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灿玾:从五个方面谈谈感冒后遗症及变证的处理

 DrGeorge 2023-12-14 发布于瑞士
中医书友会
第3689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感冒治疗不当,会留有后遗症或变证,作为中医临床医师要掌握处理的方法。本文前三案主要参考《伤寒论》的方法,后两案则是对时方的运用。经方与时方之间有发展与继承的内部联系,灵活运用,共克外感。(导读/依伊)

—本文约1600字,预计阅读5分钟—

图片

感冒后遗症及变证诊治举例

作者/张灿玾

简介:张灿玾(1928年—2017年),男,汉族,中共党员,山东荣成人, 山东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1949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2009年,被评为新中国成立以来首届“国医大师”。

据我多年所见,感冒病,若非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常留下某种后遗症或变证,今举例如下:

(1)治不及时,邪未尽解例。

尝治一农民,初因感冒外邪,头痛身痛,不曾及时治疗,迁延时日,病仍不解。

观其脉舌,已无明显异常,乃邪留于肌表,营卫不和所致,处方以桂枝汤加羌活、独活、荆芥穗、细辛等,水煎服。

服初剂后,即觉甚为舒适,晚间似有温热感。此邪气将解,卫气外达,营卫将和之兆,后服三剂而愈。

(2)汗后病愈,卫气不固例。

尝治省教育厅一干部,初患感冒,经治疗后,诸证尽退,惟常汗出,且有微恶风寒之感,已三月之久。

查其脉舌,亦无大变。此乃汗后邪气虽退,而营卫不和,表虚不固之证。以桂枝加附子汤原方治之。

初服三剂,即见小愈,即以原方继服数剂而愈。

(3)强令热退而外邪不解例。

凡感冒有不从外解,或迫汗热退,或他药退烧者,亦常致邪未尽解,而周身不适者,吾常以小发汗法治之。

此亦师法于仲景《伤寒论》桂麻各半汤与桂二麻一汤等小发汗剂之意。属风寒型者,以辛温轻剂,风热型者,以辛凉轻剂,小发其汗,病常豁然若失。

即以我自病为例,去岁去北京高级讲习班讲课前10余日,突然发烧咳嗽,经查白细胞增高,恐迁延不愈,误了行期,乃取西药青霉素点滴法治之,连用五日,热退咳减。然我自觉精神欠佳,食欲不振,周身不适。是知热虽退,而邪仍未解,遂以小发汗之药夜服,温覆微汗。

次日,即感身轻而病愈。似此等情况,多有因服中药不便,或初起不愿服中药者,致令邪留不去,常以此法治之。

(4)误用苦寒重剂而变为湿证例。

此类情况,在临床时有所见,特别是有些阳虚体质或脾胃功能较弱者,尤难承受大剂量苦寒药。吾治此证,多以辛香芳化之法为治。

今举一例,初因感冒迁延不解,咽痛咳嗽,某医院医者处一方,辛凉重剂,加黄芩、板蓝根、石膏、知母、山豆根等,皆大剂量,连服六剂,病情不觉好,且又腹泻,日二三次,诊其脉浮缓,舌苔白而滑腻

是为寒药所伤,表邪未解,脾胃之气不振,营卫不行,此当解表与温里并行,用芳香温化之法,以轻清宣散,重用藿香、佩兰等药为治。

(5)寒药伤胃救治例。

凡感冒初起,有胃气不佳而素不耐苦药者,或幼儿胃气尚未壮者,若过用大苦大寒之药,常为损伤胃气。

昔在农村日,时见有此等情状,常以甘寒清淡之品,以复养其胃气

方以鲜芦根、鲜茅根、鲜竹茹、鲜薄荷、鲜忍冬藤、茶叶、绿豆等煎汤,加白糖少许,每次少量,频饮以代茶。

此亦仿薛生白先生五叶芦根汤方义,常获良效。

若胃中有热或素有湿热者,则以薛生白先生《湿热病篇》第17条方。

详该条云:




“湿热证,呕恶不止,昼夜不差欲死者,肺胃不和,胃热移肺,肺不受邪也。宜用川连三四分,苏叶二三分,两味煎汤,呷下即止。



此方立义,甚得治法之玄机。盖一开一阖者,天地之道也。一升一降者,动静之机也。此方以苏叶之辛开,升也;以黄连之苦下,降也。亦堪称辛开苦降之范式

生白先生此方,亦必从张仲景先生泻心汤方悟出。其方虽异,理本一致。诚善法古人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