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韭菜【刘志红】

 太行文学l苑 2023-12-15 发布于河南

韭菜就像山里娃,随便撒点种子,它便生根发芽,一点点雨露也使它欣喜若狂,借此窜起个子,用不了多久,便芊芊兮蕤蕤兮了。那青翠嫩绿、欣欣然的俏模样,让你不由不想要割一把,吃上一顿韭菜鸡蛋馅的饺子、盒子、水煎包子。哪一种想想都令人垂涎欲滴。

在向上奋发不停地拔节生长的同时,还不时地从根部滋生新的芽苗,无休无止。直到稠得没有了缝隙,直到那些苗苗们再也无法长粗壮。于是,主人便会抡了撅头,把它们统统刨出来。把已经由当初的小尖尖衍生为拳头大的大疙瘩的它掰开来,分成一根一根,挑一些肥壮的重新栽下,其余的随便一扔。


(苏世一摄影)

小时候在乡下,奶奶和母亲她们并不懂得栽种韭菜,或者天然的地理条件使她们没必要栽种。反正记忆中,家里没有种韭菜。

想吃了,奶奶或者母亲便上山上去薅野韭菜。有时候也薅野蒜。她们把它称之为“莱小蒜,莱韭菜。”

母亲莱来野韭菜,奶奶张罗着做饺子。

把韭菜洗干净,细细地切了,炒上几颗自家养的家鸡蛋,绿,绿得发光,黄,黄得金灿灿。光看着调好的馅儿就让人垂涎欲滴。待煮熟了吃到嘴里,那叫一个鲜,一个美。

可是,这样的时光毕竟少之又少,有时候甚至数年都还没有一次。田里的农活,家里的家务,就够母亲忙了。上山莱韭菜,不仅得有闲功夫,还得有闲情。

不知何时起,家里也开始跟村里人一样,种起了韭菜。

在吃上不太讲究的奶奶和母亲,对于韭菜的利用似乎也就仅限于鸡蛋韭菜馅饺子、韭菜鸡蛋煎饼。

当年在外村教书时,学生家长经常成捆送我们韭菜,就和同事商量着怎么做成美食,不至于浪费。同事说,小时候,常年做生意的母亲没时间给他们姐弟做好吃的,但是每年总会抽时间给他们做几次韭菜盒子解馋。

她教我做韭菜盒子。

和了面,揪成面剂子,擀成圆片,把碗倒扣到上面,压出一个标准的圆来。

把调好的鸡蛋韭菜馅儿铺到上面,再做一个圆面片盖上去,把边儿细细捏牢了,就是韭菜盒子。放到平底锅里烙了,两面金黄,咬一口,皮的脆香,馅儿的喷香搅和在一起,真是人间美味儿。

后来又从村里长辈那儿学了韭菜鸡蛋水煎包。

跟韭菜盒子的做法差不多,只是面需要发面。面皮一个,把馅儿放了,像包饺子一样包了,放到锅里,加水煎制。煎制出来的水煎包一面香脆,一面绵软,与盒子比起来,又是另一番风味儿。

关于韭菜鸡蛋,会做这么多,当然也就成了我的拿手厨艺。

于是,给女儿的早点里,经常会出现韭菜鸡蛋煎饼,熟食里,韭菜鸡蛋盒子、包子,正餐里,韭菜鸡蛋饺子。

韭菜鸡蛋不但是我的最爱,也成了女儿们的最爱。

孩子小时候在乡下住。有一次闺蜜来看我,由于家里没有别的菜,只好到地里割了韭菜,中午给她做的韭菜鸡蛋面条,她吃得津津有味,连说好吃。曾经的韭菜鸡蛋居然也成了我招待客人的菜肴。

好养的韭菜,好吃的韭菜,割了一茬,没过几天,又长出一茬,真是生生不息,让你永远吃不完。

【作者简介】:刘志红,笔名雪飞扬、刘红,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从事教育工作,有作品刊于《阳光》《短篇小说》《佛山文艺》《牡丹》《新安江》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