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奔豚气中医针药并用方案之行气降逆方《备急千金要方》

 负鹏载舟 2023-12-15 发布于河南

奔豚,病名。见《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即奔豚气,又称贲豚。

奔豚气中医针药并用方案之行气降逆方《备急千金要方》

古病名,见《灵枢》、《难经》、《金匮要略》等,为五积之一,属肾之积。《金匮要略》称之为“奔豚气”。豚,即小猪。奔豚一由于肾脏寒气上冲,一由于肝脏气火上逆,临床特点为发作性下腹气上冲胸,直达咽喉,腹部绞痛,胸闷气急,头昏目眩,心悸易凉,烦躁不安,发作过后如常,有的夹杂寒热往来或吐脓症状。因其发作时胸腹如有小豚奔闯,故名。 从证候表现看,类于胃肠神经官能症,而出现肠道积气和蠕动亢进或痉挛状态。

中药治疗附方:

治汗后奔豚(误服发汗药,引起小肚子胀痛,有气上冲,“如豕之奔突”,故名奔豚):

附方茯苓一两、炙甘草二钱半、桂枝三钱、大枣二枚,用劳水二升煮之,煮至一升,一次服完。一两服两次。


针灸治疗方

行气降逆方《备急千金要方》

奔豚气中医针药并用方案之行气降逆方《备急千金要方》

【处方】章门、石门、阴交

章门

经穴名。出《脉经》。别名长平、胁髎、季胁。属足厥阴肝经。脾之募穴。足厥阴、少阳之会。八会穴之脏会。在侧腹部,当第11肋游离端的下方;屈肘合腋时正当肘尖尽尖处。一说“在季肋前一寸半”(《脉经》)。其稍下方布有第十肋间神经及第十肋间动脉末支。主治胸胁满痛,腹胀,肠鸣,呕吐,泄泻,痞块,背强腰痛,及肝脾肿大,消化不良等。直刺或斜刺0.5-1寸,不宜深刺。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奔豚气中医针药并用方案之行气降逆方《备急千金要方》

石门

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命门、丹田、利机、精露。属任脉。三焦的募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下2寸。布有第十一肋间神经前皮支,腹壁浅动、静脉分支和腹壁下动、静脉分支。主治小腹痛,疝气,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泄泻,痢疾,遗尿,尿闭,以及功能性子宫出血,尿潴留,高血压等。直刺0.5-1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10-20分钟。《针灸甲乙经》:“女子禁不可刺灸中央,不幸使人绝子。”

奔豚气中医针药并用方案之行气降逆方《备急千金要方》

阴交穴

隶属任脉,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寸。主治绕脐冷痛,腹满水肿,泄泻,疝气,阴痒,小便不利,奔豚,血崩,带下,产后恶露不止,小儿陷囟,腰膝拘挛。操作:直刺0.5~1寸;可灸。孕妇慎用。

奔豚气中医针药并用方案之行气降逆方《备急千金要方》

【功用】化气降逆平冲

【主治】各型奔豚证

【操作】针刺用平补平泻法。章门直刺0.5~1寸。石门直刺1~1.5寸。阴交直刺1~1.5寸。留针30分钟,每日1次,7次为1疗程。

行气降逆方《备急千金要方》

【处方】章门、石门、阴交

【功用】化气降逆平冲

【主治】各型奔豚证

【操作】针刺用平补平泻法。章门直刺0.5~1寸。石门直刺1~1.5寸。阴交直刺1~1.5寸。留针30分钟,每日1次,7次为1疗程。

【方义】章门属足厥阴肝经,为脾经的募穴,八会穴的脏会,具有疏肝降气,化积消痞的作用。石门属任脉,为三焦经的募穴,具有降逆平冲的作用。阴交属足少阴肾经,为肾经的合穴,具有滋阴补肾的作用。三穴合用,共奏化气降逆平冲之功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