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则天统治唐朝三十余年,临终时颇具意外地发布一道诏书——为褚遂良平反,恢复他子孙的爵位职业

 凤凰山居士 2023-12-14 发布于江西
武则天一生刚毅果敢,临终前却展现柔情一面,为他平反
飘流瀚海v2023-12-14 09:49山东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皇帝,她在历史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其称帝行为对唐代政治带来深远影响。然而,对于她在执政期间的功过评价,千古难以达成一致,众说纷纭。

在为夺取皇位的过程中,武则天采取了多种决断果断的手段。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她生命的最后阶段,她的心思却始终牵挂着一个人。

那么,这个引起武则天深思的人究竟是谁?他曾做过什么事情,让武则天在晚年时特地下诏为他平反呢?

时值贞观十一年,唐太宗李世民得知武士彠有一位女儿,容貌俏丽,举止端庄。于是,太宗动了心思,将这名年仅十四岁的少女招入宫中,并封她为"武媚",从此她便被众人亲切称为"武媚娘"。

初入宫的武则天被封为五品才人,与母亲杨氏依依不舍告别。然而,这位年幼的女孩却是朝代更迭的关键人物,这一点在当时并未被广泛认知。

在李世民的统治期间,武则天并未获得预期的宠爱。整整十二年的时间里,她的封赏一直保持在最初进宫时的水平,一直保持"才人"的身份,并未受到太多宠爱。

正当她感到颇为失望之际,太宗病倒了。太子李治前来奉陪,两人相遇后引起了李治的注意。巧合的是,年幼失母的太子正需要一个稳重的人来分享他的忧虑。于是,武则天与太子李治有了一面之缘。

唐太宗李世民终于度过了他那辉煌的一生。按照唐王朝的规矩,已故皇帝的女人都要削发为尼,隐居于古寺,度过余生。当然,武则天也未能幸免。

古代虽有不少才智出众的女子,然她们未能拥有武则天的美貌、智谋和勇气。更何况,古代男子主导的社会观念深植人心,而武则天却是唯一突破常规的女性。

武则天并不甘于沉默接受命运的安排。在李治登基后的第一年,他前来感业寺祭奠先父李世民,武则天当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五年后的某一天,唐高宗李治携妻王皇后缓步而来,来感谢佛祖的庇佑。

武则天迫切地想要紧紧抓住李治,对她而言,追求自由是她活下去的必要条件。她不甘受到世俗束缚,正是因为武则天内心的不屈韧性吸引了李治。

李治原本在佛寺祈福,但此刻内心却泛起层层涟漪,难以平复。在与武则天四目相对的瞬间,两人彼此心意昭然若揭。

王皇后见状,主动提议将武则天纳入后宫。这不仅能赢得李治的好感,还能趁机打压萧淑妃。

武则天入宫第二年就被封为昭仪,这在李世民时期可从未有过。她对王皇后和萧淑妃之间的事情了如指掌,于是她构思了一个巧妙的计策。

她首先利用王皇后来打击萧淑妃,巩固了自己在皇宫的地位,同时拉拢宫女成为她的眼线和传话筒。据记载,武媚娘为了击败王皇后,竟然残忍地亲手掐死了自己的亲生女儿,然后将罪责推到王皇后身上。

王皇后本身没有子嗣,这是她失宠的根本原因。她不但没有后代,还亲手掐死了别人的孩子,这种行为在天理上是不可容忍的。


在李治执政期间,像长孙无忌等旧臣势力强大,对李治的集权构成了障碍。李治希望通过废黜王皇后来打击这些元老旧臣,扩大自己的权力范围,这将宫廷内的斗争引向朝堂,引发了一场政治权力的内部争斗。武则天和李治在利益上达成了一致,希望重新分配权力。

当武则天生下长公主后,恰逢王皇后前来探望,她亲手扼杀了自己已足月的女儿,设计陷害了王皇后。


这引发了李治废后立武的想法。至于长公主的死因,尚存争议,一些史料没有详细记载,这件事使得武则天和李治渐渐走到了一起。

随着时间的推移,朝廷逐渐出现了支持李治废后的声音,元老李勣称这是皇帝家事,不需要问外人意见,这让李治不再有顾虑。

王皇后和萧淑妃此后便无缘竞逐皇权,而武则天却成为整个事件的最终受益者。自从武则天成为皇后后,她与李治紧密结盟,联手罢免长孙无忌等曾对皇权有影响的人,并将其逐出京师。

在这个过程中,武则天展现出了她强势的个性,从深宫的武才人到感业寺的女尼,再到二度入宫的武昭仪,她的卓越品质是一步步培养出来的,而她巨大的生命潜能也是逐渐开发的。

为了赢得广泛的敬仰,武则天一直坚持“要么不做,要么做到极致”的信念,逐步扫清一切障碍,她的晋升过程可谓堪称教科书的经典。

针对王皇后和萧淑妃,武则天早已将她们逐出后宫,并且关押在黑牢中。而此刻,她不再手软,决定亮出她手中的“铁锤”,让她们饱受折磨;最终,她更是决意亮出“匕首”,将她们推至绝地。

武则天派遣使者前来,以天子的名义宣读刑杖诏书,将王氏和萧氏各自捆绑,接着残忍地加以一百杖的惩罚,最终还砍掉了她们的手足。

王皇后和萧淑妃在被砍去手足后,被浸泡在酒瓮中,几天之后便离世。武媚对她们的仇恨并未解除,她命人捞出二人尸体,斩下头颅,并迫使李治颁布诏书,将王皇后的姓改为蟒,将萧淑妃的姓改为枭。

后宫的障碍已经被清除,武则天成功被封为皇后,与李治的儿子李弘一同被立为太子。武则天达到了封后的目的,此时,皇帝李治患上了一种头疼欲裂、目不能睁的病症。武则天迎来了人生的第二次决定的机会,即开始争夺政治大权。

成为皇后是武则天成功的第一步。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她罢黜或流放了褚遂良、韩瑗、来济、长孙无忌等人,使朝中“拥武派”势力占据上风。拥武派之所以崛起,与唐高宗的公开支持密不可分。

朝中大臣一旦归顺武则天,必得到唐高宗的厚赏;一旦反对武则天,必遭到唐高宗的责罚。因此,朝廷中层领导干部为了升官,不得不在利益的驱使下选择支持武则天。

而褚遂良是其中最激烈的反对者之一。他在朝堂上公开表示:“武昭仪为先帝才人,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立武昭仪为后是有悖常理的,陛下如何面对先帝,如何面对天下人?”这场冲突使得褚遂良与武则天之间的关系骤然紧张。

武则天将褚遂良视为心腹大患,多次贬谪他到偏远地区,阻止他在朝中扎根。褚遂良在李世民时期担任谏议大夫,频繁向李世民直言进谏。在职期间,他数十次向李世民献言,其建议多被李世民采纳。为表彰他的贡献,李世民将其晋升为银青光禄大夫。

褚遂良在兼任大理卿之后,贞观二十一年,他的父亲褚亮逝世。为守孝,褚遂良辞去官职回乡。次年,服丧期满后,他再度升任中书令。

永徽六年,李治即位后计划废黜皇后王氏,改立昭仪武氏为新皇后。为商议此事,他召见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入宫。

一进宫,李治以王氏无子为借口,提出废立计划,欲立武则天为新皇后。然而,褚遂良坚决反对,认为王氏出身高贵,品德无瑕,不应轻易更替。他甚至将手中的笏板放在殿前的台阶上,还给了李治,并多次叩头至流血。李治大怒,命令将褚遂良拖出宫殿。幸而长孙无忌为其辩护,才使褚遂良免遭一死的命运。

尽管离开了权力核心,武则天仍不罢休,将褚遂良贬至更为偏远的桂林。随后,她甚至陷害褚遂良谋反,全家被发配到边疆。在最后时刻,褚遂良上书给李治,直言他在立储之事上有功劳,但李治置之不理。褚遂良终因忧愁而亡。武则天更下令掘出褚遂良的尸骨,进行极大的侮辱。

褚遂良逝世两年有余,宰相许敬宗和中书舍人李义府上书诬陷他和长孙无忌谋反,致使褚遂良生前的官职被剥夺,子孙被流放至爱州。直到李治去世,褚遂良的后代才在遗诏中获准返回中原。

武则天统治唐朝三十余年,临终时颇具意外地发布一道诏书——为褚遂良平反,恢复他子孙的爵位职业。

生命的最后时刻,武则天突然回忆起褚遂良,心生一计欲为其做些善事。她即刻下令召见太子李显,坦言她的决定:“显儿,褚遂良要平反。”

李显略感意外,但并未质疑母亲的决断,明白她定有深意。

或许是因为武则天在生命终结之际,顿悟褚遂良当初反对她登基的初衷。褚遂良之所以持此立场,并非出于个人恩怨,而是着眼于唐朝的安危和国家社稷的大计。

武则天登基后逐渐认识到这类臣子才是国家的中流砥柱。在生命终末,她或许欲让心灵得到宽慰,弥补曾犯下的过失,更是希望给予褚遂良及其后代一个公正。

发布平反褚遂良的诏书后,武则天的心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她似乎豁然开朗,对曾与自己对立的人选择宽恕,不再彼此怀怨。

随后,褚遂良被追谥为“文忠”,享有高宗祠庙的尊荣。武则天辞世后,她的墓前竖起了一块无字碑,留待后人评述她的功过。

武则天从崭露头角开始,经历了一系列事件,最终成功恢复了褚遂的名誉和爵位。她的一生充满了突破传统伦理的决断, n过嫁给两代父子皇帝,涉及到残酷地对待亲生骨肉,还有对抗有用之臣的大规模屠杀等。人们在谈论她的冷酷时,也不得不承认她在领导方面的勇气和政治才华。

武则天逝世后,武周的国号恢复为李唐,令人意外的是,作为既是开国之君又是亡国之君的她,并没有陷入苦难的囹圄。她在李唐的子孙陪伴下安享晚年,留下了一块无字碑,矗立在风雨中千百年。考虑到当时中国古代社会对于男尊女卑的观念,她能够登上历史最高的舞台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