者产品推动的,跟文件的关系不大,这是第一性原理的作用,科技股的驱动力是内生性创新力。

拿着地产的人觉得今年防风险的第一条就是地产,而且有三大工程的新提法,实际上地产政策从十一月份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就在开始定调了,住建部部长在新闻联播里也提了三大工程。但市场一直不大买账。

拿着消费的人看到今年把扩大消费的政策细化了很多,并不像前几年那样泛泛而谈。但消费股的大头白酒股还在屡创新低,屁大利好只能泥牛入海。

不同的人看到的虽然不一样,但殊途同归,收获了同样的结果:跌

从我的角度看,对比去年的通稿,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内容是丰富很多的,几大任务都说了很多具体的措施,但没办法,市场不认可,我们也只能遵从市场合力。

很多时候趋势的力量是超过我们的想象的,比如说即使知道一个事儿是错的,但它能跨度几年甚至很多年,很多逆势的人没有挺过去,一切都没有意义。

正好昨天也看到很有意思的一段话,说很多投资者不知道真正的风险是什么,真正的风险并不是美联储加息或者是个股暴雷,而是我们无法理解的事情,导致我们认为的不可能发生了,而且我们认为只可能是暂时的,而不去做改变。

中国中免今年营收同比29%,利润同比14%,股价从春节后第一天下来跌了66%,中间最高反弹不超过10%。

即使是免税牌照不再稀缺,中免的规模优势也仍在,消费降级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只能说戴维斯双杀下,堪比地狱模式。

我设想过如何去避免自己“不知道的风险”,给大家提供一个简单的思路:根据赔率来止损

比如说对这票的空间预估是50%,那可以考虑在回撤50%*20%=10%的时候先止损,如果空间预估是100%,那就是100%*20%=20%的止损线,依次类推。

如果算不出来预估空间,那就说明对策略对这个票没有什么认知和研究,就不应该重仓买这个票。而且我也不建议一下就预估100%以上的空间,牛股是小周期一步步看,累加出来。

现在需要郑重考虑一个问题:如果明年经济和信心还是跟今年下半年一样,我们的投资策略能够hold住吗?

……

政策线形成不了合力,还是只能看事件线和科技线。

之前讲过一次国企改革的大逻辑,今天再细聊一些,这个方向在持续发酵,而且的确是当前市场最大的暗线,逻辑和趋势都有

国企改革一般有几种模式:

第一种是多个相似的业务整合成大的平台。

最近江苏财政厅牵头的江苏舜天、汇鸿集团、弘业期货等的重组就是如此,这几家的主营基本上都是贸易,金融等等,很多重叠。此次重组以苏豪控股为基础,将其他4家企业全部重组整合至苏豪控股。

最近涨得最猛的南京商旅,也是拟注入南京旅游集团,下属有夫子庙、酒店等众多业务。

第二种是集团资产证券化。

成都国资委打算把旗下的旅游资产进行证券化,找了莱茵体育,把成都文化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63.34%股份装进去,现在正在走流程。

第三种是新兴资产装入上市公司,替代原有旧资产。

这个典型案例就是东湖高新了,原来的园林工程类资产都被清理出去了,现在预期是装进来数据集团等新的资产。

浙文影业、中百集团、四川金顶、金陵饭店、上海三毛……大多集中在江浙、湖北和重庆三个地方的国资。最好的组合其实是把原来的地产公司的业务出清,装进来数据要素类的公司,目前湖北和重庆的绯闻公司多一些。

一般来说国资整合是有流程的,重要的时间节点通常会有几个:最开始公告、人事任命、上级部门同意、资产剥离、资产注入,最快也要半年才能走完流程。

每个节点股价波动会比较大,时间跨度也比较长,并不会像小盘科技方向那样炒两周或者一个月就完事了,而且一般如果成功的话,赔率都比较高,翻一到两倍是常有的事情,所以玩这个方向需要注意节奏,不要重仓长拿不动,而且需要用尽可能谨慎的心理去读牌,重组并不一定成功,给自己设定几个硬性的止损标准,触发了就认输。

对了,最近还研究了AI PC,结论是没啥,纯炒噱头,具体就不细说了,想玩的小伙伴慎重一点。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