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爱,允许你们「轮流做小孩,互相做父母」|WEEKLY

 潇潇雨榭123 2023-12-16 发布于河南

图片

恋爱、友谊等亲密关系,常让成年人退行到更幼稚的阶段。

精神分析用「退行(Regression)」来描述这样一种现象。不过,「退行」不一定是坏的,许多心理咨询师将其视为修复内心的契机。

健康的亲密关系,会允许我们时而成为小孩,也时而成为大人。

本期 「简单心理 WEEKLY」和你聊聊:亲密关系中的退行。

01

什么是亲密关系中的「退行」?

退行是一种心理年龄上的倒退,展现出一种幼稚、原始、「像个孩子一样」的状态。比如:

▨ 大部分情况下情绪稳定的一个人,在亲密关系中却非常容易发脾气、作、安全感低、自尊心忽上忽下。

▨ 平时自己一个人做得飞起的事,恋爱后突然不会做了。非常渴望「对方的帮忙」,期待 TA 能像父母一样照顾自己。甚至觉得没有 TA ,自己就活不下去。

Sara Sheftel 博士在《Modern Psychoanalysis》杂志上发表的一篇研究认为,男女都可能会无意识退行至儿童自我状态(child ego state)」

这根源于婴儿时期对无条件的爱、接纳与满足的愿望。一旦进入亲密关系,男女双方都将重新唤起这些愿望,希望在彼此身上找寻童年时的熟悉感觉,又或者,希望体会早期关系中未体验过的满足感。

基于此,伴侣可能会在无意识中对彼此有一些要求:

▨ 期待 TA 知道你的想法、欲望和感受;
▨ TA 应该满足你的想法、欲望和感受;
▨ 你无法忍受需求未被满足的状态。以发脾气、批评、挑剔、指责和抱怨的方式强调自己的需求;

▨ 如果你表达了需求,但仍然不满对方的回应,会产生巨大的愤怒和憎恨。

所以,亲密关系中的「退行幻想」,可能会消磨爱意、引发关系冲突。

图片

▷  《喜剧之王》

02

哪些条件会促发一个人「在恋爱中特别像小孩」

弗洛伊德曾言:未被满足和被克制的原欲,打开了通向退行之路。

精神分析师 Paula Heimann 曾在《Regression:In Developments in psychoanalysis》一书中,系统讨论了导致退行行为出现的因素。

她沿用了弗洛伊德对退行的观点,认为遭受挫折所致的欲望不满足,以及对欲望的强烈压抑,会导致个体的退行。具体而言:

▨ 这个人习惯压抑欲望。越是在亲密关系中抑制自己想要的东西,无法直接表达自己的欲望,就越有可能通过孩子气的行为来实现目的;

▨ 这个人无法表达需求,或对表达需求有内疚感。即便是向伴侣提很小的要求,你也会产生不配得感。更多时候,你希望自己无需主动提,对方就能「读懂你的心思」。这可能与个人成长史有关,比如,你接受到的教育曾将欲望定义为「自私和贪心」。

▨ 这个人不知道自己想要、渴望什么,导致很依赖对方,希望与对方融合。当拥有强烈的与伴侣共生融合的幻想时,你更容易放弃自我,退行至婴儿状态,仰赖伴侣而活(Ellyn Bader,2023)。



03

总把你当小孩的伴侣,真的对你好吗?

都说爱人如养花,娇惯如浇灌。有时候水太多了,花反倒可能枯萎。

精神分析学家 Balint 在著作《The basic fault: Therapeutic aspects of regression》中写道,关系当中的一方越是显得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更有可能加剧另一方的退行。

Balint 认为这是一种「恶性的退行」(malignant regression)。是 TA 为了增强自身的能力感,使你无意识地配合成为一个小孩,把所有的需求和希望都寄托在 TA 身上,陷入共生关系。实现彻底的依赖之时,你也失去了自主性。

相反,「良性的退行」(benign regression)也是存在的。在这种情况下,关系整体安全稳定。

你可以在 TA 面前尽情的做回小孩,而不必害怕被抛弃。TA 的在场让你富有力量,TA 的爱也让你修复早年间在父母身上未能得到的缺憾。这将让你越来越能成为真实的自己(王晓萍,2008)。

图片▷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04

好的亲密关系,允许你们「轮流做小孩,互相做父母」

精神病学家 Thomas Habib (2014)发表在《Journal of Integral Theory and Practice》的一篇论文中认为,如何对待伴侣的「退行」,是亲密关系能否继续的关键。

经过多年的治疗实践, Habib 发现,最有益于亲密关系的退行模式是「彼此交换做小孩」。

这是一种「基于灵活角色和相互尊重的某种形式的伙伴关系」

这意味着你能够不贪恋婴儿般依赖他人的愿望,不迷失在对方给予的没有压力的、爱与信任的环境中。允许自己退行的同时,也守住作为成年爱人的身份和责任。

当你们都可以自由地、有意识地表现出孩子气时,这种关系就达到了 Habib 所认为的「初恋」。

一切都可以表达,无论是快乐、需要,还是伤害和发脾气,只要它们在明确的范围内,并有一个充满爱的、负责任的成人角色的伴侣来照顾和见证。

05

尽情做一回小孩,是创伤修复的开始

心理咨询师张传利认为:

恋爱与婚姻这样的亲密关系,经常是一个人结构性问题的照妖镜。结构性的问题每个人都有,但程度会有所不同,往往隐藏在人格结构的很深处,当不触碰到相关的部分时,一个人看起来经常是很 OK 的」。

图片

▷  《花束般的恋爱》

在心理咨询中,也常有来访发生退行。不过,心理治疗师往往将治疗性退行(therapeutic regression)视为创伤修复的契机

《Psychoanalytic Quarterly》的一篇研究曾刊登了 2 个案例:


图片

一位是患有抑郁症的中年男性,从小被父母暗示有病,并一再被警告要远离自己思想的黑暗。另一位是年轻的已婚女性,成长于一个对情感疏离,禁止表达情绪的家庭。

随着治疗的深入,这两位来访都把曾经在父母身上体验到的深刻感受带到了与治疗师的关系中,仿佛治疗师就是父母的翻版。

但治疗师的言语、行为和态度,却传递着一种无条件的接纳,能够容许 TA 的退行,并稳稳地和 TA 的儿童自我状态待在一起,不拒绝,也不会为了自己的情绪而利用 TA 。

来访在治疗师的见证下,安全地做回小孩,通过治疗获得了全新的关系体验。

其中一位来访如是描述自己的治疗体验:有你陪我走过我的疯狂,这让我感到安心和治愈,对我来说非常重要。

外界总是苛求我们快速成为一个剥离孩子气的人,一个凡事不麻烦别人的人,一个没有脆弱皮肤的强者。

所以我们只好将内心的小孩关起来,但它不会死,而是蛰居在我们的潜意识中,等着遇到一个灵魂伴侣、亲密朋友、合适又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时,再跳出来,大声嘶吼曾经未被满足的需要。

祝你能遇到一段治愈性的关系。没有尽情做过小孩的人,是没有办法成为大人的 ❤️ 

图片

👩‍🏫 今天的作业:

给内心的小孩一个抱抱

参考文献
————————
Sheftel, S. (2002). Regressive communication in intimate relationship. Modern Psychoanalysis, 27(2), 219.
Balint, M. (2013). The basic fault: Therapeutic aspects of regression. Routledge.
Habib, T. A. (2014). INTIMATE COUPLES: Regression and lower-right supporting structures. Journal of Integral Theory and Practice, 9(2), 45-62. 
Paul A. Dewald (1976) Transference Regression and Real Experience in the Psychoanalytic Process, The Psychoanalytic Quarterly, 45:2, 213-230, DOI: 10.1080/21674086.1976.11926754
Heimann, P., & Isaacs, S. (2018). Regression. In Developments in psychoanalysis (pp. 169-197). Routledge.
Ellyn Bader. (2023). Regression and its Impact in Couples Therapy. couplesinstitute. 
王艳萍.(2008).巴林特对客体关系理论与治疗实践的发展.南京晓庄学院学报(02),97-101.

作者:啦啦啦
策划:江湖边
封面:《今天也很可爱的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