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天,哲学家奥古斯丁在海边散步,发现一个小孩正用小勺从海中舀水,倒在沙滩中的小洞里。结果小孩告诉奥古斯丁,听说有一个哲学家想把世间所有的学问放在他的小小脑袋之中,你说谁更可笑呢?“当每一个问题只有一个答案,答案的正确性总是可疑的。” 在耗时两年写成的2023年新作《法律的悖论》中,罗翔如此写道。罗翔,1977年出生,湖南耒阳人,北大刑法学博士毕业,现任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2020年3月9日,“罗翔说刑法”账号创立,正式入驻B站。一天时间,粉丝数突破百万,打破B站纪录。 截止目前,罗翔仅有的两个认证平台,B站和公众号,粉丝超过了3000w。 点开每一期视频,满屏弹幕“老师好”,足以可见其深受同学们喜爱。罗翔对热点话题有自己的看法,每每发声,都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他说,法治从不幻想在现世建立黄金世界,它只是为了避免出现最坏的结果。
罗翔相信,在有限生活的“洞穴”之外,一定存在聚集着真善美的“理想国”。在被问到'最想以什么身份被大众记住”,他毫不犹豫地回答'老师'。从小镇青年、法学教授到全网3000w+粉丝的超级网红,身份转换之间,初心不曾变。我们一如既往能从罗翔的文字中看到他的真诚、谦逊与思辨,捍卫着他的法治与正义。 比推理小说还烧脑的真假悖论 观点清奇的罗翔,究竟是怎样思考法律、思考这个世界的?他到底有怎样的思维方式?思考生活中的法律问题,常常让我们觉得十分烧脑,一起案件可能推导出相互矛盾的立场,而且这两个立场居然还都非常合理?“对于这些悖论,我无法提供答案,只能呈现思考过程。希望在这个探讨和思考的过程中,能锻炼自己的思维,承认理性的有限,走出刺猬式的思维独断,接受狐狸式的多元包容。”通过分析法律中14类经典的对向案件,罗翔巧妙地辨析了法律中的盲区,揭示了法治的核心。现行刑法对人的保护力度还不如物。买具尸体配阴婚有可能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活动罪,最高可判七年,但是买个活人当老婆,最高却只能判三年,怎么都有点说不过去。 如果不是偷孩子去卖,而是自己收养或者送人,只能构成拐骗儿童罪,最高刑就是五年有期徒刑。但如果偷只50万的狗去养,这却构成盗窃数额特别巨大,要判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人性的幽暗体现在,我们喜欢通过指责他人的错误来获得一种道德平衡,甚至这种指责只是为了掩盖自己有过同样的错误。 看完仿佛立刻知道,问题如何解决,接下来的每一步该干嘛。或许你不能从《法律的悖论》中获得立刻就能上手的方法论,把问题解决,但你可以通过阅读获得一种思考问题的全新角度。一个理性的成年人有选择做废物的权利,他可以放弃所有好处,尽管一般人都觉得这不合理,但是我们也不能轻易给选择者贴上非理性的标签。有时候,这种选择往往是“虽万千人,吾往矣”的英勇与无畏,或者是不计算世俗利害的冒险与浪漫。自由选择,自由地承担后果,这也许才是对人的尊重。 人生不可能没有意义,当你认为没有“意义”时,一定有一个与之相对应的“意义”。彻底的怀疑主义在逻辑上是完全错误的,因为“怀疑”本身难道不值得怀疑吗?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是直接送鱼,也不是昂贵的顶配渔具,更不是“3小时变专家”之术,而是陪你想想“当你在钓鱼的时候,你在钓什么”。罗翔说刑法系列目前已出到第五本,豆瓣均分8.2,深受大众喜爱。法理之外,如果你还想听罗翔聊读书、谈爱情,那么《法治的细节》推荐给你。这是罗翔于2021年出版的生活随笔集,收录罗翔走红后的心路历程,不仅普法,更分享人生经历与感悟。有大量跟热门案件有关的内容,也有无关的,供你吃瓜、一乐、激活属于你的新想法。如何识破网络诈骗?防治性骚扰?合理索赔?守护婚姻?处理意外?全方位打开法律感知力,守护自己的生命、身体和财产,《刑法学讲义》还得是你。被性侵是因为穿着暴露?在男性面前喝醉酒、有肢体接触就是暗示性行为?女性心口不一,说“不要”其实就是“要”?同意问题是性侵犯罪的核心。《刑法中的同意制度——从性侵犯罪谈起》探讨性同意年龄、厌女情节、社会风俗、完美受害者、亲密关系、婚内强奸……全面审视性同意标准,以及包裹在“性”周围的权力、道德和文化。墨刑、宫刑、流放、株连……历数五花八门酷刑,《刑罚的历史》讲述刑罚从残酷走向人道的过程。从刑罚的演变历史,看懂人类历史的前进规律,更能身临其境体会到,现如今来之不易的法治精神。我们活在不断流逝的瞬间之中,但每一个瞬间又都是永恒的一个刹那。就在你刚刚阅读的几分钟内,我们思考了一些作为人类才会思考的问题,短暂的瞬间已逝去,但它却汇入时间的长河,成为永恒的一部分。我们的短暂也仍然可以触摸到永恒的脉搏。这是悖论吗?
艺术总顾问 / 刘新权 艺术主编 / 李新平 主编 / 鸣人 编辑 / 游离 曼玉 排版 / 路旁的树叶 校对 / 里木 法律顾问 / 赵黎明(陕西海普睿诚律师事务所管委会主席、高级合伙人、陕西省律师协会名誉会长)
王浩公(陕西浩公律师事务所主任、陕西省人大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