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来且读史铁生

 新用户3134eDv6 2023-12-15 发布于陕西

最近几天连续读了史铁生的《我遥远的清平湾》、《秋天的怀念》、《病隙碎笔》和《我与地坛》,心里的感受很复杂:有点沉重,但又很受激励。我忽然发现读懂史铁生之后,你对人生的理解就会是另外一个样子。

      不得不承认,有的人是自带一种感染力的。史铁生,就是这样一个叫人不由不受感染不由不心生敬佩的作家。

      可以这么说,在所有的作家之中,史铁生绝对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存在。他的作品,留给读者的不只是文学作品本身的意义,还有他对待人生的那种乐观和励志精神。他说他自己,“职业是生病,业余写作。”他的这种乐观精神叫人不忍落泪。——读史铁生,你会有精神和物质的双重收获。

      读了那么多作家的作品,只有在读史铁生的作品的时候,我需要一种特别的环境氛围:天气最好就像今天一样是一个阴郁的冬日,还能很应景地落点雨夹雪花,有凄厉的风,很冷,路上的行人不得不缩着脖子紧拽领口疾步躬行。房间里开着暖气,就我一个人,洗把脸洗把手;杯子里的热水倒好,就放在探手可及的床头柜上,我斜靠在床头静静地读他的作品。

      史铁生(1951—2010)是中国当代小说家,散文家。《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获得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病隙碎笔》获2005年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秋天的怀念》《命若琴弦》《我与地坛》也广为人知,均是中国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也许是因为命运多舛吧,他的文字反而有一股非常特别的味道。真的,你读他的作品的时候,心底里总是会感觉有一股子力量和爱意在涌动。他的作品,很有特色。怎么说呢,就像药品里的胶囊,把里面的苦紧紧地裹着,不让人嘴里尝到。真的,他与疾病纠缠的一生,是一般人无法想象的。但是,他的文字里从来没有流淌过悲戚忧郁或者自暴自弃,反而是一种难能可贵的乐观自在,诗意,乐感,还有那种透彻明亮的心境。比如,自传体小说《我遥远的清平湾》里的语言的诗意和音乐性,就特别明显,叫人不由对清平湾这个地方产生一种向往。《秋天的怀念》是一篇简短深情的散文,母子间那种朴素但是真挚的情感浓郁得叫人落泪。

      史铁生曾写道:“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体会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详。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不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到又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八扭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恋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

      每次读了他的这段话,我总会这么想:人,实在是应该给自己的欲望拴上一根绳子,让它不要老是那么放肆的膨胀。

      二十一岁的时候瘫痪,不得不坐上轮椅;四十七岁的时候换上了尿毒症,不得不接受透析。这就是一个本来喜欢打篮球打排球踢足球的北京青年,却在人生最好的金色年华里跌进了命运的深谷。但是,他说:“先别去死,再试着活一活看。”命运真的是,当我们绝大多数人想着明天怎样才能活得更加美好的时候,有些人却不得不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不知道自己明天还能不能活着。我不知道史铁生有没有过这样的想法:把每一天都当作自己人生的最后一天来活。这样,生命就会变得沉甸甸的,有了完全不一样的意义,你就真正懂得了珍惜。珍惜时间,珍惜身边的人,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丝暖色。

      没有人能想象到《秋天的怀念》这样的文字是怎么样从他的笔底流淌出来的,我感觉就是从他的心底里流淌出来的。没有人能想象到他那么多年如一日地一个人摇着轮椅孤独地坐在地坛公园。别人的写作可能是生活中多姿多彩的经历提供了养分,而他的写作则完全是在孤独地思考后对人生的提炼。别人的作品里多的是故事,而他的作品里多的是思索。读他的作品的时候,你千万不能追求故事性和趣味性,而应该侧重于思考。

      阅读史铁生,其实就是在对生命进行深度思考。命运斩断了他飞翔的翅膀,轮椅却载着他走进了生活的深处。

      ——向史铁生先生致敬!

(作者简介:陈启,“南山白丁”,陕西西安人,写作爱好者。2008年歌曲《因为有你,因为有我》(词,曲)发表于《中国音乐报》。散文《吃麦饭》入编2019年中考冲刺卷陕西专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